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家禽饲料产业状况分析及发展建议(上)

家禽饲料产业状况分析及发展建议(上)

1家禽饲料产业状况

     1.1饲料主要原料供需状况

     玉米:2013/2014年度我国玉米产量为21474万吨,饲料玉米消费量12500万吨,玉米工业消费量5500万吨,进口玉米量为400万吨,出口玉米量为10万吨,2013/2014年度玉米期末库存为9129万吨,库存消费比为46.63%。与2012/2013年度相比(玉米期末库存为6831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6.21%)库存消费比略有提高。即,玉米虽然有一定的进出口贸易量,但我国的玉米产量能够满足我国饲料和工业消费量。

     大豆:2013/2014年度,我国大豆供给量大约为7820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产量1220万吨,大豆进口量6600万吨。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大约67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00万吨,增幅为6.3%。年度大豆供需结余预计为2万吨。而2012/2013年度大豆结余量为-88.2万吨。2012/2013至2013/2014年度,我国大豆结余量由负转正,说明我国大豆期末库存由减少转为增加,期末库存下滑的态势得到了遏制。总体看来,我国的大豆供给80%依赖进口。

     豆粕:豆粕是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大豆的出粕率大概为80%。2013/2014年度,我国豆粕新增供给量为5269万吨,其中豆粕产量预计为5267万吨。该年度饲用豆粕消费量预计为5100万吨,年度国内总消费量预计为524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50万吨。该年度豆粕出口量预计为130万吨。年度国内豆粕结余量预计为-102万吨。2012/2013年度国内豆粕结余量为-65万吨。我国豆粕结余量连续两个年度均为负值,说明国内豆粕供需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

     豆油:大豆的出油率大概在20%。2013/2014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为1342万吨,其中豆油产量预计为1232万吨,豆油进口量预计为110万吨。该年度豆油食用消费量预计为120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110万吨,年度国内豆油结余量预计为25万吨。2012/2013年度国内豆油结余量为43万吨。豆油结余量连续两个年度均为正值,说明我国豆油期末库存继续增加,库存压力逐年加大,国内豆油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花生、花生油、花生粕:预计2013/2014年度,我国花生总产量1700万吨,花生年度总供应量为1715万吨,同比增长1.8%;我国花生需求总量为1690万吨,同比增长1.01%,油用花生和食用花生的需求量接近,各占50%左右,其中油用花生量稍高一点。国内花生连续第二个年度供给增速快于需求增速,市场供需基本面偏松。花生的出油率大概在40%,2013/2014年度,我国花生油年度总供给量预计为257万吨,年度需求总量预计为256万吨,供需基本平衡,花生油走势强于花生仁,多数时间国内花生油厂压榨利润将为正。我国每年油用花生大概850万吨,花生粕产量510万吨。相对于我国豆粕每年5000多万吨的供需量来说,所占比例较小,花生粕对饲料的贡献率较小。

     蛋氨酸:2014年全球蛋氨酸产能在130万吨左右,需求约100万~105万吨,整体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没有任何疑问。但是2014年我国蛋氨酸市场却跌宕起伏,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每年蛋氨酸的需要量在16万吨左右,多年来主要依赖进口。2010年6月,重庆紫光饲料级DL-蛋氨酸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年产2.5万吨左右,部分缓解了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另外,安迪苏南京工厂等其他企业也相继投产蛋氨酸,对国内蛋氨酸市场的稳定也起到一定作用。2013年第4季度由于环保问题紫光重庆工厂停产,之后,安迪苏南京工厂停产,中国市场重新回到了依赖进口的局面。而进口厂家是按月估算需求来制定进口计划,中国地区基本不做库存。由于受禽流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口商对中国2014年需求的判断不乐观,导致了供与求出现了时间差,供求趋紧。加之国产蛋氨酸库存消耗殆尽,引发企业采购的恐慌,另外,贸易商推波助澜,形成蛋氨酸价格一路高涨。如果2015年安迪苏、住友、紫光在中国的蛋氨酸生产厂进入生产常态化,相信蛋氨酸的市场价格必定理性回归。

     赖氨酸:2013年全球赖氨酸产量和需求量分别约为216万吨和194万吨,产量增长快于需求,市场表现供大于求。我国供大于求现象更为明显。2013年我国赖氨酸产量约为111万吨,而同年我国需求量为70万吨。2014年的赖氨酸市场情况和2013年情况相似,我国赖氨酸大型生产厂有20多家,厂家竞争激烈,产能过剩,导致赖氨酸价格疲软下行。赖氨酸虽有部分出口,但仍没有扭转疲软下行的局面。

     1.2家禽饲料供需状况

     全球饲料产量数据显示,近年来亚洲地区一直位居全球饲料产量第一。2013年全球饲料产量达到9.63亿吨,其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国占据全球饲料产量的20%左右。2013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量在1.9亿吨,相比2012年出现2%左右的下降。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饲料工业发展之后的首次下降。

     饲料产业的发展和养殖业状况密不可分。饲料生产企业的运作是以销定产,家禽养殖量大,饲料的需求量就大,反之,家禽存养量减少,饲料的产销量就会减少。2013年全国家禽存栏57亿只,出栏119亿只,总饲养量占世界的约30%。2013年年末和2014年上半年我国家禽业受H7N9流感的冲击,出现量价齐跌的状况,家禽饲养总量增速放缓,预计2014年和2013年饲养量基本持平,2014年的饲料产量也基本和2013年持平。

     1.3饲料企业状况

     全国共有10000家左右的饲料加工企业,年产量低于5万吨的中小型企业占70%以上,同时我国也有新希望六和集团、和丰、潍坊中基等一些大型龙头和“一体化”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在跨区域集团化发展,加强了对养殖企业终端的控制。目前排在全国前十位的集团占到全国20%以上的饲料产量。我国从2012年底启动了饲料企业生产许可证换证工作,提高了饲料生产企业的入行门槛,一些生产设备不达标、人员素质低、资金实力差的企业被淘汰,加快了行业的整合。目前我国饲料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大战激烈,恶性竞争严重。

     与美国相比,我国饲料规模化程度还有一定差距。美国饲料业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多数饲料生产企业与养殖企业是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大型的产业链集团通常集饲料生产、养殖、屠宰、加工、食品等行业于一体,这种企业集团所生产的饲料占生产总量的2/3以上,而纯商业性的饲料不足1/3,而且这种差距还在加大。饲料企业的总数在下降,而单个饲料生产企业的规模却在扩大,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规模效益。1978年美国的饲料加工企业有10000多个,到1995年已减至2000多个,目前全美国前10位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饲料量占全部饲料产量的1/3以上。大集团管理先进,质量控制严格,产业化程度特别高,而且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竞争力很强。

     我国饲料工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国际上一些企业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企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饲料企业不但要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原料,像玉米、豆粕、添加剂、鱼粉、维生素等,都是和国际市场接轨的,行业之间的全面竞争已经展开。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石天虹,井庆川,刘雪兰,武彬,魏祥法,阎佩佩,刘瑞亭,张燕)

上一篇: 什么是疯牛病?疯牛病的传播与饲料有什么关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