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不发情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母猪在饲养过程中的不发情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管理不当及疾病因素的影响下,母猪出现不发情现象的比例逐渐增加。在中等管理水平的种猪场内,有5%~15%青年母猪在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后仍不发情,部分散养户饲养的瘦肉型母猪繁殖障碍发病率达20%以上,且淘汰率不断增加,即使管理水平较好的规模化猪场,也常出现母猪不发情的情况,该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引起后备母猪不发情的原因
1.1饲养管理因素
1.1.1饲养因素:后备母猪在饲养期间长期缺乏某些营养,如能量、蛋白质、VE、生物素、锌、硒、无机盐等的缺乏,致使其生殖系统发育不良、机能失调和内分泌紊乱;而营养过剩,则会使母猪体型过于肥胖、卵巢脂肪化,从而影响其发情或出现生理繁殖障碍。另外,饲料霉变后,特别是玉米赤霉烯酮对母猪的影响非常大,该毒素的分子结构与雌激素相似,母猪摄入含有该毒素的饲料后,极容易将其内分泌功能打乱,导致发情紊乱。
1.1.2管理因素:饲养管理因素方面,如环境卫生差、消毒不彻底等也容易导致母猪不发情。另外,饲养密度不合理,例如单圈饲养1头母猪也不利于发情;而过于拥挤则容易引起打斗和挤压,影响母猪的性成熟,也可导致发情延迟。如果分栏不合理,使体格差距较大的母猪一起饲养,则会出现强壮母猪吃得多、体弱母猪吃得少的现象,这些因素也会引起母猪不发情。
1.1.3饲养方式因素:对于后备母猪来说,大栏饲养要比定位饲养效果好,母猪群之间适当的爬跨和争斗对促进发情都有一定好处,但若过于拥挤也不利于发情。某些中小规模猪场,为了节约成本,在饲养后备母猪时,不使用母猪饲料,而是使用生长育肥猪饲料,这样的饲养方式危害性非常大,如育肥猪饲料中高锌、高铜等对母猪有很大的繁殖性损害。
1.1.4诱情:由于多数猪场将后备母猪长期圈养,很少接触公猪,不注重母猪的诱情,没有采取与公猪接触或其他措施来诱导母猪发情,从而影响其内分泌功能,这也容易导致母猪发情受阻。
1.1.5发情档案跟踪问题:由于部分中等或较小规模的猪场不建立发情档案,或是在7月龄以后才开始建立发情档案,待超过8月龄以后才开始处理,这样也容易导致母猪不发情,增加了淘汰率。
1.2季节因素
母猪是多周期发情家畜,可常年发情配种,但是容易受高温季节的影响,如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特别是在温度达到32℃以上时,容易影响母猪的发情,加之阴雨连绵、栏舍采光性差,也会致使母猪不发情,因此,后备母猪在夏季时的发情率要比其他季节低。
1.3运动不足或肥胖因素
某些规模养猪场为了追求更大利益,节约成本,基本上都是使用限位栏来饲养母猪,且母猪在配种到产仔前7~10d都会待在限位栏内,这就限制了母猪的活动量,加之不合理的饲养管理,使母猪得不到充足的锻炼,导致其体内沉积了大量脂肪,从而出现过度肥胖,这就会使母猪卵巢受到脂肪浸润,抑制了卵巢机能,导致卵泡萎缩,因此难以发情受孕。
1.4先天性因素
国外某些瘦肉型品种及其杂交母猪与当地品种相比,常表现为发情不明显、发情时间短、存在先天性繁殖障碍。另外,有些母猪如果存在遗传缺陷问题,则容易造成母猪不发情和繁殖障碍,例如:有些母猪是雌雄同体,从外观上看是母猪,但是其肛门下面有阴门,腹腔内却无卵巢而有睾丸。
1.5后备母猪体成熟和性成熟不一致
由于部分养殖户过于追求猪的体型、瘦肉率、生长速度,因此会不断地从国外或其他原种猪场进行引种,但其饲养管理却又无法跟上,例如,有些养殖户在引进2月龄种猪时其体重已达到15kg,再饲养5个月后,其体重可达100kg,此时母猪的体况虽已成熟,但并没有达到性成熟,而养殖户就急于给母猪配种,若配种不成功,就使用苯甲酸雌二醇、催情散等药物进行催情促孕,这样也容易使母猪繁殖紊乱。
1.6疾病因素
一些病毒病,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瘟、乙型脑炎、布鲁菌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主要会导致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及卵巢囊肿、持久黄体等,破坏猪的免疫和生殖系统;泌尿生殖道疾病,如子宫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和部分黄体退化及卵泡囊肿等均可导致母猪不发情,屡配不孕。另外,长期患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或寄生虫病的母猪,也可导致其卵巢发育不良,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影响发育。
1.7机体内分泌因素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机能紊乱,缺乏有效整合,某一个或多个环节存在问题,也容易造成母猪生殖激素分泌不规律,导致不发情。另外,卵巢静止、发育不全、萎缩等也会使母猪因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水平低,而无法发情。
2解决对策
2.1选留无遗传疾病的母猪
在选育留种方面,一是要检测留种母猪的外表形态;二是要检查母猪的系谱,检查出凡是上代有遗传疾病的母猪不宜留作种用。
2.2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每天及时清扫栏舍的粪便及其他异物,定期对饲养工具进行清洗,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控制好饲养密度,注意栏舍保温和通风。在饲养上要给母猪提供合理的营养,应按不同时期和生长阶段给予不同的营养物质,尽量多补充些青绿饲料,在配种前2周就开始催情补饲,即在配种前的14d内,令其采食量增加40%~50%,达到日饲喂3.8kg饲料的目标。催情补饲可明显促进母猪发情,增加排卵量,但要控制好膘情,做到科学的饲养管理。
2.3加强运动
运动可促进猪骨骼肌肉的发育,能够有效预防母猪的过度肥胖,若有条件,最好让母猪每天在运动场运动1~2次,每次10~20min,同时还可晒晒太阳,若天气寒冷,栏舍内每天应保持有足够的光照时间。
2.4利用公猪进行诱导发情
对于不发情的母猪,可以用公猪爬跨和追逐试情,2~3次/d,5~10min/次,也可以把公猪和母猪关在同一栏舍内,使母猪得到公猪的异性刺激而发情。
2.5掌握好初配年龄
饲养条件较好的养殖场可以使后备母猪较快达到体成熟,但却不能完全达到性成熟,因此,后备母猪不宜初配过早,应在体重和年龄均达到标准,且发情2~3次后,才可进行配种,否则将会影响母猪以后的繁殖力且发情效果也不佳。
2.6建立完善的发情档案
后备母猪在饲养到6个月后,就需要每天到栏舍内用压背法结合外阴检查法来检查其发情状况,同时还要做好发情记录,对于不发情的母猪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2.7及时处理不发情的母猪
对于诱导试情仍不发情的母猪,可使用以下药物进行处理:①肌肉注射三合激素4mL,5d后再使用相同剂量肌注1次,发情后,可在配种前8~12h肌注促排卵素3号,使用该方法可提高30%的产仔数。②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IU+孕马血清1000IU肌注注射,注意HCG应在相隔7~8h后注射,该方法2d后即可发情。③肌肉注射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1000IU,每次500IU,间隔4~6h后再注射1次。若使用以上各种处理方法后仍不发情,则可以考虑将其直接淘汰,以减少饲养成本。
2.8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日常管理中,要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尤其是后备母猪发情期的栏舍卫生管理,这对于减少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要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并针对种母猪群的具体情况定期拟定详细的保健方案,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兽医的治疗方案。
(1.陕西省志丹县种畜改良站,田峰;2.陕西省志丹县畜牧兽医局,金桂珍)
上一篇: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