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中国饲草产业发展概况及饲草料质量安全现状(下)

中国饲草产业发展概况及饲草料质量安全现状(下)

     1.5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5.1加强饲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的培育

     为了解决我国优质牧草较少,难以促进饲草产业化发展进程的问题,通过进行科学研究和经验总结,积极开展优质饲草料的开发和研发,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优质饲草种质资源,根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培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生产优质牧草种子,在适合牧草生长的地区扩建牧草生产基地,满足各地对优质牧草种子的需求,保证饲草产业化发展的进程[13-14]。这方面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收集保存种质材料上,而是应该制定长期的育种计划和发展规划,采用常规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将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培育结合起来,并进一步结合良种繁殖和种子产业发展,建立良种基地,形成从育种到制种、供种的完整技术体系,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1.5.2努力提高饲草加工技术,提高饲草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一方面要加快国内饲草产品生产加工设备的研制,另一方面要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做好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向国产化发展。通过引进和开发饲草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开发系列化的饲草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同时也要尽快建立各类饲草产品及相关产业的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加强饲草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使饲草生产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1.5.3加强饲草产品规模化生产,实现产业化经营

     在不断发展畜产品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饲草料的产业化进程,提高饲草的规模化生产。首先要结合饲草产区的实际情况,研发发展饲草的新技术,同时鼓励部分饲草料加工企业扩大饲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把饲草料的生产和畜产品的发展相结合,发展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其次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迅速发展产业化和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和大型牧草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加速企业集群集聚,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研发出含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饲草产品,提升质量和数量,为饲草料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15]。

2我国饲草料质量安全现状

     2.1我国饲草料质量安全现状

     饲草料的质量安全是保障畜禽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畜产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对饲草料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提高,近年来,工业饲料出现瘦肉精、苏丹红,类产品出现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添加物事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16]。由于饲草料产品中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造成中国畜禽产品出口受阻,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饲草料质量安全问题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制约了中国饲草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提高饲草料产品质量、保证饲草料质量安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来看,饲草料产品在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饲料质量安全仍然受到各种人为因素以及非人为因素的严重威胁。

     2.2我国饲草料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全国饲草料和饲草料添加剂质量监督抽查以及各地在饲草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情况看,我国现阶段饲草料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在饲料中添加不可用的违禁药品,不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添加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饲料卫生指标超标等[17]。

     2.3影响饲草料质量安全的因素

     2.3.1饲草原料中的风险

     饲草原料是动物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的保证和前提。饲料原料按来源分类,主要有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和矿物性原料等。很多饲草原料本身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钙、磷微量元素原料以及以矿物质为载体的原料。这部分原料含有砷、铅、氟、汞、镉等有毒有害物质[18]。植物性原料中含有生物碱、棉酚、有毒蛋白、皂苷、硝基化合物、氰化物等,者有些转基因植物原料也存在着安全风险;动物性饲料中含有组氨、抗硫氨素、抗生素、肌胃糜烂素等,饲中含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将影响畜禽的生长与健康。根据近年来欧洲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发生的疯牛病和羊痒病,发现某些动物源饲料的不当使用也是造成饲料不安全的因素之一;矿物性饲料产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导致饲料产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或遭二噁英和二噁英类多氯联苯污染,动物长期采食这些受污染的饲草料后,不仅诱发各种疾病,而且严重影响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19]。因此,应对原料严格把关,合理利用或适当处理有毒、有害物质,防止超标。

     2.3.2饲草产品中添加违禁物质

     农业部于1998年公布了《关于严禁非法使用兽药的通知》,随后又发布了一些更具体的禁用药品品种的通知,强调严禁在饲料及饲料产品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兽药品种。2001年我国农业部公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的第168号公告。该公告明确规定了在我国只有57种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最低用量、最高用量及停药期、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等[20]。然而,一些饲料加工或畜禽养殖厂商受利益驱动不按规定执行,为牟取经济利益,人为在饲草产品生产过程中加入一些禁止添加的物质,如三聚氰胺、苏丹红、激素或类激素类药品、安眠镇定类药品、抗生素等,导致该类药物在畜禽产品中残留超标,这些物质残留在产品内,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引起人类疾病的发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3.3污染及霉变造成饲草安全问题

     受饲料原料产地的地质化学条件或人类活动造成的“三废”污染以及农药、化肥大量使用的影响,饲草原料有时含有对生物有害的过量无机污染物,如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及氟、砷和硒等非金属元素;有时也含有一些有机污染物,如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二噁英、多氯联苯等化合物[21],这些污染物都具有富集、难分解、毒性强等特点,对饲料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威胁极大。此外,在饲草料及其原料在运输、贮存、加工及销售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善或贮存时间过长而引起饲草料变质,从而影响动物健康。

     2.3.4超量使用抗生素和微量元素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微量元素对预防动物的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增加畜产品质量和提高养殖业的效益等都能起到积极作用[22]。但长期超量使用,加大了饲料成本,而且使人畜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强,同时由于大量使用药物导致药物残留,进而导致动物中毒,最后转移到人类食物链中,危害人类健康。

     2.4应对饲草料安全战略措施

     2.4.1加强草产品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饲草料产业已成为国家新兴的产业,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饲草料产业的发展,加强指导和服务工作,严厉打击各种饲料违法造假案件,建立政府、企业和养殖环节互相监督的长效机制[23,24]。围绕饲料安全因素的监测,从生产、养殖、运输、营销到市场的各个环节,要加强监管,依法对饲料厂家、企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样监督检测,不准生产有害产品,不准有害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对违法者要严厉处罚。

     2.4.2加强饲料安全法规建设,完善饲料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现行的饲料标准是参照国际标准加以制定的,而由于中外情况有差别,国外的一些标准并不一定完全适应我国[25]。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尽快定与之适应的法律、法规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应组织专家,并委托有关部门,对当前我国饲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调研,也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本着与国际接轨的准则,对我国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补充,建立我国的法律法规,作为我国提高饲草料品质生产的依据,为我国饲料工业走出国门提供法律和技术保障。

     2.4.3饲料厂加强法律意识、饲料安全意识,严格控制饲草料质量

     饲草饲料加工厂是饲料生产的主体,各企业在生产饲草料时,要严格按饲草料卫生标准执行,严格控制有害药物和添加剂的使用,加强质量监督检测,绝对不能使用任何违禁药物,严把原料入库关,不符合安全饲料生产的原料禁止入厂;企业每批次产品必须检验,不合格产品严禁出厂;对违规产品加强处理力度;已查处的违规产品,必须完全处理,不得在市场上流通。对于含有天然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必须培育并推广相应的无毒或低毒品种,不断改进饲草原料的加工工艺以降低有害成分残留[26]。

     2.4.4推广和应用HACCP系统管理

     为确保安全饲料的生产,国际上已采用HACCP管理系统,HACCP是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的简称,是国际上通行的食品和饲料生产加工安全管理体系。它是从原料到成品的质量保证系统,是从成品检验和大量抽样调查中走出来专为控制生产环节中潜在的危害。是一种控制危害的预防体系,而不是反应体系,具有预防性、系统性、事前性和强制性。HACCP是企业建立在良好操作规范和卫生标准基础上的食品安全自我控制的最有效手段之一[27-28]。通过实行HACCP管理体系,预防不合格的产品,有效解决我国饲草料卫生指标超标、滥用违禁药物和药物残留问题等。

3小结

     目前,我国的饲草产业已经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新时期发展饲草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发展饲草产业,是促进现代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生物能源产业升级发展的有效选择。而饲草料的安全问题关系到畜产品与环境的安全,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科研投入,组织有关部门协同攻关,生产出安全环保的优质饲草饲料,为我国饲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1.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草业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陈玲玲,玉柱,毛培胜,孙洪仁;2.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草原研究所,陈玲玲)

上一篇: 中国饲草产业发展概况及饲草料质量安全现状(上)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