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养殖的综合防疫措施
驴属马科马属动物,体型比马小,但与马属动物有不少共同特征:第三趾发达,有蹄,其余各趾都已退化。驴的形象似马,多为灰褐色,不威武雄壮,它的头大耳长,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躯干较短,因而体高和身长大体相等,呈正方型。颈项皮薄,蹄小坚实,体质健壮,抵抗能力很强。驴很结实,耐粗放,不易生病,并有性情温驯,刻苦耐劳、听从使役等优点。
自古以来素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说,故驴肉又是宴席上的珍肴,其肉质细味美,经测定,驴肉中含蛋白质18.6g/100g、脂肪0.7g/100g、钙10mg/100g、磷144mg/100g、铁13.6mg/100g,有效营养成分不亚于牛、兔、狗等肉,属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肉食品。驴肉有补血、补气、补虚、滋阴壮阳的功能,是理想的保健食品。驴皮可制革,也是制造名贵中药阿胶的主要原料。目前研究表明,驴奶的营养价值也很高,驴奶与人奶极为相近,营养成分比例几乎占人奶所含成分的99%,是人奶的最佳替代品。驴奶富含乳清蛋白和免疫细胞,同时也是富硒食品,且驴奶具有滋润皮肤,改善面部环境的作用,故而被称为是营养保健之佳品。
新疆的少数民族农牧民素来就有养驴的传统习惯,同是新疆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与驴品种、数量资源,为驴的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12年,新疆驴的存栏量为98万头,位居全国第一。奶驴养殖对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丰富乳制品市场、增强国民体质具有积极意义。现谈谈驴养殖过程中的综合防疫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1驴圈舍的消毒
消毒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手段杀灭或抑制生产环境中病原体的一项技术措施,其目的在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是综合防疫措施中最常采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的对象:定期对栏舍、道路、驴群进行消毒;产前对产房、临产母驴及新生驴驹脐带断端消毒;人员、车辆出入时要消毒;饲料、饮水及使用的医疗器械要消毒;当驴群中有个体发生疫病或突然死亡时要消毒;大群发生烈性传染病的初期及疫病流行平息后要大消毒。
消毒方法:机械性清扫刷洗、通风换气、高压高温(高压锅煮沸、焚烧等)和光照(日光、紫外线光)等物理消毒法;利用消毒剂杀灭病原体的化学消毒法;采用密封堆积发酵、沉淀池发酵、沼气池发酵等生物学消毒法。
2杀虫与灭鼠
杀灭圈舍内的有害昆虫和老鼠等野生动物,消灭疫病传染源,切断其传播途径是控制驴传染性疾病的又一重要措施。常利用化学杀虫剂对驴舍内进行大面积喷洒,向场区内外的蚊蝇栖息地、滋生地进行滞留喷洒。门窗安装防蚊蝇设施。控制鼠害,应动员人人动手,采用坚壁清野的方法,使鼠类难以获取食物,挖毁其室外的巢穴,填埋、堵塞室内鼠洞,用烟熏杀洞中老鼠,达到彻底驱杀的目的,与此同时,利用有效杀鼠药进行投放。
3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在发病前利用疫(菌)苗对健康驴进行预防注射,以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目前能用于驴的疫(菌)苗很少,许多疫病仍需要采取一般预防措施。常进行的预防接种是炭疽芽孢苗和破伤风类毒素苗,每年春季作一次注射。
4定期检疫
疫病发生后,首先应及时报告疫情,由地方兽医部门做出确诊;与此同时,对驴场采取隔离和封锁,将病驴安置在隔离区内饲养和治疗。交通要道施行严格封锁,严禁驴及所有牲畜流动。对病死驴的尸体不得随意食用,以防疫病扩散和引起人体伤害。发病的圈舍、运动场等一律进行消毒。
5驴病的诊断和治疗
驴与马是同属异种动物。因此,驴的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结构与马基本相似。但它们之间又有较大的差异,故在疾病的表现上也有不同。
驴所患疾病的种类,不论内科、外科、产科、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均与马相似,如常见的胃扩张、便秘、疝痛、腺疫等。由于驴的生物学特征所决定,其在抗病能力、临床表现和对药物的反应等方面与马有区别,因而驴病在发生的病因、病情、病理变化及症状等方面又独具某些特点。例如:疝痛的临床表现,马表现得十分明显,特别是轻型马;而驴则多表现缓和,甚至不显外部症状;驴对鼻疽敏感,感染后易引起败血或脓毒败血症,而对传染性贫血有着较强的抗力。
在相同情况下,驴不患日射病和热射病,而马则不然。当然,驴还有一些独特的易患的特异性疾病,如霉玉米中毒、母驴怀骡产前不食症等。因此,在诊断和治疗驴病时,必须加以注意,不能死搬硬套马的治疗经验,而应针对驴的特性加以治疗。
(阜康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秀丽)
上一篇: 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观察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