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蓝耳病应该避免的几个误区
1蓝耳疫苗可免可不免
蓝耳疫苗的免疫预防经历了多年的争议,但在当前全国乃至全球PRRSV感染越来越普遍以及大量疫苗免疫后带来的生产成绩显著改善的现实情况下,免疫预防已被多数规模养殖场所接受。
2蓝耳疫苗免疫无效甚至有害
在排除可能的管理因素后,导致猪场免疫蓝耳病弱毒疫苗后效果不理想的可能是猪群没有实施全群免疫,因PRRSV易变异,且变异主要是PRRSV在猪只或猪群间循环传播所致。除此之外,免疫无效甚至有害还可能是选择了劣质疫苗或疫苗本身存在的缺陷。
3免疫后抗体高则免疫效果好
蓝耳病的免疫保护主要靠细胞免疫,抗体与保护率没有相关性。血清学监测常被用来评估猪场PRRSV感染的活跃状态。血清学监测结果可按如下标准进行评估并掌握猪场种猪群PRRSV感染的状态。
注:母猪群ELISAS/P值稳定性标准
4当前流行高致病性蓝耳病应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
使用某些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至少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隐患,其一可能对经典株缺乏交叉保护性;其二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种毒毒力偏强,在生产稳定或使用稳定后的猪场长期反复使用可能重新带来蓝耳病的问题,还可能导致猪场地方流行性疾病(副猪、链球菌病等)的频繁发生。
5既免疫经典株又免疫变异株可同时保护经典蓝耳和变异蓝耳
一方面某些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本身存在如前所述的缺陷;另一方面弱毒疫苗反复免疫可能有助于在猪场使弱毒株逐渐成为优势毒株,渐渐替代野毒的感染。但两种弱毒株在猪场同时长期交叉使用,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增加毒力返祖的风险。试验表明,经典弱毒株(CH-1R株)对高致病性蓝耳病具有良好的交叉保护性,猪场长期坚持使用一个种毒(交叉保护性好、彻底致弱)在蓝耳病防控中尤为关键。
6免疫进口蓝耳病弱毒疫苗才有保障
进口蓝耳病弱毒疫苗种毒多采用野毒标记,毒力可能和某些野毒相当,长期免疫可能引起猪群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下降,易诱导继发性感染。免疫的目的也主要是获得一致的感染。仔猪免疫可能因无法快速启动特异性免疫保护而导致免疫失败。
上一篇: 俄罗斯动物防疫工作考察报告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