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企业资讯
首页>企业资讯>长江光明特种水产公司争夺产业发展主动权

长江光明特种水产公司争夺产业发展主动权

进军种源 培育发展主动权
 
  这几天,光明特种水产公司的范春良成了刺促不休的大忙人,同时也成了崇明及周边水产养殖户争相联系的对象。眼下即将进入罗氏沼虾的养殖季节,由范春良和他的团队精心繁育的罗氏沼虾苗已经进入变态发育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范春良顾不上纷至沓来的订单,而是和他的团队一起夜以继日地照料着这些“不起眼”的虾宝宝。说起工作的劳累和艰苦,他总是感慨地摇头,脸上却浮现出乐在其中的笑容,因为他坚信,等待他的将是一次巨大的丰收。
 
  这支团队开启的,正是长江总公司现代农业发展中苗种繁育的产业化进程。今年3月初,随着首批精挑细选的5700尾抱卵罗氏沼虾亲虾入驻前哨苗种场,长江总公司所属的光明特种水产公司罗氏沼虾苗种场正式投入运营,这标志着该企业向着种源产业化迈出了第一步。
 
布局全产业链,提升种源高战略

   光明食品集团在2014年开展的品牌大讨论中提出:作安全、优质、健康食品的模范供应商,上海城市主副食品主要承担者。将种源的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一环。种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随着特种水产的深入转型发展,光明特种水产公司越来越将种源产业的培育看作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和重要着力点。2014年6月,经过长期的思考论证,《上海光明特种水产有限公司2014-2018年发展战略规划》出台,此份战略规划提出了打造特种水产从苗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的构想,首次将种源产业的发展提到了战略的高度,为特种水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提出,到2018年将逐步建成30亿尾的虾苗培育与淡化基地、200亩中华绒螯蟹扣蟹基地、500亩中华鳖良种繁育基地等种源体系。虾产业作为光明特种水产公司的优势特色产业,受到了集团和总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自2013年长江总公司开启特种水产转型以来,以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为主要品种的设施化大棚养殖成为了光明特种水产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而种源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将使企业在推进特种水产产业化进程中更加具有主动权。
 
养虾成功与否,苗种养殖是关键

   优质的苗种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虾苗的质量决定了虾养殖生长的速度和抗病能力,关系到养殖的成功率、养殖效益和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回顾近些年的虾业养殖情况,总体上并不乐观,国内不少主产区的养殖成功率都仅在2-3成左右,而且早晚茬相差极大,传统的养殖模式和方法显现出了其局限性。从目前来看,造成养殖成功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是病害的多发,特别是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的危害愈演愈烈,业内却一直未能找到解决方法。而优质的苗种则可很大程度上减少病害的发生。但当前面临的行业状况却是,苗种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一代苗掺杂土苗、高温苗、抗生素苗等在市场上层出不穷,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自有苗种场的建立不仅能够从源头上对疾病进行防控,还能有效减少运输使虾苗产业的应激反应和外来病原的引入,为养殖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产环境。通过对行业现状的深入分析,光明特种水产公司敏锐地意识到苗种在整个养殖产业链当中的重要地位。
 
产业发展壮大,市场行情看种源

  苗种作为养殖环节中的前端,牵动着着整个虾产业的神经。可以说,谁控制了苗种,谁就控制了此产业的源头。光明特种水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咸淡水资源和地处上海大都市边缘的地理位置。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大降低了养殖对自然环境气候的依赖,可错开养殖高峰期实施多茬养殖。然而,种苗这只“牛鼻子”却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苗种引进过程中的诸多不可控因素使自身拥有的优势被限制,除了苗种品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外,养殖的结构、规模、时间等也只能唯苗种是从,产业发展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2015年,光明特种水产的沼虾与对虾设施化大棚养殖将达到1000亩,需要苗种近亿尾。自身种源产业的培育不仅将大大提升企业养殖经营的自主权,今后还将带动区域内的养殖散户,结合特种水产公司冷库的建设,企业抗击市场风险和整合地区资源的能力也将大幅提升。
 
发展特种水产,核心技术在种源

  种源是在虾养殖产业链中最上游,也是技术含金量最高的领域,虾养殖的核心技术是实现产业化育苗。因此,建立自身的良种体系,从源头控制虾的品质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光明特种水产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化的育苗团队,这支团队由具有丰富育苗经验的专业人才和一批青年大学生组成。同时,通过与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为培育优质虾新品种搭建了良好平台。并将据此逐步建立和培育属于自己的苗种繁育体系和核心技术团队。

  罗氏沼虾繁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工作,只有抓好种虾和虾苗培育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仅仅是水源的引进就要经过三次净化过程,亲虾的选育也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为了保证其在夜间产卵,必须通过对生长环境的控制和饵料的搭配来人为调节。从种虾入池、产卵、孵化、蜕皮到幼虾的每一个过程对水质、温度、饵料等的要求都各不相同,不容有任何的差错。孵化出的罗氏沼虾幼体需经11次蜕皮和形态与生理变化,才能变态发育成幼虾,幼虾再经过一周的精心饲养即可对外销售。

  据悉,首次扩繁的亲虾主要是来源于上海水产研究所的种虾,于去年10月中、下旬入池培育。技术人员每天定时对水温进行检测、投放饵料、底层吸污等操作,确保亲虾的正常生长。
 
保障质量安全,必须把好苗种关

  “安全、优质、健康食品的模范供应商”不仅仅是集团提出的光明使命,也是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在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过程中,长江总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安全当作企业的生命。高品质的苗种可以有效减少后续的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各种激素、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更能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为创造自己的苗种品牌,光明特种水产苗种场将苗种的质量放在了首位。在整个育苗过程中每隔2小时检测一次水质和投放一次饵料,全天24小时不间断,全过程不使用任何药物,如此高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不仅仅是因为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得益于光明特种水产公司探索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面对火爆的市场,该公司并没有盲目地扩大生产,而是将精力放在了育苗技术攻关和体系的建立上。据悉,苗种场还将从泰国、马来西亚等罗氏沼虾的原产地引进亲本沼虾用于保种,以提高苗种品质的稳定性。
 
种源效益显著,苗种产业市场广

  作为产业链的上游,种源也是利润最高的一个领域。新投入使用的苗种场位于崇明岛东部,总共投资三百多万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共建有120个育苗池,主要用于罗氏沼虾苗的繁育和南美白对虾苗的淡化处理。仅仅是南美白对虾苗的淡化,今年就可为企业节约成本60多万元。根据规划,光明特种水产公司将逐年扩大苗种产业的规模,并计划在域外建立育苗基地,实现南美白对虾的自繁自育,最终实现年产出虾苗30亿尾的目标。企业有了自己的苗种基地,养殖相对可控,不仅可以通过自身养殖来评估苗种质量,还可以为企业总结出较好的养殖模式。当前,南方虾苗市场竞争激烈,而北方及内陆地区目前虾苗尚处于待发展阶段。这对于光明特种水产的苗种产业来说是个良好的机遇,该公司将逐步打造一个华东地区的虾苗品牌,这无论是对自身产业的发展还是对区域虾养殖业的发展都意义重大。光明特种水产公司将以虾种源的产业化为起点,逐步在崇明岛中部建立中华鳖良种场,西部扣蟹繁殖基地等种源产业格局,使苗种产业更加趋于完善。(苟妙 彭晨)

上一篇: 宜春九鼎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会议顺利召开!

下一篇: 正邦科技:四季度主要出于为提升应对周期底部的主动性而进行的产能缩减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