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与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由于政府加大对养殖业投资,促进畜牧业迅猛发展,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养殖品种及规模加大,屠宰场增多,繁荣农村经济,解决畜产品供给。畜禽疾病多发和药残成为制约养殖发展的瓶颈,畜禽生产和畜产品加工过程产生大量污染物对养殖场自身环境污染和对水、土、空气等社会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处理病死畜禽尸体不重视,方法简单,造成疾病传播,造成生活小区的污染。不法商贩加工销售病死畜禽,不仅扩散疫情,而且影响人的食品安全。畜禽生产发展与环境污染矛盾更加突出,因此畜禽养殖与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应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加以解决。
1畜禽生产现状
2013年我市生猪饲养量224万头,牛饲养量3200头,羊饲养量12万只,兔饲养量3200万只,禽饲养量1.25亿羽。养殖龙头企业6个,规模较大猪场550个,养禽场1070个,兔场8个,养牛场6个,养羊场13个,屠宰加工场5个,农贸市场48个。养殖场,户多,养殖数量大,也带来了日益严重污染问题。
2畜禽养殖污染物情况
从表1和表2可测算出我市2013年畜禽排泄物总量,粪尿836.31万t,产生污水10297.9万t,其他污染物4924.39万t。
从表3可算出2013年病死畜禽总吨数29955.95t。从表4可算出2013年畜禽养殖使用药费总计9217.12万元。
3畜禽养殖造成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3.1污染水质
未经正确处理粪尿、污水、病死畜禽,药物残留随意排放河水里,使水质恶化,造成水体微生物污染,造成地表水严重污染,危害人畜的健康。
3.2污染空气
畜禽养殖污染物本身有一定异味或者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氨气,硫化氢气体等带有酸味,恶臭味的刺激性气体对养殖场周边环境污染,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危及人民的健康。
3.3传播疾病危及人生命
畜禽污染物是疾病传播重要传染源。一方面主要是污染物本身带有病原菌,人畜共患疾病有90多种。另一方面随意排放,堆弃,引起苍蝇、蚊子滋生传播疾病。重大动物疾病发生传染不仅影响动物健康,而且危及人类的生命。
3.4畜禽饲养需要良好的环境
畜禽饲养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畜禽正常生长发育。污染物造成刺激性气体可使畜禽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下降。
3.5畜禽生产中药物残留与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对环境的危害也同样不可忽视
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畜禽体内药物残留加大,土壤和地表水积蓄多种多样的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关系到动物和人类疾病控制。饲料中添加剂过量使用造成畜禽机体和水、土壤中矿物质元素比如铜、铁、砷、铬等严重超标,关系到人的食品安全。
3.6影响到人类的食品安全
畜禽生产中污染物如病死畜禽,药物残留和微量元素超标的肉蛋奶直接被人食用。生活用水、土壤、粮食被畜禽生产造成污染,近几年来也日益突显。
4畜禽养殖污染物的存在主要的问题
4.1对畜禽养殖技术规范不健全
畜禽防疫程序不科学,畜禽疾病不能有效控制。畜禽生产过程中轻视药物预防和保健,重视药物治疗,药物大量长期使用细菌产生耐药性。畜禽饲养过程中不执行休药期,重视抗生素使用,轻视中药和微生肽使用。追求畜禽生产性能,超量使用饲料添加剂。消毒环境卫生技术措施不落实,生物安全措施不得力。
4.2只追求眼前养殖效益,忽视长远的环境污染物处理近年来,由于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效益低下,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重养殖轻治理,重养殖发展轻环境保护思想依然存在。造成养殖污染反复恶性循环,畜禽疾病不能得到应有控制,畜禽生产受到抑制,畜禽养殖长远利益不能保证。
4.3畜禽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缺乏必要环境治理措施对污染物环境处理投资力度不够,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及排污许可证制度不够,尚未建立健全畜禽养殖的污染处理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工作手段。
4.4畜禽养殖污染物治理的政策扶持和有关法规执行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养殖风险加大,养殖效益低下,致使维系养殖资金严重不足。养殖污染物处理费用过大,畜禽养殖场承受不起。养殖效益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更加突出,养殖政策扶持和畜禽污染的处理相关法规出台显得更加迫切。
5畜禽养殖物处理的主要方法
5.1畜禽养殖污水处理
畜禽养殖污水处理一般方法分为2种,一种是能源生态型和能源环保型。
能源生态型处理利用工艺指畜禽粪便污水经厌氧消化处理后,作为肥料利用的处理利用工艺。污染物经发酵后沼气和沼渣,沼气作为清洁能源,沼渣作为肥料和鱼料,用于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此方法综合利用形成养殖,生态循环效益模式。
能源环保型是指畜禽养殖的污染物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或以回用为最终目标的处理工艺。此方法处理成本大,工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使本来微利养殖业难以承受。
5.2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殖技术
是指长期在猪饲料中添加洛东酵素使猪消化道形成益生菌的强势菌群,在猪舍的生物发酵床内形成强势菌群,将排污染物代谢,消化。水分受产生高热蒸发,从而实现零排放。
5.3病死畜禽收集和集中无害化处理
a.采用真空干燥异味清除技术将病死畜禽无害化提炼加工,生产出骨粉,羽毛粉和肉骨粉。此方法投入不高,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b.厌氧发酵,焚烧和土地填埋等方法处理病死畜禽,处理效果不彻底。可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废物不能利用。越来越不能满足安全、环保、经济的处理要求。
c.采用高温高压下进行蒸煮化制处理病死畜禽杀灭病原体,采用二级油水分离器等设备可从中提取工业用油,废渣作为饲料原料。使病死畜禽处理的同时获得一定经济效益。此方法是高投入,变废为宝。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6对养殖畜禽的污染物处理的建议
立足生态建市实现畜禽养殖的污染零排放,围绕生态化,资源化目标出发,使畜禽养殖污染物控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6.1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畜禽养殖
推广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远离村庄居民生活区域和水源地,城区10km范围内不允许建养殖场、屠宰场。规范畜禽养殖场养殖技术,对于生活用水、污水、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实现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养殖—生态—环保生产过程转变。
6.2推广生态养殖新技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基本上以“方便,经济,有效”为原则,综合利用为主,实现畜禽养殖生态化。推广畜禽污染物—沼气—作物或淡水养殖生态循环模式。推广饲料中添加有益菌和猪舍生物发酵床,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广益生菌,中药饲喂技术替代抗生素使用。严格执行停药期,从而控制畜禽生产中兽药残留。推广疾病防治程序化和实效性。
6.3依照畜禽生产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强化畜禽污染物处理的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畜牧业生产中法律法规,对畜禽养殖设定相应的门槛,制定必要养殖标准,对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签订治理责任状,对违法违规行为要有明确惩罚。使畜禽生产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来。
6.4建立病死畜禽收集和集中无害化处理制度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加大,养殖量猛增,按养殖畜禽数量10%死亡率计算,全年需处理病死畜禽数量是十分可观的。建立相应无害化处理制度,不仅减少大量细菌,病毒传播和传染,而且减少污染环境,还能变废为宝,取得一定经济效益。
6.5加大畜禽污染物处理政策扶持力度
养殖业效益低下,而污染物治理投入成本大,政府部门应要政策和资金扶持。对规模化畜禽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和环保建设工程要给予重点扶持。激发养殖户对污染物治理积极性。引导企业利用畜禽粪便和病死畜禽为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综合利用实现养殖—生态—环保—效益齐发展。
(邳州市畜牧兽医站,张亚州)
上一篇: 我国生物农业产业发展分析对策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