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鸡场鸡球虫病的诊治及体会
鸡球虫病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寄生虫病,发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比死鸡的直接损失更大。近几年来,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鸡球虫病的发生更加频繁,成为困扰养鸡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1病例来源
33500只15~60日龄罗斯308肉用父母代种鸡,分别来自武威市某规模化鸡场的5个鸡栋。其中1015只鸡发病,另外32485无可见临床症状。
2诊断
2.1临床症状
病初鸡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缩头闭目、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用手触摸发现嗉囊内充满液体。喜扎堆,可见排出稀粪,鸡感染后3d盲肠粪便变为淡黄色、水样液体,量少(正常粪便为土黄色糊状,俗称塘鸡粪多在凌晨排出)。继而症状加重,开始排带血粪便,严重病例可见排出鲜血,第4天盲肠排空无粪,第4~6天盲肠大量出血,病鸡排出带有鲜血的粪便。受感染鸡只迅速消瘦,明显贫血,体温下降或正常,肛门周围被血液污染,继而由于自体中毒而呈现供济失调、两翅下垂、麻痹、两脚外翻、痉挛等神经症状。可视黏膜、鸡冠、肉髯苍白,很快因衰竭而死亡。
2.2剖检变化
对死亡鸡进行剖检,结果发现其盲肠肿胀(较正常的肿大3~5倍),外观紫红,质地坚硬。肠道出现充血,并有严重的弥散性出血点,主要为小肠缩短变粗、臌气,同时整个小肠黏膜呈粉红色有很多米粒大小的出血点和坏死灶,小肠前段及中段的黏膜以及肠管外面出现许多点状、线状和环状的灰白色坏死灶,肠壁弹性丧失,黏膜上皮组织脱落,黏膜层变薄。剖开肠管后,可见肠壁增厚,肠腔内充满大量血液或血凝块,并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灶,通常可见血液和坏死物质的混合物凝成栓子,严重者直肠有灰白色环状坏死。
2.3流行特点
发病时,鸡场正处于育雏期,所以鸡舍温度较高,饲养密度较大,粪便未进行处理,又加之鸡群日龄在易感日龄之内,所以首先怀疑为雏鸡食入球虫孢子化卵囊而受感染,引发鸡球虫病。
2.4实验室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剖检特征,初步诊断为鸡球虫病。后采取病变部位黏膜表层物和一些粪便放于载玻片上,用1~2滴甘油与生理盐水等量混合液稀释,拌匀,摊薄,加盖盖玻片后镜检,发现卵圆形淡绿色和无色球虫卵囊,可确诊为鸡球虫病。
3治疗
3.1未发病鸡群预防性给药
对未发病鸡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用以抑制和驱杀球虫,以防止球虫病的暴发和流行。预防球虫病药物有莫能菌素、磺胺喹恶琳、氯苯胍、地克珠利。第一阶段用药:首先使用莫能菌素,按1t饲料加药125g,混匀饲喂,连用5d,停药2d。然后用磺胺喹恶琳,按0.1%混入饲料,饲喂3d,停药3d;后用0.05%混入饲料,饲喂2d停药3d,再给药2d后停药3d。
第二阶段用药:先使用氯苯胍,按0.0033%混匀于饲料中饲喂,连喂5d,停药2d。后使用地克珠利,按每1吨饲料加地克珠利130g的浓度混匀于饲料中连续饲喂3d,停药3d。第一、二阶段所使用药应交替使用以提高药物作用效果,连续应用至60日龄以上。
对未发病32485只鸡用药物预防,总有效率为99.83%。
3.2对发病鸡群采取隔离饲养及药物治疗
对发病鸡只采取及时发现,后隔离饲养。治疗发病鸡所使用的药物为百球清、磺胺二甲氧嘧啶。首先使用磺胺二甲氧嘧啶,按0.05%混入饮水,连用6d。如症状明显好转可继续连用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如果使用后未改善则改用2.5%百球清,按0.025‰混入饮水(即1L水中用百球清1mL),连用3d。对发病鸡只进行治疗时,为了改善机体机能,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球虫药的副作用,同时配合应用了其他药物。病鸡严重血便时,配合使用了青霉素进行抗菌消炎,配合使用维生素K进行止血,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发病1015只鸡用以上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愈965只,治愈率为95.07%,死亡50只,死亡率4.93%。
4讨论
4.1合理选择药物
生产中用药物预防鸡球虫病,应选择那些抗球虫谱广、性质稳定、能够提高饲料报酬、促进鸡的生长发育、组织中残留量少无毒性、多用途、又不影响鸡生产免疫力、价格低廉、容易与饲料混合或易溶于水的药物为生产用预防药物。如氨丙啉、盐霉素、地克珠利、马杜霉素等,这些药物既可在生产中较好的预防鸡球虫病,同时在禽类产品中残留少,毒性低。
4.2定期更换药物品种
长期使用一种药物,易导致球虫耐药性的产生,定期换药是提高药效,避免耐药性的有效方法。定期换药主要有穿梭用药和轮换用药2种。穿梭用药即在同一饲养周期内,换2种或3种不同性质的抗球虫药,即在饲养前期用1种药物,中后期使用另1种药物;轮换用药即根据季节或定期更换用药,即每隔3个月或半年,更换一种抗球虫药或将药效已经下降的抗球虫药换下来但要注意变换的抗球虫药不能属于同一类型的药物,以免产生交叉耐药性。孢子化卵囊可感染各种日龄的鸡,多数成年鸡感染后常呈亚临床表现,既而引起鸡球虫病的更广泛蔓延。在使用盐霉素、球痢灵、马杜拉霉素等治疗时,还应注意按规定的用药量进行使用,否则容易引起药物中毒。
4.3免疫预防
用疫苗免疫的方法来预防鸡球虫病的发生,可以避免药物残留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以及耐药虫株的产生。现已研制出了卵囊活虫苗和早熟弱毒虫苗两类并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也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活苗有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Coccivac和加拿大生产的Immucox,通常采取1~7日龄喷料或滴口的免疫方式进行免疫,市场上销售的Paracox(英国)和Livacox(捷克共和国)为球虫弱毒活苗,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也可使鸡只对相应种类的球虫获得较好的免疫抵抗力。国内的球虫病疫苗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有多家研制出了在生产上使用的中试产品,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生产者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
4.4中西药结合预防及治疗
预防:雏鸡在15日龄开始,先用氯苯胍(每吨饲料20g)拌料饲喂3d,停药3d,再用可爱(每吨饲料500g)拌料饲喂3d,停药3d,再用自拟“灭球虫散”(使君子25g、黄连35g、黄芩70g、黄柏25g、白头翁25g、地榆炭25g、仙鹤草25g、大黄25g),按0.5%拌料(即每吨饲料5kg)饲喂3d,停药3d,再循环用药一次至50日龄。治疗:先用氯苯胍(每吨饲料40g)拌料喂3d,接着用可爱丹(每吨饲料1kg)拌料喂3d,再用10%自拟“灭球虫散”拌料(药物同上,每吨饲料10kg)喂3d治疗,同时开始治疗的前5d配合使用土霉素(每吨饲料1kg)拌料饲喂,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田启会)
上一篇: 甘草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