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养猪场细节失误及改进

养猪场细节失误及改进


     细节决定成败!笔者在多年的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现,一些养猪场在养猪生产、兽医卫生、病猪诊治等工作细节中存在诸多失误之处,现举30余例,希望养猪从业人员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工作,增加养猪效益。

     (1)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不设消毒池,或有消毒池没有消毒液,或消毒药长期不更换,不定期消毒,消毒走过场;没有出猪台,拉病死猪的车随便进入生产区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工作服长期不清洗,藏污纳垢,成为传染源。正确的做法是:大门口设消毒池,侧门设消毒室,经淋浴室或消毒室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每幢猪舍门前设小消毒池(桶),进出脚踏消毒。工作服应备2套,供换洗。

     (2)没有体温表或不使用体温表。体温是反映猪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体温升高往往比其它症状出现更早,因此,测量体温是诊断猪病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之一。然而不少人不使用体温表,而用手摸,凭感觉判定发不发烧,结果很容易造成误诊。最好的办法是使用兽用体温表,在上端系上细尼龙绳,绳上再系一个小铁夹,绳长4~5厘米,小铁夹夹在被毛上。用时要甩到35℃以下,稍微向上,斜插到肛门里,防止插在粪球里,停3~5分钟,拔出来查看度数。猪的正常直肠温度是38~39.5℃。

     (3)没有或不使用灌药器械。给母猪灌药不用胃导管而用瓶子,结果造成异物性肺炎而死;猪便秘不灌服人工盐等缓泻剂,而仍然打针,结果疗效不佳。正确的做法是小猪灌药器可买人用的双连球洗肛器改造,大猪可买胃导管,开口器可买也可自制。

     (4)用安乃近稀释青霉素。安乃近的浓度是30%,浓度很高本身就很不易吸收,再用它来稀释青霉素,青霉素的浓度也过高,更不易吸收,影响药效。正确的做法是用注射用水(每50万单位用1毫升)稀释青霉素,现用现配,每日须注射2~3次。也不能用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维生素B1、磺胺嘧啶钠等稀释。

     (5)滥用退烧药。不知道猪的正常体温是多少,一有点低烧就滥用安乃近或氨基比林。不同年龄猪在静止时的正常直肠温度(标准差±0.3℃)如下:哺乳仔猪39.2℃,断奶仔猪39.3℃,架子猪39℃,肥育猪38.8℃,怀孕母猪38.7℃,母猪产后24小时内是40.0℃、分娩后1周至仔猪断奶39.3℃、断奶后母猪38.6℃,公猪是38.3℃。当动物受刺激时(检查或饲喂时)静止值上升,外界气温高时数值比上述高些,超1℃左右为低烧,超2℃左右为中烧,超过2℃以上为高烧。体温达到41℃时方可使用退烧药。

     (6)滥用抗生素。不懂药物科学配伍,随意组合。例如,将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繁殖期杀菌药与氯霉素类(如氟苯尼考)、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泰妙菌素、林可霉素等快速抑菌药联合使用,结果发生拮抗作用,使前者药效降低。其原因是快速抑菌药能快速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使其基本成为静止状态,从而降低细菌繁殖期杀菌药的活性。因此,细菌繁殖期杀菌药与快速抑菌药在一般情况下不宜联用。

     (7)滥用缩宫素。一遇难产,不分青红皂白就注射缩宫素,而且剂量过大,易造成胎儿窒息死亡、子宫破裂和泌乳障碍。正确的做法是:在娩出1~2头小猪后,遇到产仔间隔超过45分钟以上,子宫阵缩无力时注射20~40单位,隔半小时后可再注射1次。遇难产时应严格消毒后进行人工助产。

     (8)滥用苯甲酸雌二醇、乙烯雌酚、三合激素等雌激素。某猪场使用“催情促孕多仔灵”,主要成分是苯甲酸雌二醇,注射后2~4天发情,没配,而在下一情期配种。结果1头产2个,1头产5个,教训是惨痛的。不发情不要注射上述雌激素,因为它只能引起“发情”的生理变化而不排卵,怀不上胎或导致着床胚胎数量下降,产仔数量显著减少(5头以下),还会造成“假妊娠”。可采取如公猪诱情、饥饿、调圈、合圈、加强运动等办法,也可注射英特威PG600或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氯前列醇钠。

     (9)滥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有抗炎、抗毒素、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能迅速缓解病情,但也有降低免疫力的副作用。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并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前提下可配合使用地塞米松。但有人不了解这一特性,将其当作神丹妙药而滥用,一是不配合抗生素,二是用量过大,三是突然停药。正确做法是:尽量应用较小剂量,病情控制后应减量、逐渐停药,用药时间不宜超过1周。

     (10)超剂量使用肾上腺素。0.1%肾上腺素注射液是抢救因注射疫苗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特效药物,应严格控制用量如果用量过大可引起死亡。推荐使用的剂量是:初生仔猪0.2毫升,千克猪0.5毫升,20千克猪1毫升。

     (11)使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防猪瘟,造成免疫失败。应使用猪瘟单苗,如猪瘟兔化弱毒细胞培养活疫苗或脾淋苗,同时要加大剂量,普通细胞苗(效价每头份病毒含量不低于750个兔体感染量)可用4~8头份;政府采购的高效猪瘟活疫苗(Ⅱ)(每头份病毒含量大于7500个兔体感染量)注射

1头份即可;货真价实的脾淋苗可用1~2头份。

     (12)用注射用水或凉开水、矿泉水稀释猪瘟活疫苗造成免疫失败。正确的做法是必须使用生理盐水稀释。

     (13)用失真空、过期、失效的疫苗。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疫苗的质量问题。真空疫苗稀释时针管里的水能自动地被吸出来,失真空的疫苗不能用;另外,冰箱经常停电、与鱼肉混装经常开启、反复冻融均可使疫苗失效加快;过期的或接近失效的疫苗万万不能用。

     (14)不用专用稀释液稀释疫苗。不能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来稀释猪乙型脑炎活疫苗或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等,以免造成免疫失败。正确的做法是凡带有专用稀释液的疫苗,一定要使用专用稀释液。

     (15)消毒金属注射器不拆开冲洗,针头不逐个冲洗,结果沾满污垢,影响药效和免疫效果。正确的做法是拆开注射器,针头逐个冲洗,污水不要随意乱泼,可倒入消毒池或深埋。

     (16)针头、针管不煮沸消毒而仅用开水烫一下。正确的做法是待水沸腾后至少还要煮15分钟以上,才能确保杀灭病原微生物。

     (17)注射疫苗不换针头,针头过短过粗。为避免疫苗污染和交叉感染,一定要1头猪换1个针头。小猪要用9号20毫米的细短针头,中猪可用12号25~30毫米针头,母猪和大猪一定要用12号或16号38~44毫米的粗长针头。

     (18)注射部位肿了还继续注射。有人总习惯选在顺手的单侧耳后或颈部注射疫苗或药物,局部都肿了还注射。要知道肿胀部位不能再注射,否则不吸收,可选在耳后、颈部双侧交替或臀部或股后注射。

     (19)疫苗注射太浅。尤其是加有油佐剂的灭活油苗,注射太浅在脂肪层里不吸收,要深部肌肉注射。

     (20)注射部位消毒不严,造成脓肿。要严格消毒,皮肤局部消毒要使用5%兽用碘酊,而不能使用人用的2%碘酊。已形成脓肿要及时切开排脓,脓汁要放在塑料袋里然后深埋,不要污染地面。

     (21)小公猪去势过晚。应在4~7日龄去势,伤口小,愈合快,应激小。断奶后再去势易感染圆环病毒2型或链球菌等。

     (22)母猪断奶当天不喂料怕患乳房炎。猪与奶牛不一样,猪没有乳池,不会因贮存过多乳汁而诱发乳房炎。断奶当天不喂料,将可能导致再发情延迟。

     (23)后备母猪喂肥育猪料。结果喂成大肥猪,同时由于加有高剂量的铜,损伤生殖器官而导致长期不发情。60千克后不能再喂肥育猪料,而应喂后备母猪专用料,最起码也要喂妊娠母猪料。

     (24)空怀母猪喂妊娠后期料。妊娠母猪料,影响发情和排卵的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胆碱、蛋氨酸等含量不足,这将导致母猪断奶后再发情延长或产仔数少,所以要喂空怀母猪专用料或哺乳母猪料。

     (25)配种后至怀孕21天内不限饲,不减料。由于不限制饲喂,能量过高,引起胚胎死亡,将减少产仔数。每天一般应控制在1.8千克以内。

     (26)哺乳母猪限饲,造成断奶后长期不发情间隔延长。应鼓励哺乳母猪尽量多吃,能吃多少喂多少,并保证有充足饮水。

     (27)哺乳母猪饮水器流量不足。饮水不足将影响采食和产奶,流量至少应保证每分钟1.5升。

     (28)猪场养鸡、养犬、养猫,野猫横行,不注意灭鼠与蚊蝇。很容易造成蓝耳病、猪流感、乙型脑炎、弓形虫病、传染性胃肠炎等传染病流行。

     (29)重视传染病,忽视寄生虫病。对猪疥螨和猪蛔虫等视而不见,认为反正不死猪而疏于防治。应注射伊维菌素针剂或饲喂伊维菌素预混剂,定期防治。

     (30)重视个体治疗,忽视群体保健。对病猪要隔离治疗;对患传染病久治不愈及失去经济价值的猪要及时淘汰;对混合感染严重、保育猪死亡率高的猪场,仔猪断奶后可在饲料中选择添加“万特肺灵”、“治嗽净”、“新开元”、“加康”、“枝原净”、“爱乐新”等药物。

     (31)忽视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猪群采食含有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饲料时,经常出现食欲下降、顽固性下痢或便秘,部分出现呕吐、直肠脱甚至阴道脱。母猪不发情、配不上种,怀孕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和弱仔,或产后无乳。个别重症患猪出现瘫痪。小母猪阴唇红肿,成年公猪性欲减退等。预防猪霉菌毒素中毒的措施:1)过筛,将碎粒、有虫蚀的玉米去掉。2)采购原料的水分不超过14%。3)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减少仓储时间。4)饲料中添加高效霉菌毒素吸附剂。

     (32)不能正确处理脐带,接生时的抹布又脏又硬(可妙用麸皮)。一忌不及时断脐。断脐前要用手指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反复捋,使初生仔猪获得尽可能多的胎盘血。二忌不消毒或消毒不严。要用5%碘酊消毒,还可涂“密斯陀粉”或“洁体键”以利干燥。三忌将脐带缠绕打结,以免影响干燥与脱落。四忌结扎断脐。结扎后断脐,脐带断端的渗出液排不出去,不容易干燥反而招致细菌感染。如果断脐后流血过多,则要结扎脐带止血。五忌脐带留的太长或过短,一般以四指为宜。六忌用剪刀或刀片断脐,以用手指甲掐断脐带为好。

     (33)忽视尽早吃足初乳。仔猪出生后应尽快吃足初乳,尤其是头6小时内最重要,因为此时初乳中不仅母源抗体水平高(免疫球蛋白多,在4~6小时后很快下降),而且此时的免疫球蛋白能顺利地通过肠壁直接吸收到血液中。所以要让仔猪尽快吃足初乳。必要时,可在分娩过程中,用人用的“吸奶器”收集母猪的初乳(每个乳头收集的奶量不应超过5毫升),每头母猪可收集到60毫升,足够供3~4头因故吃不到初乳的仔猪食用1次(每头仔猪为15毫升)。

     (34)缺少必备的工具书。如《猪病学》第9版、2010年版《兽药手册》、《中国猪病学》、《现代养猪生产》、《养猪生产技术手册》、《养猪生产》(加拿大)、《现代猪场生产管理实用技术》(第2版)、《猪场兽药使用与猪病防治技术》等。

     (35)不重视尸体解剖。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的猪病可作出初步诊断。所以,要学会病理解剖的一般操作,先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再对照《猪病诊治彩色图说》、《猪病诊治彩色图谱》、《跟芦老师学猪的病理剖检》等图书作出初步诊断,争取时间对因对症治疗,减少损失。有条件的,可送化验室做病原检测确诊。

     (36)疫苗运输或保存不当,忽视免疫细节。要有针对性地选用疫苗,严格遵守使用疫苗的一般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并遵守疫苗使用说明书;2)检查疫苗外观质量;3)接种疫苗前应仔细观察猪群,有病的猪不能注射疫苗;4)做好免疫接种操作;5)先小范围内使用;6)选择好注射方法和部位;7)疫苗免疫剂量不要过大或过小;8)选对稀释液;9)防止散毒(菌);10)避免应激;11)禁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12)注射疫苗后观察15分钟,及早抢救过敏猪;13)临产前15天以内及配种后20天内不要接种疫苗;14)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15)避免两种及两种以上疫苗同时注射;16)免疫后要加强饲养管理;17)注射疫苗是万能的,还要加强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37)用同一个型号的筛子粉碎玉米,不及时更换破损的筛子,不及时翻转和替换磨损的锤片。母猪料要用网眼直径为2.5~3.0毫米的筛子,粉得太细,会增加胃溃疡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要及时更换破损的筛子和磨损的锤片,必须将全部锤片同时调整,以确保锤片重量的相对平衡,使其运转平稳。

     (38)饲料添加剂预混时间过长或过短。立式混合机每批饲料混合时间以12~15分钟为宜。

     (39)忽视妊娠母猪禁用或慎用的药物。妊娠母猪禁用或慎用的药物如下:1)禁用子宫收缩药;2)禁用前列腺素类药物;3)禁用拟胆碱药;4)禁用糖皮质激素;5)禁用性激素、促性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6)禁用抗病毒药利巴韦林;7)禁用峻泻药;8)禁用农药敌百虫内服或外用驱除体内外寄生虫;9)禁用抗寄生虫药芬苯达唑;10)禁用血虫净(贝尼尔);11)禁用化瘀、行气破滞的中草药;12)慎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阿散酸、伊维菌素。

(烟台市畜牧兽医局,吕惠序)

上一篇: 河南新乡奶农用鲜牛奶浇地真相探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