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圈养狼的繁殖与育幼

圈养狼的繁殖与育幼

      狼属于食肉目犬科犬属,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但目前分布区域已经大大缩小,特别是北美和西欧。国内只有1个亚种,即中国狼或西藏狼(Canislupuschanco)[1],除台湾、海南岛及其他一些岛屿外,在各省区均有分布,而目前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以及西藏这些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2]。试验研究狼在圈养状态下的饲养管理与繁殖育幼状况,总结其饲养管理和繁殖育幼的操作技术,供同行指正、参考。

1研究对象

      成年狼3只(1♂2♀),分别命名为01号公狼、02号母狼、03号母狼。

2方法

      2.1饲养环境与饲料

      笼舍为钢筋水泥构造的平房,设有产房、动物内室及运动场。兽舍为水泥地面,面积为3m×4m、高2.5m;运动场为水泥地面,面积为3m×5m,高为2m;围栏用直径为1.2cm的铁棍,间距10cm(侧面间距3cm)组合而成。笼舍隔断及闸门加覆细眼铁网。日粮以鸡肉、猪肉、牛肉等为主,添加适量骨粉和多种微量元素,见表1、表2。
   

      2.2饲养方式

      2.2.1日常管理

      每天清扫笼舍,食盆、饮水盆等用具每周消毒1次,笼舍每月消毒2次。动物饲料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每周一、周四停喂。

      2.2.2观察与记录

      完成日常工作后,对动物的发情表现、精神状态、排泄物等各种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合理评估动物的表现和采取相应措施。

      2.2.3防疫保健

      驱虫:春、秋两季使用多种口服驱虫药物轮换进行驱虫。寄生虫普查或平时发现动物患有寄生虫,应根据感染情况及时使用口服或注射驱虫药物进行驱除。

      免疫保健:疾病防疫主要预防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副流感、犬传染性肝炎和狂犬病等烈性传染病(见表3)。

3繁殖与育幼

      3.1发情交配

      发情期母狼阴户胀大并伴有淡红色黏液流出,呈条索状挂于阴户外;公狼主动接近母狼,嗅闻母狼外阴部和排泄物,长时间跟随母狼活动并尝试爬跨,交配时间每次维持15~35min。发情前期母狼有争偶打斗行为,主要表现为张口恫吓、呲牙裂嘴等;而公狼则尾随母狼活动,发情后期母狼会拒绝交配,驱公狼。

3.2妊娠及分娩

      交配结束若怀孕,经6d左右母狼的食欲明显增强。日常活动较之前减少,不做或极少出现奔跑、跳跃、爬高、打滚等行为;情绪易暴躁,争斗中表现强悍,双目凝神、呲牙裂嘴作攻击状。交配妊娠6~8d后母狼的食欲明显增强。日常活动较之前减少,表现强悍、好斗。根据动物情况改变饲料和投喂方式(见表4)。将母狼隔离单独饲养,在临产前2d布置好产房,产前3~5d隔离母狼在产房待产。

      产前行为表现:母狼频繁进出产房,反复嗅闻产箱和垫料,整理产箱内的垫料,活动减少,进食速度减慢,排尿逐渐变得细长,经常半蹲着舔舐外阴部;产前2d母狼来回小步快速走动并作频繁举尾动作,食欲废绝,表现焦虑。

      产前体征表现:临产前1d腹部下坠明显,外阴肿胀变大并稍微开张且颜色变深,乳腺较之前变红、胀大、发亮,乳头颜色变成淡粉红色。产前1天腹部隆起部后移、下坠更明显,阴户肿胀稍有消退,开张更大有少量黏液分泌,乳头变成突起,呈发亮的粉红色。

      3.3育幼

      母狼产仔后对幼仔关怀备至,但在哈尔滨太平湖狼园和哈尔滨野生动物园也发生过杀仔或吃仔现象,严重者将生下的幼仔全部吃掉[3]。为减少对动物的刺激,安排专人负责饲养,适当增加母狼的饲料量(见表4)。产后38天将部分母狼的饲料(猪肉250g)加工成肉泥以备幼狼抢食。产后50天母狼有意识地减少喂奶次数,产后55天开始观察母狼有拒哺动作且常引导幼狼采食肉类饲料,此时幼狼已经能采食少量肉碎。幼狼发育至60天时,能稳定采食肉类且排便正常,人为分离饲养,促进幼狼断奶。

      3.4繁殖情况(见表5)
   

4小结与讨论

      在野外繁殖期的狼生活在固定的巢穴(狼洞)中,狼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洞穴长4~5m,洞口宽40~60cm,洞穴深处有由极少杂草和其他杂物构成的铺垫物,可以转身,而且能反复使用[3]。广州气候多雨潮湿,在圈养环境下也无法提供洞穴,通过使用木质材料的产箱能满足狼的穴居特性,减少应激,同时能提供较好的分娩和育幼环境,大大提高了幼仔成活率。广州动物园饲养的中国亚种狼雌性肩高为50cm,体长为100~180cm,体重为25~38kg。根据动物的体型、体重和习性要求,产箱设计为长150cm×宽60cm×高50cm,单侧开口仿洞穴构建,开口设置挡板防止幼仔爬出,底部预留漏缝并距离地面8cm,便于清洁排泄物。在母狼怀孕前期应增加饲料量以促进胎儿发育,怀孕后期为避免胎儿过大不利于分娩,应控制食量和体重。哺乳期母狼需要较多的营养和能量,在产仔后应依其食欲适当增加饲料量。

      广州动物园从狼体内和粪便中采集到的寄生虫主要为犬弓首蛔虫,该线虫主要危害出生后2d至5月龄的幼犬[4],严重的病例会因虫体移行造成器官损伤导致幼仔死亡。该病主要通过采食和饮水、舔啃地面和笼舍等途径感染幼仔,哺乳期幼仔可能通过吞入粘附在母亲乳头和被毛的虫卵而受到感染。按照寄生虫的生活史应在20日龄左右对幼仔进行预防性驱虫,肌肉注射多拉菌素或伊维菌素效果较好。狼只感染犬细小病毒报道最多见[5-6],犬细小病毒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以刚断奶至90日龄幼狼发病较多,病情也较严重,患病幼狼有的可呈现心肌炎症状而突然死亡[7]。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哺乳动物均可感染犬瘟热,以未成年的幼犬科动物最为易感[8]。幼狼60日龄内受母源抗体的保护,断奶前后母源抗体会迅速衰减,此时应及时对幼仔进行免疫。应于60日龄时对幼狼进行首次免疫(小犬二联)并于15d后分别使用犬四联进行二次加强免疫。选择这一时间免疫是因为若幼狼的体内有较强母源抗体会明显影响免疫效果,难以获得最佳免疫效果[9]。

      狼在野外经过打斗和发情追逐形成配对,一夫一妻制,母狼每年繁殖1次,1月份交配。妊娠期为60多天,胎仔数从5~6只到12~13只不等,平均为7~8只[10]。在南方动物园圈养情况下,观察到的狼繁殖行为与野外的基本相同,发情和产仔的时间非常集中,经过人为干预的种狼配对不如野外严格,胎产数相对较少。

(广州动物园,廖锐章,梁汉明,李毅苑,叶彩群,彭仕明)

上一篇: 加强猪舍改造减少疾病发生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