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谈鸡孵化率低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浅谈鸡孵化率低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孵化率是指初生雏鸡总数与受精蛋总数的百分率。优秀的孵化率,按入孵蛋可达85%,按受精蛋可达90%;最低要求,入孵蛋孵化率应在65%以上,受精蛋孵化率应在85%以上。而实际生产中的孵化率,多数偏低,有的甚至低于65%。这直接影响了经营者的经济收入。而孵化率的高低受种鸡、种蛋、孵化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就孵化率低的原因给予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将对养禽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影响因素

    孵化率的高低同时受内因和外因的共同影响。内因主要受种鸡、种蛋的影响;外因受孵化条件、操作技术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2原因分析

    2.1种鸡的原因

    2.1.1公母比例

    一般本交公与母的比例为:轻型鸡1:12~15、中型鸡1:10~12、重型鸡1:8~10,这样可使蛋受精率提高。

    2.1.2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或不同品系的孵化率不同。近交种蛋孵化率低,杂交种蛋孵化率高。

    2.1.3种鸡周龄

    母鸡初产期的蛋孵化率低;在30~42周龄母鸡产的蛋孵化率最高;以后随周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约在45周龄后,孵化率降低2%~5%。

    2.1.4母鸡产蛋量

    鸡的产蛋量与孵化率呈正相关,即鸡群产蛋量高其孵化率也高。那么,影响产蛋量的因素也同样影响孵化率。

    2.1.5种鸡营养

    日粮中营养不全如缺乏维生素A,孵化初期死胚增多;缺乏B族维生素,蛋白稀薄,孵化中期死胚增加,弱雏增多;矿物元素钙、磷、锌、锰等缺乏,孵化率也会降低。缺乏维生素D,孵化后期胚胎死亡率高。

    2.1.6种鸡管理

    鸡舍温度、通风及垫草的状况不良,造成舍内卫生较差,种蛋受到污染,从而影响孵化率。

    2.1.7健康状况

    种鸡感染蛔虫、鸡白痢、鸡支原体等病均影响孵化率。有些疾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等,可以通过带菌母鸡经蛋传染。尤应注意。

    2.2种蛋的原因

    2.2.1蛋的品质

    裂缝、污秽、畸形、太大、太小的蛋孵化效果不佳。

    2.2.2种蛋的保存

    短期保存种蛋对孵化率的影响不大,但保存期延长就会导致孵化率不断下降。保存种蛋的温度太低,相对湿度不足,通风不良,翻蛋不当,都影响孵化率。种蛋受冻、受振以及消毒不严,均可造成胚胎早期死亡增多,胚胎发育受阻,孵化率降低。

    2.3孵化条件的原因

    2.3.1温度

    孵化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发育,严重时造成胚胎死亡。

    2.3.2湿度

    孵化湿度过大过小,都影响蛋内水分代谢,胚胎死亡率高。

    2.3.3翻蛋

    孵化中翻蛋不当或完全停止翻蛋,卵黄容易粘附于蛋壳膜上,影响胚胎运动,造成胎位不正,导致胚胎死亡。

    2.3.4通风换气

    孵化中通风不良,会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胚胎死亡率增高。

    2.3.5供电不稳

    在供电不稳的地区或孵化器出现故障,使孵化中停电时间过长,造成温度降低和机内温度不均匀,使胚胎发育受阻甚至全部损失。

    2.4孵化期胚胎死亡的原因

    2.4.1胚胎前期死亡

    孵化前6d胚胎的死亡率占入孵蛋的1%~3%,若超过这个范围,说明我们的孵化存在问题。从孵化的角度讲,造成胚胎的早期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种蛋熏蒸消毒不当(浓度太高,时间过长)和孵化前期温度过高。夏季孵化,种蛋从温度较低的蛋库中取出,未经逐渐升温处理,而直接孵化,会因温差太大,蛋壳表面出现冷凝水现象,此时若进行熏蒸消毒,往往会造成鸡胚胎早期死亡。

    2.4.2中期死亡

    若7d~12d胚胎死亡占入孵蛋的5%左右,一般可视为正常情况。造成鸡胚胎大量的死亡一般与孵化温度过高、通风不良、翻蛋不正常有关,其中翻蛋不正常是鸡胚胎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2.4.3后期死亡

    温度过高,小头向上孵化和通风不良可引起后期死亡偏高,孵化正常时,胚胎后期死亡率不会超过入孵蛋的5%。

    2.5其他原因

    2.5.1人工光照

    孵化期间连续进行人工光照,将降低孵化率。

    2.5.2孵化器

    孵化器(机)的类型不同,尤其是使用陈旧、坏损或未经检修的孵化器,势必影响孵化效果。

    2.5.3气温

    夏季高温时种蛋保存条件差,蛋白稀薄,孵化率低;冬季气温低时,如果种蛋受冻,同样影响孵化率。

3应对措施

    3.1加强种鸡的饲养管理

    要提供全价配合饲料,正确地进行饲料的加工和贮存,以满足种鸡正常生长发育和产蛋的营养需要,维持其良好的种用体况。尤其是粗蛋白质,钙、磷、锌、锰,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2等,必须按饲养标准供给。

    加强种鸡的管理,确保鸡舍有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清洁的垫草;重视鸡病的防治,严格履行防疫程序,防止疾病的发生;合理安排公母鸡的配偶比例,保证种公鸡有旺盛的繁殖力,提高种蛋的受精率,从而提高鸡的孵化效果。

    3.2科学贮藏和选用种蛋

    保存种蛋适宜的温度为8℃~18℃,最初几天稍高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其温度应逐渐降低。保存种蛋的相对湿度为75%~80%。注意蛋库内通风,保证库内空气新鲜、无特殊气味。保存种蛋不超过1周时,不用翻蛋;超过1周时,每天翻蛋1~2次,每次翻蛋45度,防止粘壳现象发生。一般种蛋孵化前贮存期不超过一周,种蛋在最适贮放环境中,1周后孵化率开始下降。种蛋来源于鸡群遗传性能稳定,健康高产,无传染病,饲养管理正常,种蛋受精率高的优良鸡群。蛋越新鲜越好,存放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保存种蛋的时间:春秋季节不超过7d,夏季不超过5d,冬季不超过10d。种蛋产出后最好在3d~4d内入孵。种蛋的蛋壳应细致均匀,厚薄适中,对厚皮蛋、沙皮蛋、裂纹蛋要剔除;蛋壳表面要清洁,不应粘有饲料、粪便、泥土、蛋内容物等。种蛋的品质要好,用灯光照视,应选择蛋黄颜色深、转动缓慢、转动范围小的种蛋;而贴壳蛋、散黄蛋,气室不在大端的蛋,均不宜用于孵化;种蛋重应为55g~65g;蛋的形状为椭圆型,蛋型指数最好为(短径/直径)0.72~0.76之间。

    3.3严格的种蛋消毒

    消毒种蛋的方法有熏蒸消毒、药液喷雾消毒法、药液浸泡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等,但在生产中常使用的是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时应注意在高温季节,有空调贮藏种蛋条件的孵化坊种蛋“出汗”现象较为普遍,一定要等到种蛋表面干燥后再进行熏蒸,防止甲醛渗透到种蛋内部造成中毒。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一定要控制好剂量,一般入孵前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甲醛28mL,高锰酸钾14g。密闭20min~30min。

    3.4良好的孵化条件

    3.4.1孵化温度

    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保证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适宜的孵化温度为37.5℃~37.8℃。可采用恒温孵化法供温:即1d~19d为37.8℃;20d~21d为37.5℃。要求孵化室内的温度为22℃~26℃。如果室温较低并无法提高时,则应提高孵化温度0.5℃~0.7℃;如果室温较高又无法降低时,则应降低孵化温度0.2℃~0.6℃。在孵化前要试温和调温,使孵化器(机)内各部的温度均匀并达到标准,孵化中应经常检查孵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采用分批入孵时,应将新老种蛋间隔放置,可使温度均匀。为杜绝孵化器内部出现温差,可在孵化期间增加倒盘次数,进行调节温度。

    3.4.2孵化湿度

    孵化湿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出雏阶段,出雏时相对湿度不能低于60%,以保持在65%~75%之间为最佳。较高的湿度有利于雏鸡啄壳,湿度低了会引起粘毛等现象,影响出雏。

    3.4.3翻蛋

    多数自动孵化器设定的转蛋次数1d~18d为每2h/次,每天12次。每天转蛋6~8次对孵化率无影响。19d~21d为出雏期,不需要转蛋。孵化的第一周转蛋最为重要,第二周次之,第三周效果不明显。转蛋的角度应与垂直线成45度角位置,然后反向转至对侧的同一位置,转动角度较小不能起到转蛋的效果,太大会使尿囊破裂从而造成胚胎死亡。

    3.4.4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至关重要,特别是孵化后期,胚胎代谢增强,产热量多,需要氧气量大。在孵化操作时,将孵化器的进出气孔,第1周全部关闭;第7天时各打开1/3;第10天时各打开1/2;第12天时各打开2/3;从孵化的第3周开始全部打开。但是,孵化室的温度应维持在20℃~25℃。一般在验蛋、转盘之后,将进出气孔全部关闭;待温度回升到正常时,再将气孔恢复到应该关、开的水平。

    3.5正确的孵化操作

    3.5.1照蛋

    在孵化过程中,为了解胚胎发育的情况,应照蛋两次。第一次照蛋一般在入孵后7d进行,可看到血管分布如蛛网状,颜色发红,卵黄下沉。而无精蛋仍和鲜蛋一样,卵黄悬在中央,蛋体透明。散黄后一般看不到血管,不规则形状的蛋黄漂浮在蛋的中线附近。死精蛋内混浊,可见有血环、血弧、血点或断了的血线。第二次照蛋一般在孵后11d进行,发育良好的胚胎变大,蛋内布满血管,气室大而边界分明。而死胎则蛋内显出黑影,周围血管模糊或无血管,蛋内混浊,颜色发黄。

    3.5.2落盘

    鸡蛋孵化到18d~19d,将蛋移到出雏盘上叫做落盘。落盘的蛋平码在出雏盘上,落盘蛋数不可太少,太少了温度不够,可能延长出雏时间,如果蛋间距离过大抽盘时容易相互碰撞,造成破损。落盘的蛋数太多了也不好,会造成热量不易散发和新鲜空气不足,而把胚胎烧死和闷死。

    3.5.3拣雏

    鸡蛋孵到20d~21d后,开始大批破壳出雏,这时每隔4h~6h拣雏1次,把脐部收缩良好、绒毛已干的小鸡拣出来。而脐部凸出肿胀,鲜红光亮的和绒毛未干的软弱小鸡,应暂时留在出雏盘内,待下次再拣。

    3.5.4人工助产

    对少数未能自行脱壳的小鸡,应进行人工助产。助产时只需破去钝端蛋壳,拉直头颈,然后让小鸡自行挣扎脱壳,不能全部人为拉出,以防出血而引起死亡。

    3.5.5后期清理

    鸡蛋孵到21d,当大部分雏鸡出壳后,就应开始进行清理工作。首先将死雏拣出来,然后再拣出毛蛋。如果不把死雏和毛蛋拣出来,它们会吸附近胚胎的热量,影响胚胎的继续发育和破壳。怎样识别毛蛋呢?毛蛋的颜色暗黑,用手摸时比较凉,敲一敲蛋壳发实音;而活的胚胎蛋壳颜色正常,摸时温度较高,轻敲蛋壳空响。为了更有把握的拣出毛蛋,还可以用验蛋灯照一下。凡是活动的就是活胚;不动的或摇也不动的就是毛蛋。死雏和毛蛋拣出后,把剩下的活胚胎归并在一起,如不满盘时,可将胚胎堆在出雏盘内角,放在温度较高的出雏盘位置上,促其快出雏。

    3.6其他因素

    3.6.1人员因素

    操作人员应做到动作轻巧、平稳,任何粗暴的操作都会造成胚胎的损伤。在操作管理中应注意破蛋率和受精率。当然这些是种鸡管理中应解决的问题。作为孵化管理人员应将此信息反应给种鸡管理人员,双方做到密切联系,否则将受精率低,破损率高的种蛋入孵,势必会造成浪费。

    3.6.2孵化器因素

    在入孵前一个星期,孵化室要清理消毒。屋顶、地面各个角落都要清扫干净。机内刷洗干净后应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按房间及机器的体积大小计算用量,每立方米放7g高锰酸钾,14mL福尔马林溶液。一般熏蒸30min~40min之后达开门窗。在开始孵化前,应该全面检查孵化器,看看孵化器的风扇转动和翻蛋装置是否正常,各部分的配件是否完整。电热丝是否都发热,红绿指示灯是不是正常。如果发现不正常时,必须及时彻底修好,然后再试温,水盘加水,使孵化器内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这样试上3d~4d,如果孵化器工作正常,温度、湿度变动很小,合乎要求,便可开始上蛋,正式进行孵化。

    3.6.3清洁卫生

    孵完1批小鸡之后,孵化器必须及时清洁干净。先把出雏盘、出雏盘架、水盘取出。再把机内壁、卵盘架两端及机门的绒毛掸出,再用蘸有消毒水的抹布擦干净。取出的各种器具用消毒水刷,再放回原处。

(1.凉州区畜牧兽医局,曹磊;2.甘肃武威凉州区发放镇畜牧兽医站,兰娉)

上一篇: 企业用人之道——基层看才能、中层看德行、高层看胸怀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