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黑猪选育中的疫病防控措施
随着养猪业从小型、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的转变,疫情的发生机会、疫病的复杂程度、病情的严重程度大也随之上升。虽然猪的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一些疾病至今尚无有效的防治办法,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湘村黑猪是以桃源黑猪为母本、杜洛克猪为父本,通过杂交合成、横交固定和6个世代继代选育而成,为国家级新品种。湘村黑猪是国内外生猪品种资源优势的集大成者,具有产仔率高,肌内脂肪含量高、瘦肉率高、生长快和肉质口感极佳等独特性状。其加工制品更是酥透滑嫩、香脆味美、深受市场青睐。
1疫病防控原则
疫病防控应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猪病的发生,以求育成健康的猪群。因此“养”是基础,“防”是生命线。本课题组在疫病防治上采取两手抓:一手抓防疫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的落实;一手抓《员工岗位职责与操作规程》的实施,以求实现科学的、规范化的饲养管理。同时,加大对防疫的投入,使防疫设备基本完善。课题组认真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防”,就是根据猪群状况及周边疫情情况制定防疫操作规程及合理的免疫程序;二是抓“保”,就是做好猪群的保健工作,对猪群实施科学的、规范化的饲养管理,为猪群创造舒适的环境。三是抓“控”,就是发生疫情,不管大小,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其蔓延。
2疫病防控措施
育种场制定了防疫操作规程及免疫程序,并随时根据周边地区和自身疫情以及猪群抗体监测情况,及时调整免疫范围和防疫措施。
2.1综合防疫设施
场内实行区域性布局,办公生活区、育种区、繁育生产区严格分离。场内设消毒室、消毒池;每栋舍有消毒池。完善下水道、粪尿、污物、病猪隔离和无害化处理等配套建设。育种、繁育生产区的配套防疫设备、设施均严格分开。
2.2经常性消毒制度
进场车辆严格消毒。有关人员要进入生产区,需经消毒室消毒,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栏舍在出猪后和进猪前,要严格清洗,经酸性和碱性消毒液交替消毒后方可进猪。配种前、分娩前后,均用高锰酸钾对生殖器、腹部及乳房进行消毒。诊治病猪、阉割、防疫时所用器械和伤口严格消毒。每周定期对猪舍四周、栏舍、用具、猪体消毒1次。
2.3兽医卫生制度
区域内,兽医每天巡视栏舍2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育种、繁育生产实行管理人员、兽医、饲养员严格分开。生产区内谢绝参观。定期驱虫。注意抓好以下5项卫生工作:①饲料、饮水卫生。饮水洁净,饲料不发霉、不变质、不含其他异物。②用具卫生。猪用食槽、水槽经常清洗。饲养员用的铁锹、扫帚、料车等工具保持清洁卫生。③猪舍卫生。猪舍地面、过道保持清洁干燥,舍内通风良好,空气新鲜。④环境卫生。猪舍四周栽树、种菜、无粪便及杂物,运动场保持清洁。⑤做好灭蚊、灭鼠工作。
2.4免疫接种
制订科学的程序,实施100%免疫密度。制订的免疫程序如表1。选择质量好、安全可靠的疫苗。必须按要求运送疫苗与保存疫苗,以免疫苗失效而使免疫失败。遵守操作规程,注射器、针头、镊子以及注射部位均消毒,做到一猪一针头,一苗一注射,杜绝打飞针。做好免疫记录。详细记载注射日期、疫苗种类、生产厂家、批号、注射剂量、群别、饲养员姓名。定期对猪群抗体状况进行监测。
3保健措施
3.1改善环境
增设水帘降温和沼气取暖设施,基本实现冬暖夏凉。注意猪舍的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栏舍以清扫为主,少用水冲洗,保持栏舍干燥。粪便及时送到化粪池,经沼气发酵处理。减少因过冷、过热、以及人为因素给猪只带来应激反映。
3.2保证饲料质量
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从原料采购、加工、配方、保管,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分阶段饲喂不同标准的饲料。严禁饲喂霉变饲料。
3.3改进饲喂方法
乳猪和小猪自由采食,但小猪常因采食过多致消化不良而下痢。因此,采用少食多餐,少放勤添的办法投料。后备猪和母猪限量饲喂,防止采食过量,使母猪过肥,引起繁殖障碍、乳腺炎、仔猪下痢等疾病。
3.4抓关键管理
3.4.1公猪管理
公猪注意体质健康,育种体况不肥不瘦,给予充足营养的全价日粮,加强运动,定期检查公猪精液。
3.4.2母猪管理
①母猪怀孕期:抓保胎,减少刺激,防止流产,保持营养。②母猪分娩期:产前、产后及时减料;母猪转入产床时消毒;临产前有人值班;分娩时阴户、腹部、乳房消毒;加强护理,发生难产时做好接生;防治乳房炎、产褥疾病。新生仔猪及时哺喂初乳,剪牙,口服痢畏3~5滴或庆大霉素1~2mL。③母猪哺乳期:抓好母猪补料;加强仔猪护理,固定乳头;注意仔猪保暖,防止仔猪下痢。产后3天仔猪深部肌肉注谢补铁制剂牲血素1mL,注射长效土霉素0.5mL,注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1mL产后第7天仔猪开始诱食。产后第7天再次给仔猪补铁1.5mL。
3.4.3仔猪管理
及时断奶:采取仔猪21日龄同窝一次性断奶。减少断奶应激:合理分群,原则上同窝同圈;不突然变更饲料,逐渐过渡;减少人为应激反应。加强护理:注意保温与通风换气,预防感冒;栏舍保持干燥;断奶10天以内少喂多餐,日喂6~8餐,每餐7~8成饱,少放勤添,确保饲料新鲜;根据需要,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药物;做好驱虫和其它饲养管理工作。
3.4.4后备猪管理
合理分群,按日龄、体重相近、大小强弱一致进行分群。严格观察,发现病猪及时诊治,做好防疫和驱虫工作,保证后备猪健康
发育。
4疫情控制
若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消毒。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相结合,通过药敏试验制定防治措施。及时对病畜进行治疗,必要时对猪群实施药物保健。在确定病原、病因的基础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疫病蔓延。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胡百文,刘建,邓近平;2.湘村高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胡百文,刘建,杨文莲,龚朝霞)
上一篇: 生猪生产中抗生素一些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