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使用群体辩证对猪场进行中草药保健

使用群体辩证对猪场进行中草药保健

     中兽医辨证论治源于中医,以明代《元亨疗马集》中记载的“八证论”为核心,兼有病因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在人类同畜禽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优秀的篇章。传统中兽医辩证论治是针对病畜个体进行的个体辨证论治。随着现代畜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集约化养殖业的逐渐兴起,群发性疾病的大量发生,对畜禽所适应的个体辨证论治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由个体辨证论治转变为群体辨证论治,对群发性疾病进行群防群治有着重要意义[1]。

     长期以来,猪场内的饲养、保健、预防、治疗等环节滥用抗生素等化药,超级细菌、免疫抑制等问题愈演愈烈,已成为阻碍养猪增产增收的巨大障碍,思路闭塞、方法单一是导致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和现实顽疾。在集约化、规模化的饲养条件下,动物往往处于相同的饲养管理环境,饲料饮水相同,环境气候相同,接触致病的因素的机会也均等。在实践中,用群体辨证的方法中草药防治猪病有非常好的效果[2]。笔者通过借鉴在人医领域已成熟运用的中药破壁酶工艺,结合中兽医群体辩证,进行了一系列猪场实地试验,旨在通过实践证明并推广一套行之有效的畜禽中草药保健思路与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

     2012年11月2日至2013年3月1日。

     1.2试验地点

     湖南某猪场。试验期间当地小猪价格为23元/kg,大猪出栏价格均价15.2元/kg;饲料均价:3400元/t。经检验试验前试验组和对照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

     1.3试验日粮

组成为:玉米45%,麸皮28%,脱毒菜籽饼15.5%,鱼粉2%,肉骨粉4%,豌豆5%,食盐0.5%,含硒微量元素0.1%组成。营养水平为粗蛋白(CP):16.02%,Ca:1.08%,P:0.84%,粗纤维(CF):5.1%,消化能(DE):12.93MJ/kg。

     1.4试验组

     1.4.1空白对照组不采取化药和中药保健措施。

     1.4.2试验Ⅰ组化药保健

     使用泰妙菌素(诺华制药,批号2012040513,剂量0.2%)、恩拉霉素(进口,批号2011110412,剂量0.02‰)、氟苯尼考(河南大明,批号2012031213剂量,0.1%)、强力霉素(上海五洲,批号201207123,剂量0.1%)、阿莫西林(华北制药,批号2012011815,剂量0.2%)等进行西药保健。

     1.4.3试验Ⅱ组中药通方保健

     饲养全程通用中药清蓝饮(郴州金牛湾种养有限公司,批号2012072916,剂量0.3%)进行保健。

     1.4.4试验Ⅲ组群体辩证中药保健

     根据猪群的生长阶段、季节的阴阳变换、方剂的阴阳变换,进行群体辨证,达到阴阳平衡,适时调整中药保健用方。所用方剂及用量包括:清蓝饮、清凉饮、母子菌邪消、纯阳止泻散、免疫增效饮、克咳饮(郴州金牛湾种养有限公司,批号2012080904,剂量0.3%),均按照饲喂日粮的3%添加。

     1.4.5试验Ⅳ组破壁酶预处理中药通方保健

     采用破壁酶对中药清蓝饮(郴州金牛湾种养有限公司,批号2012072916,剂量0.3%)进行预处理,提升其药效,并将其用作猪群的全程通用保健。

     1.4.6试验Ⅴ组破壁酶预处理群体辩证中药保健

     采用破壁复合酶对清蓝饮、清凉饮、母子菌消、纯阳止泻散、免疫增效饮、克咳饮(郴州金牛湾种养有限公司,批号2012080904,剂量0.3%)进行预处理,根据群体辩证,适时调整中药保健用方。

     1.5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化药保健组、群体辩证中药保健组、破壁酶预处理中药保健组及破壁酶预处理群体辩证中药保健组的每头猪出栏重量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中药通方保健组(P<0.05),并且这几个组间差异不显著。就每头猪的净增重来看,破壁酶预处理群体辩证中药保健组效果最好,要显著高于其他几个组(P<0.05);群体辩证中药保健组和破壁酶预处理中药保健组次之,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药通方保健组和化药保健组(P<0.05);中药通方保健组和化药保健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高约15kg/头。另外,破壁酶预处理群体辩证中药保健组的每头猪用料量显著低于其他几个组(P<0.05),比对照组降低了30%的用料量;其余几个试验组之间的用料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从图1可以看出,化药保健组、中药通方保健组、群体辩证中药保健组、破壁酶预处理中药保健组及破壁酶预处理群体辩证中药保健组的料肉比都要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破壁酶预处理群体辩证中药保健组最低,比对照组降低50%以上。从图2可以看出,几个试验组的猪群成活率都要高于对照组,破壁酶预处理群体辩证中药保健组的成活率最高,比对照组高50%。就所花费药费来看(图3),几个试验组要低于对照组,其中破壁酶预处理群体辩证中药保健组花费最低,比对照组减少60%以上。

     从综合效果来看,化药保健组与中药通方保健组之间差异不大;试验Ⅳ组破壁酶预处理中药保健组的效果要优于化药保健组和中药通方保健组。可见中药保健在没有科学的思路指导与高效的现代化处理的前提下,不能为养猪者带来比化药保健更为明显的效益;运用群体辩证保健法指导破壁酶预处理中药用于保健,对养猪生产有着很好的经济价值和实际意义。该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将对抵制当前抗生素滥用、扭转养猪效益下滑、促进养猪场户增产增收将起到重要的实际推动。

3讨论

     群体辨证是中兽医学传承3000多年来总结出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辨析养殖群体在某一特定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共性症状,来判断该群体所共有的主要证候,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养殖群体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同的季节动物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内经上认为四季气候的不同,对机体生理、病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发病也不一样。《周礼·医师章》曾对四时的代表性疾病是这样论述的“四时皆有病疾:春时有听马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漱上气疾”。这种季节的多发病,与气候特点有关四季分明,为群体辨证论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李时珍也曾提到“春月宜加辛温之药、夏月宜加辛热之药、秋月宜加酸温之药、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顺时气而养天和”。一代名家李东垣更主张:“冬不用白虎,夏不用青龙”。可见不同的季节,随阴阳四季的变化,应采取阴阳属性不同的方药来防治疾病。现代养殖场,集约化饲养为群体辨证论治提供了必要条件,饲养种系、环境相同,个体差异不大,接触病菌的机会也相同,通过群体辨证论治可提高临床防治疗效,有利于对动物疾病的群防群治。同时,因不同的生长阶段发生的疾病的不同,而集约化饲养中使得相同批次的动物更适于群体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阴阳属性的方药来对症防治,能为养殖业者创造出更对的经济效益,也为动物福利获得更大的社会价值,更促进了中兽医临床研究的发展。

     由于近几年蓝耳病、圆环毒病等病毒性疾病增多,病毒、细菌等混合感染也较为普遍,临床特征及剖解病变不很典型,似是而非,难以快速确诊和准确治疗。抗病毒化药毒副作用非常大,但抗病毒无明显效果,兽医治疗中多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使得病毒性疾病更加难以治疗,有的病毒病可以用疫苗部分预防控制,但现在疫苗质量参差不齐,效果很不稳定,更多的时候只有靠中药,根据阴阳四季和生长阶段的不同来预防治疗。由于很多疾病使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后,条件性致病菌和季节、气候等因素都可以导致疾病或加重病情,使疾病治疗更加复杂化。在促进动物生长方面,以前主要靠激素、抗生素及矿物质,其毒副作用为世人所公认。因此,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日益重视中草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中药能够全面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3-5],具有广泛抗菌抗病毒作用,且无残留、无耐药性,对食品卫生无明显影响,通过全方位作用以防病促长[6-8],其研究愈来愈深入,集约化养殖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但尚缺根据饲养阶段程序化使用中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

     试验所用中药都源于优秀古方,且为现代药理所证明,清凉饮具有较好的抗热应激作用,能提高猪的采食量,促进其生长,改善胴体性状和品质,对缓解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对猪的生产性能的影响和提高生产效益具有积极作用[9]。母子菌邪消纯阳止泻散属于银翘散和止泻散加减方。余聪等[10]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银翘散和止泻散具有促进免疫器官发育、调节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在哺乳母猪的日粮中添加银翘散和止泻散,可以提高母源抗体的水平,提高哺乳仔猪的抗病力,减少死亡率,从而达到保护仔猪的目的。清蓝饮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抑菌抗病毒功能,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在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流感、口蹄疫等病毒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控作用。免疫增效饮具有益气健脾、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克咳饮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功效,主要治疗猪的气喘病、猪肺疫、猪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炎、喉炎及流行性感冒所引起的咳喘、发热,猪呼吸道综合征等。而通过新的加工炮制工艺和破壁酶解处理,也使得药效倍量释放成为可能。

     根据猪群的生长阶段、季节的阴阳变换,结合群体辨证,适时调整中药保健用方,使猪机体达到阴阳平衡,做到群防群治,最终提高养殖效益和社会效益。

(1.郴州市一中,张颖哲;2.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李静,马志英;3.军事医学科学院,牟国森)

上一篇: 2014全国对虾养殖模式大PK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