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仔猪接产与保育技术要点

仔猪接产与保育技术要点

    近些年,对于养殖业来说,家畜的养殖技术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有些地方还是会发生因接产或不恰当的护理而导致仔猪死亡的事件。因此,对于仔猪的接产与保育技术还是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1仔猪接产前准备

    做好仔猪接产是提高猪群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母猪快要分娩时,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母猪的变化,同时工作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我们把它称为三看一挤。一看:在母猪产前20d左右,母猪的乳房会从后面渐渐向前膨胀并且下垂,在临产前,乳房膨胀有光泽,两侧外胀,呈现八字向外分开,就是我们常说的“奶头胀,不久就要下”。二看:母猪肛红肿,尾巴根处两侧向下,但较为肥胖的母猪不会有这一类现象。三看:母猪起卧不安,食欲减退,同时有粘液从肛门处流出,引进品种不会有这样表现,只是把草拱到一旁,频频排尿。再有这种现象后6~12h内就要生产。一挤:在产前3d,可挤出乳汁,当前部可以挤出乳汁时,分娩的时间不超过1d。

2接产操作

    母猪正常分娩的时间平均为4h左右,分娩的时间间隔为18min。产仔数越少,每头产仔的时间就会变长。反之,产仔数越多,每头产仔的时间会减少。接产人员在接产前应该将指甲剪短,用肥皂进行消毒。在整个接产过程中,必须保持安静,动作要迅速。一般母猪在破水后0.5h内就会产出第一头仔猪。在仔猪产出后,立即用手指掏出其口腔内的液体,接着用较为柔软的草垫将仔猪的口腔与鼻子里的液体擦干净,以免影响仔猪的呼吸和减少身体的水分蒸发,防治感冒。有些仔猪在出生后胎衣依旧完整,此时工作人员应该立即用手撕开,防止仔猪窒息而死。随后一只手固定住脐带基部,另一手捏住脐带,将脐带慢慢从产道内拉出,并把脐带向仔猪方向撸几下,最后在距离仔猪4cm处用线结扎。断面用5%的碘酒消毒。留在仔猪腹壁上的脐带4d后会干枯脱落。断开脐带后将仔猪放到红外线灯下面,将身体烤干。之后辅助仔猪哺乳,假如仔猪吃奶过晚会引起仔猪“僵口”。对于一些不能够顺产的母猪来说,工作人员可以采取人工助产或手术掏出。[1]人工助产:母猪在即将生产时,身体剧痛,尾巴向上,呼吸急促,时而出现产子的动作。这是工作人员可以帮助母猪生产,首先用力按摩母猪,然后按压母猪腹部,帮助分娩;假如反复过后,没有效果,就可以采取注射催产素,用量按体重2ml/100kg计算,经过0.5h后就可以产子。倘若催产素不见效果,可以通过手术掏出,但是要切记手术后给母猪注射青霉素,以防止感染。

    母猪生产完后,工作人员将圈内受污染的草垫应清除干净,用肥皂水或高锰酸钾将母猪阴部和后驱清理干净。产后0.5h后,给母猪适当的饮淡盐水,以补充体液,解除疲劳,防治母猪因为口渴而吃仔猪的现象发生。分娩结束后,母猪子宫立即开始收缩,第一天阴部皱褶复原,大概一周的时间内回复正常。[2]

3保育技术

    仔猪的保育是哺乳仔猪从断奶过渡到补料的饲养阶段,仔猪的保育是提高仔猪育成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所以,仔猪的保育技术在仔猪成长阶段尤为重要的步骤。以下就介绍几个保育过程中的技术。

    3.1及时补料,做好保健

    仔猪在10d后,就可以开始开食诱饲,以激活胃里的胶原蛋白,增加胃里的容积。断奶的仔猪转入保育圈后,进入旺食阶段,在保育阶段,及时的给予仔猪肠肽金1号,采取少出多餐的方式饲养,随着仔猪的日龄增长,既要做到防止仔猪过食性腹泻,又要防止饥饿性痢疾。为了仔猪适应消化生理特性,做好将饲料搅拌湿,增强口感,节约饲料。在饲养的同时,适当的给仔猪一些白糖,促使仔猪健康成长。

    3.2同窝保育

    仔猪出生20d左右时,随着母猪乳汁量的下降,适时的断奶进入保育阶段,断奶时,将母猪赶下仔猪床,将仔猪在圈内留养2d,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转圈时的不适应,将同一仔猪转入同一个保育圈中,以免出现大猪欺负小猪的现象。[3]

    3.3强化免疫

    仔猪在进入保育阶段时,给仔猪注射疫苗,注射疫苗的时间应该选择晴朗的天气,注意要在饮食2h后,在注射疫苗时给予仔猪电解质和水溶液,避免发生疫苗反应。同时时刻记住出保育圈的卫生,尽量做到干净。[4]

    3.4做好圈内卫生,保持通风

    仔猪转入保育圈后,仔猪的卧场要明确,以免仔猪随地躺卧,引起不必要的疾病。注射的温度要保持在25℃以上,随着仔猪的日龄越来越大,也要不断调节温度,在夏季较为炎热的时间,要保持猪圈温度下降,不能太高,注意蚊虫的骚扰,冬季时,要做好防御工作,同时保持猪舍的干净整洁,做到每天通风,定期打扫猪舍,给仔猪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5科学管理

    仔猪在进入保育圈后,是仔猪从寄生生活转为独立生活的阶段,无论做什么对于仔猪来说都是无规律的,所以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好好调教仔猪,养成好的习惯,通过科学的管理,加强仔猪快速生长。

    3.6控制疾病发生

    仔猪进入保育期,工作人员对猪舍要定期消毒,对于粪便要及时清理,对于大规模的可以采取碘类进行消毒,在以后的保育过程中,每周消毒1~2次,同时,工作人员时刻观察仔猪的变化,注意疫情监测,防止疾病感染,及时控制病情。

4总结

    以上就是对于仔猪接产与保育技术的几点概括,在仔猪接产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提前准备,做好一切应急方案,时刻注意母猪的变化,接产过程中,严格进行消毒后再对仔猪进行接产,顺利产子的就可以按照上述所说进行后面的工作,难产的母猪就必须考虑猪舍催产素或手术,在仔猪进入保育阶段,工作人员也要认真记录仔猪的变化,猪舍的卫生与仔猪的温度是关键问题,只有保持一个利于仔猪生长的环境才能促使仔猪健康成长。

(霍城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黄卫泽)

上一篇: 猪传染性疾病控制的关键点探索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