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空气致病因子的研究与实践
目前, 大肠杆菌病已成为影响肉仔鸡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占其总发病率的 50%以上,控制了大肠杆菌病,肉仔鸡的养殖就成功了一半。
1致病因子研究过程
1.1通风换气
本试验采用小间对比试验, 分为 A、B 两组,每组 100 只,试验饲养期为 15~25 日龄。A 组给予正常的通风换气和科学的饲养密度,B 组基本不通风而且加大 10%饲养密度, 结果饲养至 22 日龄时,B 组有 38 只鸡发生支原体病,其中,有 21 只鸡并发大肠杆菌病。
1.2舍内温度
本试验将两个组(每组 100 只)肉用仔鸡于 15日龄时分别转舍温为 27 ℃和 20 ℃的两个小舍内,3 d 后,舍温分别降至25℃和 18℃,结果第 4 天舍温较低的鸡群在夜间能听到明显呼吸啰音,后来该小舍发生了 11 只大肠杆菌病例。
1.3空气湿度
本试验在肉仔鸡育雏期 1~10 日龄的饲养期内,分 3 批饲养同一数量(100 只)的肉仔鸡,并分别将空气湿度控制在 40%、55%、70%的标准, 结果,40%湿度的舍内 10 日龄时检测到 6 例大肠杆菌病例;55%湿度的舍内仅发现 1 例大肠杆菌病例,可见低湿度对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影响。 当肉用仔鸡生长到 11 日龄后, 舍内低湿的情况比较少见,也难以控制试验湿度,故未继续试验。
2分析
(1)当通风不良或饲养密度过大时,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会升高, 有害气体中含量较多的氨气和硫化氢对鸡的呼吸道剌激性较大,易诱发支原体病,而支原体病和大肠杆菌病是孪生兄弟,因此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常易诱发大肠杆菌病。
(2)由于大肠杆菌病是肠道内正常菌,环境中也大量存在,如饲料、垫料、舍内灰尘中,当雏鸡抵抗力弱,温度剧变等因素作用时,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便表现出来。该试验中因转入温差较低的新舍,当鸡受到较强的冷应激刺激时, 雏鸡的抵抗力明显下降,所以,诱发了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3)空气湿度也是影响鸡大肠杆菌病发生的空气因子。 据专家测算,1 g 粪便中含有 100 万个大肠杆菌,而其中的 15%具有潜在致病性,而大肠杆菌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 空气中的尘埃是大肠杆菌的载体, 湿度低时环境中漂浮的粪便飞沫及尘埃就特别多,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也容易遭到破坏,因此加大了大肠杆菌的感染机会。
3体会
3.1水源污染
黑龙江省龙江县三里岗肉鸡场,曾因 1998 年涨大水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 之后所养肉用仔鸡均有不同程度的大肠杆菌病发生,后来经检测,水源被大肠杆菌污染严重,无法治理导致该场废弃。水源的污染、水质的好坏对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影响极大。
3.2卫生条件差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 恶劣的外界环境条件和各种应激因素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粪便、污水、病死鸡等不能无害化处理,从而造成了鸡场环境污染严重,细菌、病毒大量存在,也可发生大肠杆菌病。
3.3使用药物不合理
肉仔鸡饲料里长期添加抗球虫药, 如莫能霉素、盐霉素等。 这些药物对机体的免疫机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长期摄入会造成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 使致病菌尤其是条件性致病菌的发病率增加。另外,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原料药的滥用,加之大肠杆菌本身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 使大肠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出现很强的耐药性,从而使临床用药变得十分困难。
(1.黑龙江省勃利县杏树朝鲜族乡畜牧站,庞玉红;2.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蔡长霞 )
上一篇: 奶牛场TMR饲养技术应用效果试验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