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大豆黄酮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

大豆黄酮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

     为加强对饲料添加剂的管理,保障饲料和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在《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2014年2月1日开始实施)目录中,大豆黄酮被列为其他类添加剂,适用于猪、产蛋家禽、反刍动物。有研究表明,大豆黄酮对猪、蛋鸭、蛋鹅有着提高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力、促进产蛋性能和提高蛋品质的作用[1-3]。

1大豆黄酮

     大豆黄酮是一种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对动物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广泛的生理学与药理学作用。天然大豆黄酮主要存在于豆科牧草植物中,如大豆、苜蓿、三叶草中的含量比较高,特别是成熟的大豆种子中含量最高[4]。大豆黄酮具有雌激素样和抗雌激素样作用,可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免疫力、提高繁殖力、提高肉品质及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5]。

2大豆黄酮在蛋鸡生产中的作用

     2.1提高产蛋性能

     在产蛋后期,蛋鸡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研究大豆黄酮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顾欢等研究表明,添加大豆黄酮10mg·kg-1能极显著提高蛋重(P<0.01);添加大豆黄酮50mg·kg-1能极显著提高产蛋率、降低料蛋比(P<0.01);添加大豆黄酮能显著提高蛋鸡血清总蛋白、磷、钙、总胆固醇含量(P<0.05),对采食量、血液常规指标及血清白蛋白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甘油三酯含量、葡萄糖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雌二醇水平和孕酮水平影响均不显著(P>0.05)。在蛋鸡产蛋后期饲粮中添加大豆黄酮50mg·kg-1可以改善生产性能,且能够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6]。同时,饲料中添加大豆黄酮50mg·kg-1,4周后还可以提高产蛋率、产蛋量、饲料转化率,可能是因为大豆黄酮发挥了雌激素受体激动剂作用,上调了卵巢雌激素受体(ER)、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的表达量,从而促进了产蛋后期蛋鸡卵泡的发育,增加了小黄卵泡数和大白卵泡数[7]。大豆黄酮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具有调节作用,能提高家禽产蛋率,降低料蛋比,增加平均蛋重等。

     2.2降低胆固醇

     鸡蛋营养价值很高,但因其含有较高浓度的胆固醇让一些消费群体有所顾虑,研究饲料中添加大豆黄酮降低鸡蛋胆固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尹靖东等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5~40mg·kg-1,鸡蛋胆固醇含量随着日粮中大豆黄酮添加量的增加呈二次线性下降(P<0.001);当日粮添加大豆黄酮40mg·kg-1,鸡蛋胆固醇含量降低19.0%(P<0.01),蛋黄胆固醇浓度降低11.4%(P<0.01),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10、20、40mg·kg-1,鸡蛋胆固醇无显著差异(P>0.05);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能够显著抑制氧化胆固醇形成,7-keto氧化胆固醇和总氧化胆固醇量分别下降了27.5%和35.5%(P<0.05);日粮中添加铜125mg·kg-1有抑制氧化胆固醇形成的趋势(P>0.05),但在抑制氧化胆固醇形成方面,大豆黄酮与铜没有加性互作效应(P>0.05)[8]。

     2.3抗氧化能力

     在生产中,老龄蛋鸡随着日龄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生产性能不断下降。大豆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可提高老龄蛋鸡的抗氧化能力。试验随机选取420日龄伊沙蛋鸡40只,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大豆黄酮6mg·kg-1,试验期为3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提高了6.24%(P<0.05);肝脏组织及下丘脑组织中SOD变化不显著(P>0.05);试验组蛋鸡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降低了18.48%(P<0.05);肝脏和下丘脑组织中MDA水平分别降低34.48%(P<0.01)和25.07%(P<0.05);同时,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后,蛋鸡产蛋率提高了14.41%(P<0.05),料蛋比降低了6.25%(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6mg·kg-1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龄蛋鸡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生产性能[9]。

     2.4改善骨代谢

     集约化蛋鸡在生产后期容易患上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患鸡全身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骨密度降低。大豆黄酮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骨密度、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分化、减少破骨细胞前体增殖等作用。周振雷等研究表明,大豆黄酮能够显著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其血浆钙和降钙素水平在试验中期分别增加27.05%(P<0.05)、29.19%(P<0.05);在试验后期分别增加22.69%(P<0.05)、20.28%(P<0.05);整个试验期,大豆黄酮组左胫骨、左肱骨骨密度(BMD)增加18.59%、11.41%(P>0.05)[10]。大豆黄酮可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并改善骨代谢。

     2.5对生产性能、蛋品质和繁殖器官发育影响

     大豆黄酮可以提高蛋鸡、蛋鸭、鹌鹑的产蛋率,降低料蛋比,增加平均蛋重等。但其长期高剂量添加是否具有副作用,关于其安全性问题目前尚未见报道。蔡娟等研究表明,添加大豆黄酮能够显著影响蛋鸡死亡率(P<0.05)、产蛋率(P<0.05)、产蛋量(P<0.01)和料蛋比(P<0.05),其中产蛋率、产蛋量和料蛋比均与大豆黄酮添加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P<0.05);达到最佳产蛋率、产蛋量和料蛋比时,饲粮中大豆黄酮添加量分别为72.50、46.50、59.52mg·kg-1。与钙代谢相关的蛋品质指标(蛋壳厚度、蛋壳比例和蛋壳强度)受大豆黄酮添加量影响显著(P<0.05);大豆黄酮添加量也显著影响输卵管指数(P<0.05)。由此可见,产蛋后期饲喂高剂量大豆黄酮对蛋鸡采食量、蛋品质和繁殖器官发育无负面影响,对产蛋率、产蛋量和料蛋比的最高限量建议值分别为72.50、46.50和59.52mg·kg-1[11]。

     2.6生物安全性

     目前公认的大豆黄酮生物活性主要包括雌激素和抗雌激素双重活性和抗氧化作用。大豆黄酮的化学结构与17-β雌二醇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相似的两个羟基结构,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其原因在于大豆黄酮主要在肠道中被吸收,经肠道内的β-葡糖苷酶水解为糖苷配基或苷元,这些水解产物一部分被直接吸收,另一部分经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作用进一步代谢,生成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和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雌马素。常玲玲等研究饲粮添加高剂量大豆黄酮对蛋鸡大豆黄酮及其代谢产物雌马酚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黄酮能够显著影响蛋鸡产蛋率、产蛋量和料蛋比(P<0.05),产蛋率、产蛋量和料蛋比均与大豆黄酮添加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P=0.029、0.003、0.019)。大豆黄酮对蛋鸡血清中大豆黄酮及其代谢产物雌马酚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第4周蛋黄中大豆黄酮及雌马酚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但对第8和12周蛋黄中大豆黄酮及雌马酚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大豆黄酮对血清中大豆黄酮及其代谢产物雌马酚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高剂量短时间内会引起鸡蛋中大豆黄酮及其代谢产物雌马酚的沉积,但随着时间的增加该沉积效应逐渐降低[12]。

     2.7延长产蛋高峰期

     延长产蛋高峰期对蛋鸡的生产具有重要经济意义。朱新建等在蛋鸡日粮中长期添加大豆黄酮,研究产蛋高峰期蛋鸡采食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及有关内分泌机制,研究表明,试验组蛋鸡采食量、产蛋率、平均日蛋重、平均蛋重均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血清17β-雌二醇、T3、T4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瘦素水平有下降趋势,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可通过调控血液激素水平而提高产蛋鸡生产性能,并使产蛋高峰期得到延长[13]。大豆黄酮还能显著提高伊莎鸡和丝羽乌骨鸡产蛋晚期的产蛋性能及不同发育阶段卵泡数量(P<0.05);显著降低丝羽乌骨鸡卵泡闭锁率(P<0.05);显著上调了部分卵泡FSHR、促黄体激素受体(LHR)、芳香化酶(P450arom)和PRLR4种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P<0.05)[14]。这些结果为大豆黄酮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及提高禽类的生产性能方面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8改善相关内分泌激素

     大豆黄酮是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异黄酮植物雌激素。有研究发现,添加大豆黄酮可以提高蛋鸡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胰岛素、瘦素、雌二醇水平,从而改善蛋鸡生产性能[15-17]。

3小结

     大豆黄酮能够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和抗氧化能力、降低鸡蛋胆固醇、改善骨代谢,具有生物安全性,并且对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繁殖器官发育无负面影响。大豆黄酮广泛存在于豆类、牧草、谷物、蔬菜等植物中,来源丰富,但是在对不同品种、品系的动物生产中最佳剂量的确定还需要探索,在实际生产中还应严格考虑添加量问题。大豆黄酮列入《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但其生产成本较高,随着生产工艺不断改进,生产成本的逐渐减少,大豆黄酮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必将被广泛应用。

(上海美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冯春燕)

上一篇: 博落回散在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