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谈蛋鸡标准化健康养殖

浅谈蛋鸡标准化健康养殖

     为了转变蛋鸡饲养方式,提高蛋鸡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确保蛋鸡健康养殖和鸡蛋产品的质量安全,笔者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五化要求,结合当地蛋鸡养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蛋鸡标准化健康养殖的具体技术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1 蛋鸡养殖存在的问题

     1.1 蛋鸡舍建设不够科学合理。有的养鸡场(户)为了节省资金投入,图个方便,往往在鸡舍选址上选择靠近公路沿线和村居民生活区域,并且房屋高度不够,通风采光度差,甚至阴暗潮湿,不具备标准化健康养殖条件。

     1.2 管理不够规范,增大养殖风险。一是引进雏鸡苗无固定种鸡场,存在着较大疫病风险隐患;二是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认为做了预防接种就万事大吉,对隔离、卫生、消毒、饲养管理等综合防疫措施注重不够;三是没有建立规范的养殖档案,未能严格生产登记,对蛋鸡及其产品溯源有一定的难度。四是粪污处理不当,清出的鸡粪放在养殖场内或附近晾晒,加之所建的干粪发酵池、化粪池不足,及未做到雨污分离,粪污水溢满则直接在场区排放,造成鸡舍内外养殖环境污染。五是缺乏化尸池,对病死鸡的处理仍然采用挖坑深埋,人员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不符合现代规模化、标准化蛋鸡养殖要求。

     1.3 缺乏新技术推广力度,蛋鸡标准化养殖程度不高。由于许多先进技术没有能够在生产中得到应用,使蛋鸡养殖在营养与饲料、饲养设施与环境控制、自动化技术、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等达不到先进技术标准,加之蛋鸡养殖从业者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蛋鸡的养殖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该场蛋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1.4 蛋品质量是制约蛋鸡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在蛋鸡生产中由于饲料原料和药物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如褐壳蛋鸡的蛋壳颜色常常出现深浅不一、蛋壳表面粗糙,以及黑褐色斑点附着的情况,这将成为鸡蛋在市场销售方面的一大障碍。

2 解决方案

     2.1 推行蛋鸡良种化。选购优质高效的蛋鸡品种,即引进体格健壮、产蛋率高、抗病力强的罗曼和海兰褐蛋鸡品种,且到已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资格、无发病史的种蛋鸡场引种。

     2.2 推行蛋鸡养殖设施化。严格按照标准化养殖要求,建设的鸡舍坐北朝南,栋与栋之间隔离带在8~12m,鸡舍高度3.5m,跨度12.4m,度88m,育雏鸡、育成鸡、产蛋鸡分开饲养,以防交叉感染,并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饲养密度合理,每平方米蛋鸡不超过13羽。同时,配备鸡笼和自动饲喂、自动饮水、排风机、清粪机及温度、湿度、光照控制设施,确保蛋鸡生长在良好的卫生环境里。

     2.3 推行生产规范化。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制定《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兽医员岗位职责》、《饲养员岗位职责》等相关的管理制度,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任、定奖惩和技术承包、生产承包及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加强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培训;注重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的饲料质量,供给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科学饲喂,提高蛋鸡的健康养殖水平和产蛋率;实行按免疫程序免疫,做好免疫户口册和免疫档案管理;对蛋鸡养殖及产蛋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跟踪,实行“蛋鸡养殖情况登记卡,蛋鸡产蛋性能跟踪卡”等生产档案纪录的办法,规范生产经营管理。

     2.4 推行防疫制度化。要建立和健全蛋鸡防疫、鸡舍消毒、疫病监测、疾病诊治等规范的管理制度。(1)卫生制度:一是在养殖场、鸡舍入口处设立消毒池,人、车经过时须进行消毒,并且每周更换消毒药1~2次,消毒前要清扫粪便等异物;二是对鸡场周围环境定期消毒;三是对鸡舍的定期消毒(空舍消毒和带鸡消毒);四是对用具消毒(包括蛋箱、蛋托、饲喂器具等);五是强化消毒(即出现疫病或突发病死鸡时)。(2)防疫制度: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免疫,主要做好“禽流感、鸡新城疫、法氏囊、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等疫病免疫预防,并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合理地安排免疫接种的次数和时间。鸡群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就地扑灭,以免疫情扩散。(3)病死蛋鸡无害化处理制度:对病死蛋鸡必须执行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在鸡舍外建一个深5m、口径60cm、容积10m3的化尸池,将病死或死因不明死鸡放入化尸池,然后用盖板密封,达到对人、畜禽无害的要求。

     2.5 推行粪污处理无害化。(1)蛋鸡场禁止随意堆放和排放粪污,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单独清出,实行干湿分离、雨水和污水分离,对于采用干清粪工艺收集的鸡粪,运到粪污处理区即鸡粪发酵池或沼气池集中处理,实现日产日清。(2)场内的排水系统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系统分离,场内的污水收集系统采取暗沟布设,排放到化粪池进行几级过滤。(3)场内粪便的储存与处理有专门的场地,采用自然堆积发酵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用于农田农地施肥。

3 主要技术措施

     3.1 蛋鸡生产技术。根据鸡处在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饲养和管理,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1)雏鸡的保温。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确保育雏的成活率和健壮的后备鸡。(2)育成鸡限饲。限饲目的在于使产蛋鸡性成熟适时化和同期化,个体间体重差异缩小,产蛋率上升快而均匀。(3)转群。第1次转群是从雏鸡舍(6~7周龄)转到育成鸡舍,第2次转群是从育成鸡舍(17~18周龄)转到产蛋鸡舍。转群注意事项:按时转群,停料,减少应激,不宜断啄、接种疫苗同时进行。选优汰劣,个体均匀入笼。(4)免疫接种。(5)良好的饮水系统。

     3.2 蛋鸡饲养饲料使用技术。执行无公害鸡蛋———蛋鸡饲养饲料使用原则NY5042-2001标准,所需蛋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无发霉、变质、异味、结块等;不得在饲料中额外添加增色剂(砷制剂、铬制剂、蛋黄增色剂、铜制剂、活菌制剂等);饲料添加剂产品必须来源于取得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批准文号的产品。饲料生产按不同生产阶段配制加工成全价饲料。

     3.3 蛋鸡饲养兽医防疫技术。执行无公害鸡蛋———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41-2001,实施对鸡的主要传染病和寄生虫的预防、监测、消毒、控制和扑灭。贯彻“预防为主”的灭病方针,根据动物疫病流行情况,结合蛋鸡养殖场实际,制定免疫程序。主要免疫接种的病种有鸡新城疫、禽流感、法氏囊炎等。同时,做好消毒工作,消毒灭源是切断传染病原的主要途径,主要把握以下重点环节:一是鸡场周围环境定期消毒,二是人员进入生产区消毒,三是鸡舍的定期消毒(空舍消毒和带鸡消毒),四是用具消毒(包括蛋箱、蛋托、饲喂器具等),五是强化消毒(即出现疫病或突发病死鸡时)。

     3.4 认真执行蛋鸡检疫制度。严格执行调入、调出检疫制度。调入鸡苗必须持有效的检疫证明;淘汰鸡调出时必须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报检,检疫合格后方能调出。疾病的诊断与处置:发现疑似传染病时,应及时隔离病鸡,并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按程序确诊,进行无害化扑杀处理;一般疾病由驻场兽医开具用药处方,配置药品,进行隔离治疗。病死鸡和淘汰鸡尸体按GB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

     3.5 蛋鸡饲养兽药使用技术。执行无公害鸡蛋一一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O40-2001。使用兽药时应遵循的原则:(1)疫苗必须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2)消毒剂应轮换交替使用,但不能使用酚类消毒剂。产蛋期禁止使用酚类、醛类消毒剂;(3)治疗药和预防药应依照《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允许使用的兽药》目录;严格遵守规定的作用和用途使用剂量、疗程、休药期(未规定休药期的不应少于7d)。禁止在整个产蛋期中添加药物饲料添加剂和使用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兽药;兽药使用全过程均要建立详细记录。

     3.6 建立档案。建立健全蛋鸡群养殖档案,做好鸡群适时淘汰与替换的生产制度。实行用药纪录,建立休药期、停药期制度。管理档案包括制度建设(文件存档、制度上墙)操作规程、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引种记录和相关证照等。养殖档案记录要完整,书写要整洁,不能涂改。原始记录保存期限为2年以上。

(云南省宁洱县宁洱镇农业服务中心,张美芬)

上一篇: 农户养鸡需要规范的四大问题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