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诱食剂的应用与研究(下)
3.5生物碱类
甜菜碱又名甘氨酸三甲胺内盐,是一种季铵型生物碱,对水生动物的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均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刘忠贤(1995)发现饲料中添加甜菜碱不仅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还可以节约30%的饲料成本。胡寿乐(1996)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拌入0.1%~0.3%的甜菜碱,对多数水产动物的嗅觉和味觉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此外甜菜碱与一些氨基酸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还能增强氨基酸的诱食效果。研究报道,甜菜碱和氨基酸的复合物的诱食效果是单一甜菜碱或氨基酸的9~16倍(Carr,1982)。
甘氨酸甲丙脂是一种天然的生物碱化合物,同样具有较强的诱食增重作用。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拌入0.5%~1.5%的甘氨酸甲丙脂,对所有的淡水鱼和甲壳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均有极强烈的刺激作用(熊谱成,2000)。
3.6胆盐(酸)
研究发现,胆盐对北极红点鲑的嗅觉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Dving等,1980)。此外研究还证实胆碱对鱼类的味觉也具有同样的刺激作用(Hara等,1984)。胆盐不仅具有促摄食的作用,也是鱼类同类识别、定位产卵场的重要信息(Sola和Tosi,1993)。
3.7含硫有机物
具有诱食作用的含硫有机物主要有DMPT、二甲基-β-丙酸噻亭、二甲亚砜(DM)、溴化羧乙基二甲基硫(CEDMS)、溴化羧甲基二甲基硫(CMDMS)等。DMPT含有的(CH3)2S基团是激活动物味觉受体的关键基团,也是嗅觉刺激物,对多种鱼类和虾类有强烈的诱食和促生长效果,其效果是谷氨酰胺的2.5倍(李敏,2009)。研究表明在饲料中加入1mmol/L的DMPT,能使鲤鱼和鲫鱼的摄食频率提高30%~60%。饲料中添加5mmol/L的DMPT后,真鲷的体重能提高2.5倍(黄峰和严安全,1998)。曾仁权和段彪(2001)研究发现,使用1%CEDMS或CMDMS对鲤鱼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韩希福和王军萍(1995)试验表明,DM对日本沼虾具有明显的诱食和促生长作用。研究发现DM可有效地提高鲫鱼的咬饵频率,仅次于DMPT(Nakajima等,1989)。
3.8动植物及其提取物
动物来源的促摄食物质有虾粉、乌贼内脏粉、鱼粉、蚕蛹、蚯蚓、摇蚊幼虫、枝角类、鱼肉、贝类、黄尾鰤、红鳍东方鲀、虹鳟、大西洋鲑、裸头鱼等及其内脏提取物(Toften等,2003)。常青和于宏(2001)发现对红鳍东方鲀的诱食效果为菲律宾蛤仔提取液>乌贼内脏液>石莼提取液。
植物来源的促摄食物质有海藻、丁香、石莼、螺旋藻等(Toften等,2003)。研究证实,植物中促摄食物质的主要成分是一些呈味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赖氨酸和丙氨酸等(周燕侠,2000)。在鳗鱼饲料中添加3%的海藻,可提高鳗的诱食率和消化酶活性(常巧玲和孙建义,2006)。一般来说,动物来源的促摄食物质的诱食效果要强于植物来源。梁萌青和于宏(2000)用蛤蜊、乌贼内脏和石莼的提取液对3种鱼类进行诱食试验,发现诱食效果为蛤蜊提取液>乌贼内脏液>石莼提取液。
3.9酵母水解物
酵母水解物富含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小肽、呈味核苷酸,对水产动物具有一定的诱食作用。陈昌福等(2007)研究发现,在中华鳖饵料中添加2000mg/kg的酵母水解物,相对于对照组中华鳖的采食量增加34.8%,采食速度提高39.2%。
3.10中草药
研究发现,部分中草药对鱼类摄食也有促进作用。薄荷、山楂、小茴香等中草药对苏氏芒鲶具有较明显的诱食效果(苗玉涛等,2008)。研究发现多香果、香芹、小豆蔻、白胡椒、大蒜、薄荷、枯茗等对泥鳅和鲫鱼都具有较强的诱食作用。曾虹等(1996)证实,添加50mg/kg大蒜素,罗非鱼的日增重和成活率均可提高2%~3%,饲料转化率可提高11%。中草药中含有丰富的诱食物质,但具体的诱食成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3.11激素
部分激素也有一定诱食作用,但与上述诱食物质不同的是激素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研究发现生长激素能够提高虹鳟的食欲(Johnsson和Bj觟rnsson,1994),17α-甲基睾丸酮则是大西洋鲑的摄食促进物(Moore和Scott,1991)。还有一种外激素———鱼类诱食信息素在鱼类诱食方面也有相关研究,唐丽花等(2009)采用行为观察法发现,信息素能显著改善日本鳗鲡的摄食反应时间,其中14%的浓度诱食效果最佳。相对于氨基酸类诱食物质,激素能够被鱼类察觉的阈值很低,一般在10-12mol/L,而且反应幅值相当于10-5mol/L丝氨酸的2~3倍(Moore和Scott,1991)。
3.12其他
研究报道氧化三甲胺(TMAO)、三甲胺钠盐(TMAH))、合成香料、荧光色素、溴化羧甲基二甲基锍(CMDMS)等均对水产动物具有一定的诱食作用。
4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在水产饲料中适量地添加诱食剂能够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促进水产动物对人工饵料的消化吸收,缓解水产动物在疾病或应激状态下的摄食量下降,减少某些疾病发生,为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提供保障。此外,诱食剂的应用有利于开发新型蛋白源,解决鱼粉紧缺问题,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市场上诱食剂的价格偏高是限制诱食剂应用的主要因素,并且部分诱食剂成分和诱食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开发新型水产动物诱食剂、明确诱食机理依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易建华,杨凡,聂琴,李彪,胡骏鹏)
上一篇: 水产诱食剂的应用与研究(上)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