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俗话说“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这句话我在猪场生产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因此,要改善猪场经济效益,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必须把饲养质量好的种公猪作为前提。现根据十几年来在猪场的工作经验,将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方面进行浅谈,供同行参考。
1抓好引种与选种关
必须从质量好、信誉高的种猪场选购种公猪。种公猪要求健康、遗传性能稳定、性欲旺盛、身腰长、健壮、背脊宽大、后躯丰满等。在使用前两个月引进,并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确认合格后,方可参与配种生产。如本场自繁自养的种公猪,也要按此执行,确保种公猪繁殖性能达标。
2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猪场饲养种公猪的目的,就是让其提供优质的精液使受配母猪怀孕及多产仔。因此,为种公猪提供舒适的环境尤为重要。
1)温度。公猪适宜的温度为18℃~20℃。因此,饲养种公猪必须按其所需的温度进行调控,尽量满足此要求(温度是影响种公猪精液质量最重要的环节)。有部分猪场在这方面认识不够,夏季大部分时间超过30℃,种公猪繁殖性能下降,造成本季节所配的母猪返情率高、产仔数少,这与种公猪的精液质量有着必然关系。建议种公猪舍设有水帘降温系统,周边种有遮阳树木,确保种公猪舍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2)光照。种公猪的光照要求10h左右,通常采光条件较好的猪舍即可满足,这样可减少病原菌含量,增强种公猪抗病力,还能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与骨钙沉积利用,增强肢蹄功能。
3)卫生。保持种公猪舍干燥、清洁,定期为种公猪清洗,确保其身体健康,有计划地消毒,及时杀灭病原微生物。
3防疫和保健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必须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口蹄疫、细小病毒病、乙脑等免疫工作,每年2次(6个月为1次)对种公猪采血检测,要求所有使用种公猪头头过关。对种公猪抗体水平做评估,对于有野毒感染的,作清群淘汰处理;抗体不平衡时,及时采取补注相关的疫苗等一系列措施。
为了提高种公猪综合素质,在加强疫苗免疫的同时,定期对种公猪进行药物保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建议每季度加保健药一次,选用80%支原净125g+金霉素300g+阿莫西林200g或替米考星400g+多维200g/t饲料进行混饲,连用7~10d。
4饲料营养方面的供给
根据种公猪的使用频率及品种方面的差异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种公猪的饲料配方,选择质优的预混料、饲料原材料进行配制饲料,确保饲料新鲜,营养均衡合理,无霉变。保证公猪一年四季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繁殖性能强。
5种公猪的合理使用
公猪使用时体重要求120kg,年龄为8月龄左右。使用前必须完成相关疫苗的免疫工作和抽血检测抗体,同时检测种公猪精液的质量、密度、活力等指标。严禁未完成此方面的工作,就将种公猪投入正常生产中,从而影响养猪生产,损害养猪业的发展。
刚使用的种公猪要求1周2次(每3~4d1次),青年种公猪可以2d1次,成年种公猪1d1次,但连续使用3d,要求休息1d。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种公猪也可按实际情况使用,体况好的种公猪可以1d用2次,但要求休息8~10h。如果种公猪使用后,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或性欲下降、精液质量差等,那就说明过度使用了,必须马上停止使用,并加强营养和护理工作,促使种公猪早日恢复。待恢复后,再按程序使用,避免再次损害种公猪。
一般情况下,根据种公猪精液质量、性欲、健康状况而决定是否淘汰种公猪。种公猪品种指标各项性能优越的可用3~5年,但要及时补充后备种公猪,确保生产正常运行。
(河北省遵化市畜牧水产局,乔燕)
上一篇: 浅谈畜牧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