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谈动物源性饲料对畜牧业的潜在危害

浅谈动物源性饲料对畜牧业的潜在危害

0引言

     动物源性饲料由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被动物养殖者广泛利用,但由于动物源性饲料的来源、加工、保管及使用不当往往容易导致通过食物链引发的各种卫生安全隐患。

1动物源性饲料概况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是指以动物或动物副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单一饲料。这类饲料包括畜禽屠宰场副产品、水产制品、乳制品、蛋制品及蚕丝工业副产品等。它们具有生物学价值高及蛋白质含量高、矿物元素及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等特点,是畜、禽、鱼类等动物饲料的重要原料。但此类产品也容易发生安全卫生问题,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如动物源性饲料本身有各种病菌,极易变质;有的产品动物难以消化;有的制革工业废料重金属严重超标。

2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可能出现的危害

     2.1微生物污染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并随后污染畜禽产品,再通过食物链引发人类疾病,这种事例已屡见不鲜。众所周知的疯牛病即如此。微生物污染饲料是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如果来自疫区带菌、病死畜禽或未经严格消毒加工的副产品原料,常会造成动物疫病扩散和通过食物链导致人类患病。

     某些致病性和相对致病性细菌也可引起畜禽细菌性饲料中毒。例如沙门氏菌在饲料中大量繁殖被动物摄入后,可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及黏膜下固有层,造成消化道感染而引起动物中毒。沙门氏菌中毒属于感染型细菌性饲料中毒。其他如葡萄球菌污染饲料后,在饲料中繁殖并产生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反应的肠毒素。动物摄入肠毒素后引起中毒,通常称之为毒素型细菌性饲料中毒。

     2.2霉变

     鱼粉、血粉、羽毛粉等容易吸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霉菌易生长繁殖。霉菌毒素目前已知有300多种,特别是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最为普遍和严重。霉菌毒素可直接危害动物的健康与生产性能,残留在畜禽产品中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癌。饲料霉变可使饲料营养价值降低,如脂肪含量减少,代谢能力下降等,饲料变色、变味和结块,导致适口性不好。此外,霉变饲料中大量繁殖的霉菌和霉的孢子进入机体,可引起霉菌病,如常见的曲霉菌病。

     2.3氧化酸败

     富含脂肪的肉骨粉、蚕蛹、鱼油以及脂肪含量高(>12%)的鱼粉,在高温条件下贮存或贮存时间过长时,油脂容易氧化酸败。油脂氧化酸败的产物有醛、酮、酯、烃等,它们可产生异臭、苦涩的哈喇味,从而降低饲料的适口性。油脂氧化过程中形成的高活性的自由基能破坏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E、D等;油脂氧化产物也可直接损害动物的肝、肾、脾、胰等实质器官,降低机体的免疫机能和消化功能;油脂氧化酸败产物还可导致肉产品产生异味和品质下降。

     2.4重金属元素的污染

     污染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铅、砷、镉、铬和汞等。骨粉和肉骨粉中可能含有过量的铅、砷、镉等元素。某些地区由于自然地质化学条件特殊,或由于工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当地饲料或饮水中的铅、砷和镉含量较高,动物长期摄人后,可在骨骼中沉积相当高的含量,用这样的动物骨骼作原料制成的骨粉和肉骨粉铅、砷、镉含量也相当高。此外,由于使用有机砷制剂以及含镉量高的硫酸锌等矿物添加剂,也使得动物机体中砷、镉的残留偏高,从而导致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中砷、镉含量相应增高。而这些重金属被人体摄入后会对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2.5其他化学物质的污染

     二噁英是一种具有亲脂性的物质,因此,动物性饲用油脂易受其污染。该类物质化学稳定性强,难于代谢降解。它对人类和动物有多方面的毒性危害,并且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3,4-苯并芘等多环芳烃类致癌物是各种燃料(煤、石油、木柴等)不完全燃烧过程的产物,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它在动物的脂肪组织及乳腺中排出较慢并可蓄积。因此,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易受其污染;农药、兽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的滥用,可引起农药和兽药在动物体内残留,从而导致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量高,并通过它们进而危害养殖动物和人体健康;在自然富氟地区和工业氟污染区饲养的动物,骨骼中可聚积大量的氟。因此,骨粉、肉骨粉等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因产地及原料的不同,会不同程度地含有过量的氟,长期、大量使用此种产品可引起动物慢性氟中毒。

     2.6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近年来,鱼粉、豆粕等原料大幅度涨价,受利益驱动,一些生产企业在动物源性饲料中掺入植物性原料,或利用羽毛粉、血粉、皮革蛋白粉、砂土等,以次充好生产假鱼粉、假肉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动物性饲料的整体质量,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时也使得配制的饲料不能满足动物的生产需要,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经济利益。

3小结

     面对动物源性饲料存在的潜在危害,政府部门应加强行政管理,如出台相关政策、严格审批生产企业的设立、加强企业的生产管理、加紧制、修订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标准、加强监管措施;生产企业加强从生产技术着手,如改善生产条件、加强饲料原料的安全卫生管理、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卫生管理、饲料成品的安全卫生管理,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降低动物源饲料的潜在危害,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1.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王仁华2.江西省兽药饲料监察所,于学红)

上一篇: 浅谈丁酸钠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