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预防保健理论在现代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
中兽医学即传统兽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几千年一直保障和促进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由于中兽医学的辩证论治理论、五脏六腑、奇经八脉等的相生相克深奥理论所限制,同时也因服药方式与组方的复杂性,大大限制了中兽医在现代的运用。近几年来,在基层乡站和一些养殖场,抗生素使用量越来越大,疗程越来越长,这不但增加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还造成了畜产品的品质下降。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对我们人类的身体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大量应用抗生素使细菌对药物的赖受性愈来愈强,到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无药来治疗疾病。
中兽医学———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预防保健思想为我们现代畜牧养殖业疾病防治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我国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为此,传统兽医学完整地提出了在疾病的前、中、后三个阶段的预防保健思路,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1未病先防
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1.1提升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要是培养机体的正气,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主要措施包括:合理的饲喂,合理用药,合理免疫。同时应用补中益气类中草药提升正气,尤其是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幼畜、体质虚弱的临产母畜、产后哺乳母畜及病后患畜上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主要方剂是补中益气散。应用时与补钙剂合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2控制邪气,切断传染源
虽然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其可以成为发病的主导因素。控制邪气,防止疾病蔓延的主要措施包括:大环境的控制,小环境的改善,定期消毒,分圈隔离饲养。同时可以根据四季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的特点进行预防性的在饲料中添加防病药物。如春秋季节早晚气温变化大,饲养畜禽很容易得感冒,我们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防感冒的荆防败毒散或防风通圣散等药物;夏暑季节气候炎热高湿,我们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防暑降温的霍香正气散等药物;冬季气候寒冷,体质弱的畜禽则难以抵御严寒导致死亡,我们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药性温热抗寒,强身健体助消化的茴香散+健脾散+钙剂等药物进行预防。
1.2.1大环境的控制。就是选择一个适合养殖的场地,其条件具有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有便利的交通、电力资源和清洁的水源、无大的噪音、远离村庄、附近具有无污染的饲草料基地等既便于养殖管理的方便条件,又有便于防病治病的隔离条件。
1.2.2小环境的改善。包括动物圈栏的结构,卫生状况,空气质量,采光,温度,湿度,饲养密度,活动空间等诸多方面,应不断的应用先进科技加以改善。如带暖气设施的产房,带漏粪地板的高架产床和带电热保温板的育仔床等。
1.2.3定期消毒。养殖场、家养动物圈栏、宠物活动场所及排泄场所的定期消毒,都是有效预防疾病的必要措施。应用消毒药也应几种交替使用为好。如碱性药物:生石灰,草木灰;有机氯类:强力消毒液;酚类:来苏儿等。
1.2.4分圈隔离饲养。分圈饲养是将处于不同阶段的畜群进行分圈,以根据其需要进行不同的饲养管理,及时增加所需营养,提高经济效益。隔离是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措施。通过隔离将疾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进行治疗以减小损失。
2既病防变
主要包含早期诊断和防止传变两个方面。
2.1早期诊断
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传变途径,做到早期诊断,有效的治疗,以防止疾病进一步的发展和恶化。从中医理论来讲,就是将病控制在外感表症阶段,用解表药进行治疗。
2.2防止传变
其“传”可以理解为疾病部位,患病个体,患病群体和病区的扩散和转移。其“变”可以理解为疾病的恶化。疾病的传变符合中兽医学整体观念的理论,它存在着疾病由表传里的演变过程,即表症→半表半里症→里症,也符合现代传染病学的发展规律。
2.3健全机制
健全和完善的检疫机制和疾病预防保健机制,是保障畜牧养殖业正常发展的基础,它可以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畜产品质量,达到提质增效,绿色环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3病后防复
是指疾病治疗后,病邪基本消除,正气尚未复原,处于初愈的康复阶段。
此时仍不可掉以轻心,应谨慎防止疾病反复。尤其是牛羊反刍动物,更要从强化消化入手,尽快恢复瘤胃的有效生物菌群,以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是用真胃动力散+酵母来增加胃肠蠕动,强化消化机能;用补中益气散补益中气,增加抵抗力。
彻底驱邪,完全康复:是指既病初愈,正气未复,残留的邪气易稽留而不去,呈正虚邪恋状态,此时应在积极扶持正气的同时,继续清除余邪,使邪气彻底根除,完全康复。
恢复食欲,增强体质:疾病初愈,食欲乍复,但胃气尚薄,纳化能力还处于恢复之中,因而在用药的同时,饮食当有节制,应逐渐加量,并给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菜叶、青草、洋芋等,以恢复饮食,增强抗病能力。
防止疲劳,恢复正气:大病初愈,应适当留圈休息,不应大量运动,以免影响正气恢复。尤其是牛羊等长年发情的畜种应等到畜体完全康复后再进行配种,已便病畜彻底痊愈。
(甘肃省陇西县畜牧兽医局,成晓云)
上一篇: 养殖场(小区)备案制度对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分析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