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规模化舍饲养羊的疫病防治对策

规模化舍饲养羊的疫病防治对策

     羊肉味道鲜美,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市场需求量巨大。目前,通过舍饲养羊技术实现了羊只的规模化养殖。但必须注意相关疫病的防治,才能最大限度减小对养殖场的危害,确保羊肉品质。

1舍饲养羊疫病发生的主要特点

     由于该养殖模式羊群密度较大,增加了疫病发生与传播的风险。另外,由于外部引种和供种等情况,导致羊群流动频繁。一些外来羊只可能携带了相关病原体,从而引发严重的疫情。疾病通常带有混合感染、并发感染及继发感染等特点。过度使用抗生素或不合理用药,导致相关病原体的耐药性更强,给疫病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2舍饲养羊常见的疫病

     羔羊痢疾。典型症状是持续性下痢,初生羔羊是主要发病群体,极易引起大量死亡。羊肠毒血症。致病菌是魏氏梭菌不同血清型菌株,传播途径以草料、饮水为主。防治措施是及时注射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猝疽、羊快疫四联疫苗。羊消化道线虫病。此类线虫种类较多,藏于羊的胃肠道,一般属于混合感染。防治措施以定期驱虫为主可在春秋两季驱虫,感染期内每隔3个月驱虫1次。羊螨病。该病由疥螨与痒螨引起,传染性较高。螨虫寄生在羊只体表而导致慢性寄生性皮肤病,危害较大。治疗措施主要是涂抹药物、药浴或注射或口服伊维菌素[1]。

     瘤胃积食。羊只过分贪吃,或吃了霉变的饲料、养分不足的粗饲料(玉米秸秆、干草、豆科牧草等)而引发该病。该病是指胃部容积充满食物导致胃壁发生扩张而变大。这将使食物滞留在胃部,从而引发消化不良。

3加强舍饲养羊疫病防治的有效对策

     (1)科学选址,合理建场。养羊场必须选在地势较高、平坦、背风向阳、交通便利、排水方便的地方。羊舍必须满足通风良好、冬暖夏凉和坚固的要求。羊舍通常采用单列式或双列对头式,地面要高出场外地面0.2m。同时,合理设置羊只密度,要求每只羊的活动空间在1.0~2.0m2左右。单间羊舍建议最多养殖12只羊,避免密度过大,增加疫病传播几率。在圈舍内要开辟专门的活动场所,让羊只每天得到充足的运动。一般每日可由人驱赶2小时,让羊群得到充分的活动。这样,可避免由于缺乏运动而造成的前胃迟缓或肢蹄等问题。

     (2)重视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若需外部引种时,必须做好外来羊只的检验工作,尽量从非疫区购买羊只。凡是检验合格的外来羊只应隔离30天以上,确定其健康方可混群。重视饲草储备。养殖户应结合养羊场的具体情况,如经营现状、草料储备情况等,制定具体的草料储备计划,为羊群提供足够的营养。另外,要合理搭配饲料,以野生牧草、人工牧草、农作物秸秆为主,并且必须选择质量好、未发霉变质的草料。要遵循“少给勤添”的饲喂原则,每日饲喂4~5次。同时,可适量使用一些颗粒饲料,并注意补充一些维生素、矿物质、盐分等,从而提高羊群的免疫力。

     (3)及时接种疫苗。根据养殖户要本地相关疫病的流行情况及羊场疫病发生情况,科学制定疫苗接种方案,并及时进行接种。比如,可及时为羊群接种常见疫病疫苗。

     (4)定期驱虫。可选用一些抗生素、微生态制剂,将其混入饲料中,用于消除羊体内的一些有害病菌。用伊维菌素,按0.2mL/kg的标准肌注,每年2次。同时用丙硫咪唑驱除绦虫、吸虫等寄生虫,按15mg/kg服用。另外,3~5月、8~10月需经常检查羊只粪便,观察是否有虫卵,并及时进行驱虫。

     (5)加强防疫消毒。对于羊圈、活动场所、所有用具均需定期进行消毒,建议一年内开展2~4次全面消毒。将碱、苛性钠、漂白粉等加水混合均匀后作为消毒剂,对羊圈与粪尿沟进行消毒。羊圈内部墙壁可采用生石灰乳粉消毒2]。要及时清除粪便及其它污物,可将其集中堆放发酵作为肥料。一旦发现有染病羊只,要及时隔离,并利用灭毒先锋对养殖场所进行临时消毒。


(云南省巧家县畜牧站,姜英昭)

上一篇: 《南京市禽类交易管理办法》施行3月 活禽交易难禁绝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