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新技术禽苗在孵化场中的全球应用现状

新技术禽苗在孵化场中的全球应用现状

     2012年,65%的1日龄初生肉雏鸡都在通过鸡胚(卵黄)或皮下接受过一次疫苗接种。100%的1日龄蛋用雏鸡或种鸡也用这些新技术疫苗进行了免疫。不同洲之间,此类疫苗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比例差距较大,如表1所示。在亚洲,孵化场内的免疫操作最早是对针马立克氏病或新城疫的,现在人们将其拓展到了对IBD(传染性法氏囊病)、ND(新城疫病)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免疫上,因此孵化场内新技术疫苗免疫接种技术已得到了加强。
   
     在美国,所有肉鸡都采用孵化场内免疫,最初是对马立克氏病免疫。西南欧以及中东欧的生产者最早是从马立克氏病开始进行孵化场内免疫,然后逐渐增加到对IBD和ND的控制。中国和东南亚有相当大比例的鸡群进行了孵化场免疫,主要是接种ND的油乳剂疫苗。

     非洲、中东和亚洲部分国家孵化场内免疫的应用数量有限,因为那儿有大量的商品化肉鸡场,这些鸡场的肉鸡仍然采用场内接种的方法。

1新技术疫苗

     在过去5年里,利用新技术疫苗在孵化场对1日龄肉鸡进行免疫的数量已经迅速增长,由2008年的13%增加到2012年的45%。

     这表明,从2008年至2012年,每年累计的平均增长率接近40%。这种增长是与家禽生产国的产量增加(基于国家统计)以及家禽生产商的利润增长直接相关的。

     在这三个主要的目标疫病中,针对IBD的新技术疫苗是领跑者,它是第一个被引用(从2002至2008年)并且已经占有最大的使用份额。随后是ND的新技术疫苗,其使用百分比正在迅速扩大(图1)。
   
2 IBD新技术疫苗

     2012年,32%的1日龄肉鸡注射了IBD新技术疫苗。除了美国之外,免疫复合物IBD疫苗也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美国仅使用IBD的HVT载体疫苗。

3 ND新技术疫苗

     ND新技术疫苗无一例外都是基于HVT载体技术的产品,最早从2008年起投入使用,在之后的4年里使用量呈现高增长。

4 LT新技术疫苗

     LT新技术疫苗是基于HVT或禽痘病毒(FP)载体疫苗技术的产品。在2000年代中期,新技术疫苗开始引入美国,鉴于特定的流行病学状况,它们在肉鸡上的使用仅限于在美国和一些拉美国家。2012年,全球23%的肉鸡接种了CEVA(法国诗华动物保健公司)的新技术疫苗。

5结论

     上述数据证明,孵化场接种新技术疫苗正在迅速发展,并逐渐全球化。

     这种新技术疫苗为疾病控制和管理开辟了新的可能。家禽生产商将从新技术疫苗可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受益,并同样也能得益于孵化场免疫方法所带来的好处。他们不再需要在农场内接种IBD和LT,不需要再对ND进行加强免疫,从而简化了疫苗的免疫程序。

     没有母源抗体(MDA)的干扰可提高疫苗吸收的均匀性。最近,Ceva将两种新技术疫苗(免疫复合物IBD疫苗——TransmuneIBD和HVT载体ND疫苗——VectormuneND)制成联苗在孵化场一针使用,从而延长了对家禽3大疾病——ND、IBD和MD的保护期,这是家禽生产上防病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

     孵化场内免疫技术提高了接种操作过程的可控性和均一性,相对于鸡场中所需的大量人员,可减少必要的管理和培训人员。它将肉鸡场主从必须的现场免疫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与饲养或鸡场管理相关的重要工作。

     使用这些新技术疫苗的根本目的是让每羽家禽都能得到合适的免疫剂量。因此,孵化场水平上的免疫管理质量对于发挥疫苗的全部潜能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未来30年中,预期禽肉有望成为人类动物蛋白需求的主要来源。鉴于可预测的养殖投入成本(饲料和能量)有日益增加且不稳定的趋势,在各个层面上优化家禽生产性能将是生产者在不久将来需面临的关键挑战。

     疾病控制是获取此类所期望理想生产性能的主要挑战之一。这种与孵化场免疫相结合的新技术疫苗,能给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接种的便利性带来最新的一系列可行性。

     过去五年中,家禽生产者一直享受着这一尖端创新所带来的积极效益。

(苏良科,译;周宗清,校;陈琳,制图表)

上一篇: 绥阳县规模养牛现状调查与建议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