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预防接种的方法及免疫管理技术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保障畜牧养殖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而预防动物疫病的有效途径即为预防接种。笔者从接种前准备、接种方法、免疫接种管理3个方面对动物预防接种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兽医工作人员及养殖户提供有益参考。
1免疫接种的准备
1.1器械、防护物品和药品的准备
1.1.1免疫接种器械:镊子、注射器、剪毛器、针头、煮沸消毒器、体温计、搪瓷盘、疫苗冷藏箱、耳标钳、保定用具等。
1.1.2防护物品:毛巾、防护服、胶靴、工作帽、护目镜、口罩等。
1.1.3药品:疫苗、稀释液、75%酒精、2%~5%碘酊及0.1%盐酸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
1.1.4其他物品:在免疫接种前,还需准备冰块、纱布、脱脂棉、免疫耳标、免疫接种登记表、免疫证等物品。
1.2器械消毒
免疫接种所用器械需经严格消毒。首先应将注射器、点眼滴管、刺种针等接种用具用清水洗净。将玻璃注射器的针管、针芯分开,用纱布包好;拧松金属注射器的活塞调节螺丝,抽出活塞并取出玻璃管,用纱布包好;针头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成排插在多层纱布的夹层中;镊子、剪刀洗净后,用纱布包好。然后将上述洗净、包装好的器械高压灭菌15min,或放入煮沸消毒器内,加水淹没器械2cm以上,煮沸30min。灭菌结束后,将器械放入带盖的灭菌搪瓷盘中备用。接种器械禁止使用任何化学药品消毒,灭菌后的器械如果1周内不用,下次使用前,应当按照上述方法重新进行消毒、灭菌。
1.3个人消毒和防护
接种前,接种人员将手指甲剪短,用肥皂、消毒液洗手,再用75%酒精消毒手指。穿工作服、胶靴,戴橡胶手套、口罩、工作帽。在个人消毒和防护方面应注意,不可使用易对皮肤造成损害的消毒液洗手;在进行气雾免疫时,应当戴护目镜。
1.4待接种动物健康状况的检查
为了保证免疫接种动物的安全及接种效果,接种前,应认真检查待接种动物的健康状况。检查内容包括动物的精神、食欲、行为、体温;动物是否发病,是否瘦弱;是否存在幼小、年老或怀孕后期的动物。凡是精神、食欲、体温异常,发病、瘦弱、幼小、年老及怀孕后期的动物,均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对这些动物要注意做好登记,以便后期补种。
1.5疫苗的检查与预温
接种前,应仔细检查疫苗的外观质量。一旦发现疫苗瓶破损、瓶盖或瓶塞密封不严、无标签或标签不完整、超过有效期、色泽发生改变、产生沉淀、破乳或超过规定量的分层、有异物、有霉变、有摇不散的凝块、有异味、无真空、疫苗质量与说明书不符等现象,一律禁用。疫苗使用前,应从冰箱等贮藏容器中取出,放在15~25℃的室温下2h左右,平衡疫苗温度。
1.6疫苗的稀释
应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稀释方法、稀释倍数和稀释剂进行稀释,如果无特殊规定,可以用蒸馏水、无离子水或生理盐水稀释疫苗,有特殊规定的,则用规定的专用稀释液进行稀释。稀释时,先除去稀释液和疫苗瓶封口处的火漆或石蜡,然后用酒精棉球对瓶塞进行消毒;用注射器抽取稀释液,注入疫苗瓶中,振荡、摇匀,使疫苗完全溶解;最后,用稀释液补充到规定的体积。稀释疫苗时,如果原疫苗瓶容量不够,则可以换一个已经消毒过的大瓶进行稀释。
2畜禽免疫接种方法
免疫接种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禽颈部皮下连续注射、禽肌肉连续注射、禽刺种免疫接种、禽点眼滴鼻免疫接种、禽群饮水免疫接种、禽气雾免疫接种、畜皮内注射免疫接种、畜肌肉注射。
3接种后续工作及免疫管理
3.1免疫接种的后续工作
后续工作一般包括清理器材、处理疫苗、整理免疫接种登记表、处理废弃物、观察畜禽接种反应和开展免疫监测等。接种所用的注射器、针头、刺种针、滴管等器械洗净后,煮沸消毒备用;开启或稀释后的疫苗,当天未用完的应弃掉,未开启和未稀释的疫苗,则应放入冰箱,在有效期内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用完的疫苗瓶、用过的酒精棉球和碘酊棉球等废弃物消毒后深埋处理。
3.2佩带畜禽标识
畜禽标识是指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耳标、电子标签、脚环以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牲畜耳标用于标识牲畜个体身份,其编码由1位畜禽种类代码、6位县级行政区域代码和8位标识顺序号共15位数字及专用二维码组成。猪、牛、羊的种类代码分别为1、2、3。牲畜耳标由主标和辅标2部分组成。主标由主标耳标面、耳标颈及耳标头组成,辅标由辅标耳标面和耳标锁扣组成。猪耳标为肉色,主标面和辅标面都为圆形;牛耳标为浅黄色,主标面为圆形,辅标面为铲形;羊耳标为橘黄色,主标面为圆形,辅标面为半弧形的长方形。按照规定,新生牲畜在出生后30d内应加施牲畜耳标,30d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从国外引进的牲畜,在到达目的地10d内加施。牲畜耳标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及时重新加施,并且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耳标编码。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的,在右耳中部进行。佩带耳标之前,应对耳标、耳标钳以及佩带部位进行严格消毒。佩带时,用专用耳标钳将主耳标穿透牲畜耳中部,插入辅标锁扣内,固定牢固,耳标颈长度和穿透的耳部厚度适宜。耳标编码面应位于动物的耳外侧,方便读取数据。
3.3免疫档案的填写
在免疫过程中,应及时填写免疫档案。内容包括:畜主姓名、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月龄或日龄、接种日期、接种途径、疫苗名称、疫苗批号、生产厂家、销售商、接种头数、接种剂量、牲畜耳标号、防疫员签字等。
(内蒙古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畜牧兽医站,金牧仁)
上一篇: 鸡痛风的诊断要点及防治对策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