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对接工作,深化战略合作,巩固对接成果,近日,光明渔业与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举办了2014年产学研对接总结会。东海水产研究所来琦芳主任一行专家老师、农场场长助理李功政、光明渔业党政班子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交流会。
2014年度光明渔业与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产学研对接工作:一是水质调控。东海所对养殖场内有代表性四十几个塘口进行多项水质指标、浮游生物、塘底泥等进行跟踪检测,全面了解本区域自然生态指标情况;二是物联网项目。东海所协助公司推进农委物联网项目,逐步实现公司水产品全程可追溯,保障食品安全,为品牌打造提亮增色;三是人才培养。利用东海所内部信息和资源,组织技术人员参加新疆、广东等地区水产学习考察,开拓了视野,在新品种引进、良种繁育储备等方面获得良多有价值的借鉴;四是专家系统。初步构建养殖专家系统,建立池塘、水质、气候、养殖对象信息监控,养殖预警、专家问答等体系;五是养殖标准。公司与东海所共同编制了光明渔业养殖标准初稿,为做水产标杆企业奠定基础;六是对公司水产品银鲫进行品质理化和感官测评分析,并出具了权威性的检测报告,借助品质特有优势,抓住宣传点,打造知名度。
结合光明渔业“2+3”产业规划及今年工作部署,双方从六方面探讨2015年产学研对接工作:一是探讨了梭鲈、额河银鲫、丁鱥鱼等新品引进的可行性;二是水质调控技术的完善,将通过对鱼塘底质改良剂配方优化、浓缩粉状微生物制剂的研发、有益藻类产品研试、底泥的基础调查等进一步提升水质调控能力;三是根据2014年养殖鲫鱼与对虾的结构与效果对比情况,进一步优化养殖模式,并跟踪相应水质、疾病等因素变化;四是在银鲫的品质分析基础上,继续草鱼、鳊鱼、对虾等品种的品质检测;五是建立水产养殖专家系统,制定了任务指标、数据采集、专家交流服务的具体建设计划;六是完善养殖日志的填报,为养殖的标准化管理,产品的全程可追溯提供数据支撑。
经过近几年产学研对接,光明渔业与东海所建立的合作关系日趋成熟,技术优势及科研成果运用与实际养殖生产紧密度渐增强,对公司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养殖生产起支撑和服务作用,更是渔业的长远发展上重要战略举措。(王来仿)
上一篇: 国联水产顺利召开两化融合体系贯标启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