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次、乳房炎及脂肪对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影响
奶山羊在我国广大农区广泛饲养[1],但规模不大,数量主要集中在陕西、山东等省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奶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然而当前奶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就是奶源紧张,奶源结构不合理。养牛一次性投入较大,饲养户有必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奶山羊也是一个脱贫致富的好途径[2]。在发展奶山羊养殖业的过程中,抛弃传统落后的饲养管理方法很重要,要针对影响产奶性能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产奶量。就目前来看,国内羊奶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奶山羊已成为国内奶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奶山羊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人们对奶山羊在奶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饲养管理粗放,规模集约化程度低,这是当前存在的普遍现象。尽管在山东、陕西等省也有一些山羊养殖小区、小规模养殖场,但是对影响奶山羊产奶性能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对未来奶山羊大规模快速发展的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在奶山羊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因素影响产奶性能,包括品种、个体、饲养方式、饲料种类、挤奶技术、环境、年龄与胎次、泌乳期、干乳期、疾病等。试验结合青岛某种羊场的实际条件,研究了胎次、乳房炎、脂肪对产奶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奶山羊的生产提供有益指导,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与分组
从青岛某种羊场随机选择年龄、大小基本一致,分娩日期相同的1~4胎健康崂山奶山羊12只,按胎次分为4组,每组各3只。另外选择年龄、大小相近、分娩日期相同的15只崂山奶山羊,5只用于添加脂肪的饲养试验,5只患乳房炎奶山羊、5只健康奶山羊用作乳房炎和脂肪试验组的对照。
1.2饲料
山羊的饲养参照崂山奶山羊饲养标准进行。测定脂肪对乳蛋白率和乳脂率的影响时,把动物油脂熬成黏稠状,加入一定比例的玉米面,搅拌均匀,放在水泥地面上摊匀、晒干,把这些饼块粉碎后按饲料配方添加比例加入饲料中。一种日粮添加10%饼块,另一种不添加。
1.3测定项目
每天6:00和18:00用自动化挤奶器挤奶,记录产奶量。奶样置于4℃保存,用FT-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各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测定时间为1个月。
1.4数据的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用LSD法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奶山羊胎次对日产奶量的影响
胎次对崂山奶山羊日产奶量的影响见图1。崂山奶山羊日产奶量以3胎为最高,平均达到2.73kg,极显著高于1胎(P<0.01),显著高于2胎(P<0.05),4胎也极显著高于1胎(P<0.01)。其他胎次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2.2乳房炎对奶成分的影响
乳房炎对崂山奶山羊乳蛋白率和乳脂率的影响见图3、图4。
患有乳房炎的崂山奶山羊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普遍低于健康羊。健康羊的乳蛋白率平均为2.93%,患乳房炎羊乳的乳蛋白率平均为2.86%,差异不显著(P>0.05);健康羊乳脂率平均为4.15%,患乳房炎羊乳脂率平均为3.95%,差异显著(P<0.05)。
2.3脂肪对乳蛋白率、乳脂率的影响
脂肪对崂山奶山羊乳蛋白率和乳脂率的影响见图4和图5。
脂肪组羊乳乳蛋白率平均为2.90%,与对照组乳蛋白率(平均为2.93%)相比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组羊乳乳脂率平均为4.25%,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的趋势,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
3讨论
3.1关于胎次
母羊的产奶量随着胎次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在成年以前其产奶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成年以后产奶量逐渐下降[3]。这和本试验结果相吻合。奶山羊第1次产奶的年龄大约在1岁半左右,但由于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各方面机能还未发育完善,尤其乳腺发育还不充分;因此,1胎奶山羊产奶量会比较低,仅相当于成年奶山羊的65%~75%;但随着奶山羊胎次的增加,产奶量会逐渐增加,处于3胎时的奶山羊产奶量达到最高。本试验结果表明,3胎产奶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胎和2胎;4胎产奶量就开始下降,但是与3胎相比无显著差异;而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奶山羊机体各方面性能逐渐下降,乳房逐渐萎缩,泌乳性能逐渐下降,产奶量也逐渐下降,一般在5胎以后产奶量会明显下降。胎次对崂山奶山羊产奶量的影响较明显,实质上反映了年龄结构对产奶量的影响,涉及到畜群结构的问题。合理的畜群结构对动物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一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同时,它也反映出加强奶山羊的繁殖管理、减少空怀率对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总之,采取必要措施、保证经产3~4胎产奶高峰期的奶山羊数量是提高产奶数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3.2关于乳房炎
研究发现,乳房炎对羊奶中的乳脂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这是由于乳房炎可能影响到相应物质的合成过程和采食量。我们知道羊奶中乳脂的合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机体中的脂肪组织经肝脏重新分解和合成;二是日粮中的脂肪;三是在瘤胃中饲料经发酵产生的乙酸,运输到乳腺合成脂肪,这一部分占了很大的比例。乳腺会分泌乳脂,奶山羊得乳房炎后乳腺分泌组织会受到损伤,乳脂合成和分泌的功能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乳脂率降低。另一方面,奶山羊得乳房炎会影响采食量,摄入的营养物质减少,合成乳脂的原料不足,进而影响乳脂率。对于乳蛋白率而言,患乳房炎的羊乳中乳蛋白率显著低于健康羊,这对羊奶的生产是极为不利的;但是患乳房炎的羊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上升,乳蛋白率有时不会发生显著变化[4],这是否就是本试验中发现的乳房炎对乳蛋白率无显著影响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3关于脂肪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奶山羊产奶量的遗传力仅为0.3左右,也就是说,产奶量70%左右受饲养管理、自然条件等的影响[5]。羊乳中脂肪除由饲料中的脂肪形成外,还由碳水化合物或间接地由蛋白质形成,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少也不会明显影响乳脂率。奶山羊日粮中添加脂肪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此外还可促进脂溶性营养物质的吸收和降低饲料粉尘。如果饲喂某些含脂肪多的饲料,例如大豆饼、花生饼等,能使乳脂率暂时增加,但不会长期持续下去。乳脂中的各种必需脂肪酸合成部分由饲料中的脂肪提供,日粮中游离的油脂反而会降低乳脂率,而整粒的菜籽则不能够提高乳脂率。日粮中如果添加大量脂肪或者添加不饱和脂肪酸,乳脂率也会下降,因为这会影响瘤胃对饲料的发酵。在本试验中还发现,暂时性地增加脂肪对乳蛋白率和乳脂率也无显著影响。不过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奶山羊生产性能的提高,对氨基酸量和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6]。饲粮中氨基酸不足将会对产奶量产生严重影响,并且泌乳期也会缩短。如果在奶山羊日粮中添加过多精料,而粗饲料不足会导致乳脂率下降;反之提高粗饲料比例,会降低日粮能量水平,也会影响乳蛋白含量。
4结论
保持合理的奶山羊群体结构,保证3~4胎母羊数量,使用正确的挤奶技术,减少乳房炎的发生,并加强饲养管理,适当添加脂肪,对提高奶山羊产奶量、保证乳品质量均至关重要。
(1.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春光,亓鹏,闵令江;2.青岛奥特种羊场,程明)
上一篇: 獭兔不同配种方案对后代性别控制的影响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