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只长途运输引种过渡措施
随着牛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及肉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改良品种肉用架子牛在牛源市场上收购后经长途运输进行异地育肥,已成为肉牛养殖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产业链。由于路程遥远,路途中会引起各种应反应,加之牛到达养殖场后护理不当,使健康活泼的架子牛变成病态百出甚至奄奄一息的半死牛[1]。因此,架子牛长途运输中的过渡显得格外重要。
1产地周转场牛只保健程序
1.1生产资料准备
在牛源市场附近选择有利于防疫的周转场,准备观察期所需的精粗料、防脱水的口服补液盐,自由饮水设施,配备所需的兽药和器械。
1.2清理消毒工作
进牛之前,对周转场场地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并用2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消毒药物进行2次以上的终末消毒;牛只进入后用过氧乙酸进行带牛消毒[2]。
1.3牛只观察工作
每天早、晚2次观察记录牛只健康情况,具体包括日期、牛号、体温、呼吸、粪便、食欲、反刍情况等。记录要求:体温填写实际检测温度,呼吸填写“急促”或“正常”或“缓慢”,粪便填写“稀”或“正常”或“干”,食欲、反刍填写“正常”或“差”或“不采食”。
附正常值:体温,38.5~39.5℃;呼吸,20~28次/min;反刍,采食后30min开始。
1.4牛只饲喂工作
投料2次/d,精饲料控制饲喂量,粗饲料不限制。
1.5补充电解质
装车前3d,每天补充电解质200g/头,其余时间自由饮水。
1.6提升免疫力
牛只进入周转场第2天,每头牛肌肉注射胸腺五肽(2mg/头)或黄芪多糖。
1.7病牛处理
若牛群中出现发病牛只,立即隔离治疗。病牛不能装车,应继续治疗或以另外途径处理。
1.8预防感染
由于牛只来源复杂,牛只装车前1d,每头牛肌肉注射使用剂量2~3倍的抗生素,预防运输热、胸膜肺炎等疾病发生[3]。
2牛只运输途中的管理程序
2.1材料及人员配备
移动码头、绳子、防滑垫料(稻草、木屑等)。配备有运牛经验的人员负责牛只途中管理工作,以确保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及牛只安全。
2.2运输车的消毒
装车前对运输车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2.3相关证件索取
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索取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免疫合格证明和运输检疫合格证明。
2.4牛只装车工作
吃饱喝足1h后装车,用垫料(木屑、麻包袋)铺好车厢防止牛只摔伤,夏天车辆要有遮阴防晒设施,冬天车辆要有挡风保暖设施。
2.5牛只的固定
装车时根据牛只大小确定固定方法,一般大牛用绳索固定,小牛可以不固定。
2.6行车的速度
车速合理,行车要匀速,转弯和停车均要先减速,尽量避免急刹车。
2.7饮水要求
运输途中务必做到每天能饮水2次并在水中添加电解质,每次5L以上,以防脱水;有条件情况下还可以做一个特制的饲喂装置,以保证牛只每天能吃少量粗饲料。
2.8应急事件的处理
运输过程中每次停车时要进入牛群中观察牛只状况,如发现有受伤牛只、弱牛或病牛出现无法站立,可采用绳子兜立法强行使之站立,以防止被再度踩踏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心肺功能受损害的牛只可注射尼可刹米、安钠咖等强心药物。
3牛只到达隔离场的管理及保健程序
3.1生产资料配备
卸牛台;绳子、防滑垫料(稻草、木屑等);确保饲喂系统、饮水系统、运输车、料车等机械设备能正常工作;尤其需要准备接近原产地的饲料用以过渡;常用的兽医药品和器械。
选择地势平坦的区域卸车,用垫料铺好码头,避免牛只损伤,慢慢放牛下车,如牛只不能自己下车,用绳子绑定牛头慢慢牵引。卸车过程应避免殴打牛只。
3.3补液补水
牛只到牧场隔离牛舍后应进行补液补水工作,用水稀释的口服补液盐400g/头,连用3d,超过3h未饮用的可直接灌服5L以上。观察牛只状况,分健康区和非健康区进行饲养。
3.4饲喂管理工作
第1次饮水结束后再饲喂优质粗饲料如苜蓿草、稻草、干玉米秸秆等,最好与引牛原产地饲料相同,同时可以饲喂日常半量的精料[4]。
3.5日常管理工作
进牛的前7d加强日常观察和检查,了解牛的采食量、呼吸频率、体温、反刍情况、粪便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和治疗。
3.6检疫与驱虫
进牛后7d内,检测有无血液原虫(焦虫、锥虫、附红细胞体),如有血液原虫感染情况应在专家指导下执行驱虫程序;待牛稳定后对所有牛只实施消化道寄生虫驱虫程序[5]。种牛需复查是否患有布鲁菌病和结核病,如发现阳性牛只应淘汰处理。
3.7健胃工作
牛只到达饲养场后用益生菌调理胃肠,胃肠不适者可用健胃药(健胃灵、健胃散、反刍特灵)治疗。
3.8过渡期兽医工作
对技术力量薄弱的牧场,建议聘请过渡兽医进行专业保健治疗。对病牛、弱牛要隔离饲养和治疗,要加强护理,严重的病牛建议淘汰处理。
(1.南宁学院,谭春萍,张艳雯,黄福标;2.南宁荷斯坦奶牛科技有限公司,陈学文;,韦春燕;3.广西民族大学,胡玉平)
上一篇: 牛只长途运输引种过渡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