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和小麦替代玉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我国许多猪场从国外大量引种。PIC猪具有体型丰满、生长速度快和瘦肉率高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养猪企业的青睐,但由于环境存在差异,采用原引进场推荐的配方极不稳定,这不但增加了饲养成本,浪费了饲料资源,还加重了环境污染。为充分发挥PIC种猪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本试验研究了高粱和小麦替代玉米对PIC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为PIC猪的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本试验于2014年4~6月在郴州新湘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丰塘养殖基地肥猪自动测试站进行。
1.2试验动物
试验1:选取体重约为27kg、健康状况良好的PIC生长猪30头,随机均分为A、B和C3组,每组10头猪;试验2:选取体重约为31kg、健康状况良好的PIC生长猪30头,随机均分为A、B和C3组,每组10头猪。每组猪群初始重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1.3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试验日粮为颗粒日粮,由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试验1:A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B组用高粱替代A料中的全部玉米;C组用高粱替代A料中30%的玉米,试验期共26d。试验2:A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B组用新小麦替代A料中的全部玉米;C组用新小麦替代A料中玉米30%,试验期共24d。两个试验均预饲3d,第1天:保育料70%+小猪料30%;第2天:保育料50%+小猪料50%;第3天:保育料30%+小猪料70%;第4天:小猪料100%。试验期间由自动测试站自动给料,猪只自由采食,饮水。疾病的防治与保健按猪场实际情况进行。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4测定指标
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肉比计算公式见式1~3。
末重在自动测试站测定。
平均日采食量=自动测试站测定的采食总和/试验天数(1)
平均日增重=(试验末均重-试验初均重)/试验天数(2)
料肉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3)
1.5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结果与分析
高粱替代玉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各处理组猪的初重和末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增重率来看,A组最高,C组最低;平均日采食量方面,从平均日增重来看,A组最高,较B组高出13.77%(P<0.05),C组与A组差异较小;从平均日增重来看,A组的平均日增重较B、C组分别高出12.50%(P>0.05)和14.08%(P>0.05);从料肉比来看,A组较B、C组分别降低1.52%(P>0.05)和10.60%(P<0.01)。说明高粱以30%和全部比例替代玉米均对生产猪生产性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小麦替代玉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知,各处理组猪的初重和末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增重率来看,A组最高,其次为B、C组;平均日采食量方面,B组最高,较A、C组分别高出10.44%(P>0.05)和16.86%(P>0.05);从平均日增来看,各组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大,A、B组较C组分别高出了4.65%(P>0.05)和5.81%(P>0.05);从料肉比来看,B组要显著高于A、C组(P<0.05),增幅分别达到10.45%和11.00%。结果表明,小麦以全部比例替代玉米均对生产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有一定改善作用,但从养殖经济效益来看没有优势;小麦以30%比例替代玉米虽然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略有降低,但在养殖经济效益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3讨论
目前,高粱替代玉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育肥猪阶段。魏国仿等研究表明,用高粱替代30%的玉米不会对三元龙宝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产生影响(P>0.05),并能显著降低料肉比(P<0.05)[1]。尚秀国等研究发现,无单宁高粱对肥育猪的采食量、日增重和料肉比均不会产生显著负面效果(P>0.05),并能降低饲料成本[2]。邹知明等研究表明,珍珠高粱以任何比例替代玉米均能改善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且替代比例与效果呈正相关[3]。在本研究中,高粱以30%和全部比例替代玉米均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不仅降低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而且还提高了料肉比。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高粱的种类、品质存在差异,致使日粮中抗营养因子浓度及日粮的消化率存在差异;猪品种间的差异以及生长猪与育肥猪的差异,都可能造成猪对高粱适应性的差异;由于高粱中营养成分的变异率高于玉米,这也对以计算值设计配方时的试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王前光等在生长猪日粮中用小麦替代全部的玉米,结果表明,8周后,猪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降低13.05%,采食量降低3.75%,而料肉比提高11.11%[4]。王利等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小麦62%替代玉米,结果表明,猪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降低14.94%,平均日采食量降低7.39%,而料肉比则升高7.81%[5]。这两个试验结果都表明,用小麦大比例替代玉米会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存在不同的研究结果,丁超等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小麦50%替代玉米,结果与玉米-豆粕型日粮组相比,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3.77%,料肉比降低3.11%,在养殖效益方面也得到一定改善[6]。冀长辉等用小麦替代生长猪日粮中的全部玉米,结果表明,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3.77%,料肉比降低0.72%[7]。骆宏机在育肥猪日粮中用小麦替代基础日粮中25%、50%、75%和100%的玉米,结果表明,用小麦替代适当比例的玉米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无影响,具有一定可行性[8]。在本研究中,小麦30%替代玉米组的猪在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略低于对照组的情况下,料肉比也要略低于对照组,而小麦-豆粕组猪在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的情况下,料肉比却显著升高(P<0.05)。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小麦30%来替代玉米存在一定优势。多个小麦替代玉米试验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是猪品种存在差异,对不同原料的耐受力不同;小麦存在收割后的后熟期,不同阶段小麦的生理成熟度不同,营养价值变异系数很大,造成小麦的品质存在差异。
4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小猪料中用高粱替代30%和全部比例的玉米均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需针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可能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中心,罗佳捷,肖淑华;2.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动物研究所,张彬;3.长沙市动物防疫监督站,王洁)
上一篇: 双胞胎8系列前期料在两广走俏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