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现代畜牧业“集群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大竹县正努力探索实践十七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
近日,记者走进大竹县黄家乡玉皇村成达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看见公司内机器高速运转;仔猪圈舍里,数千头仔猪活蹦乱跳、撒欢追逐;肥猪圈舍内,有的在打鼾,有的在进食;饲料库房里,二十来名工人正忙着为种猪、仔猪和肥猪配食。
谈到公司现在的发展,成达公司经理舒成喜形于色。他告诉记者:从2007年10月动工以来,公司现已形成占地42亩、圈舍23幢、生猪存栏4500余头的现代化畜牧养殖场,公司这样的发展势头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好政策。
近年来,大竹县实施“项目捆绑、助建规模养殖小区;跟踪服务、提升规模养殖水平;整治污染、发展生态规模养殖”新模式,畜牧业规模养殖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全县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达5800余户,其中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2200余户、存栏蛋禽500只以上养殖户2100余户、出栏肉禽500只以上养殖户1000余户,出栏肉羊30只以上养殖户400余户。
项目捆绑助建规模养殖小区
“要实现养殖大县到养殖强县的转变,就必须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现代化畜牧业的关键就在于规模养殖!”大竹县委书记向此德深入二郎乡顺发生态牧业、黄家乡铭泰农业万头PIC种猪养殖基地和庙坝镇肉牛育肥场等地调研后有感而发。
结合“大竹县加快建成川东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实施意见,该县坚持走“龙头企业+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户”路子,把规模发展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助推器”,启动现代畜牧业生猪项目、现代农业生猪项目、秸秆养羊项目、生猪标准化项目及生猪调出大县等有关项目,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农户标准化圈舍改造和养殖场建设。此外,该县还积极采取招商引资、银企对接等方式先后引进铭泰牧业、伟帮牧业等公司投资建设大型规模养殖场。
“几年来,该县共兑现各类项目资金累计达4000万元,已建成标准化万头养猪场7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30多个,集群效应开始彰显!”县畜牧食品局长黄尤江告诉记者。
目前,该县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50.5%、蛋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8%、肉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6%,分别比2006年增长20%、10%和25%。
跟踪服务提升规模养殖水平
大竹县委副书记、县长许国斌在深入四合乡御临鸭业专业合作社、天城乡长毛兔养殖基地等养殖场调研规模养殖时感慨地说:“畜牧部门一定要继续发扬成绩,进一步加大跟踪服务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保障全县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跟踪服务!”牵住了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的“牛鼻子”。也深深地烙在了县畜牧食品局党组一班人心中。
通过对圈舍周边环境的翔实考察,该局按照农业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及蛋禽、肉羊养殖小区等规模建设标准,在第一时间免费为规模养殖大户提供建设规划图纸。同时,严格按照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无公害畜产品生猪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畜产品肉羊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畜产品蛋禽饲养准则等,着力强化规模养殖小区环境、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生产管理等方面技术指导和服务。重点推广外三元杂交肉猪和PIC优质配套系肉猪、安格斯和西门塔尔杂交肉牛及黑山羊、南江黄羊、波尔山羊等优质肉羊,着力优化畜禽品种。
“我县生猪、家禽、肉牛、肉羊优质率分别达到88%、92%、60%和87%。”局长黄尤江满脸乐呵地告诉记者。
整治污染发展生态规模养殖
低碳环保是大竹县实施规模养殖的一条“硬约束”。全面推广“两池一场”粪污处理技术,要求养殖大户建设沼气池、沉淀池、堆粪场,改善养殖场圈舍条件和粪污处理方式,实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与此同时,引进的“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也在鸿升、花板桥等规模养殖场开始推广。在推广先进技术的同时,该县规定:对达不到规定的在审批中严格把关,在督查中严格问责。据了解,该县今年即有140户养殖户、共投资142万元治理养殖污染,有效缓解规模养殖面源污染和排放,为发展低碳环保养殖产业做出了积极探索。
上一篇: 宁夏:马路村牛羊“购销团”走南闯北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