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肉鸡场的用药及药物残留检测
随着国内肉鸡养殖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养殖密度是越来越大。目前,国内规模肉鸡养殖,多采用平养的方式,成年鸡养殖密度达到了8~10只/m2,基本上处于鸡挨着鸡状态,造成疾病向着多元化、混合型发。
国内肉鸡规模养殖场的主要疾病为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等细菌性疾病及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等病毒性疾病和球虫病,以及维生素B1缺乏症和维生素B2缺乏症、胸囊肿、腿部疾病、腹水症等杂症也是部分肉鸡养殖场的常见疾病。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规模肉鸡场的疾病防治将是肉鸡养殖工作的重点。本文就规模肉鸡场疾病防治用药及其检测方法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为今后健康养殖、科学用药、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借鉴。
1 预防给药的作用
1.1 保健鸡群
用系统化用药的理念,控制可能发生的疾病,减少或不发生疫情,起到保健鸡群的作用。
1.2 治疗病鸡
依靠药物的抗菌杀菌作用,医治肉鸡在生长过程中的细菌性疾病,保持鸡的健康,减少死亡。
1.3 实现增产
有目的的预控某些疾病,可改善肉鸡的肠道功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可实现降低饲料消耗,增加出栏体重,进而达到预期的增产目的。
2 用药注意事项
2.1 合理用药的前提是准确诊断
鸡场有疫病发生,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临床诊断。解剖鸡只不能限于一只两只,就妄下结论,尽量多解剖。送检或解剖病死鸡,一定要注意消毒工作,避免疫情扩散。条件允许的,可进行抗体监测、病原分离、药敏实验,力保疾病诊断快而准确。同时,还要进一步了解病鸡所在鸡群的健康状况、地区疫病流行情况、饮水和饲料消耗情况等等,为接下来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2.2 严格遵循安全高效、方便经济的原则
不论是用于预防,还是治疗,选择用药必须要遵循安全高效、方便经济的原则。由此,必须要详细了解各种药物的性能尤其是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要妄自认为,昂贵的进口药、新上市的新药,就是疫病防控的有效药。必须严格遵循廉价、高效、副作用小、购买方便、来源稳定的原则。一句话,药物不分贵贱,只要疗效好就是好药。
2.3 注意药物间的配伍
在病情危急、病因不清时,单一用药难以遏制病情,可考虑联合用药,也就是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这样借助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增强药力,提升药物治疗效果。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如果选择的几种药物间存在拮抗作用,药物间的反应将严重影响各自的药理性质,降低药效,甚至诱发药物中毒。所以,必须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
2.4 根据鸡体自身特点谨慎合理用药
肉鸡生长有着自身特点,疾病防治用药必须要格外小心。通常情况下,肉鸡对磺胺类药物较为敏感,一次用量过大或长期使用,易引发药物中毒,出现抑郁,羽毛松乱,厌食,增重缓慢,渴欲增加,腹泻,鸡冠苍白,有时头部肿大,凝血时间延长,血液中颗粒性白细胞减少,出现溶血性贫血,有的发生痉挛、麻痹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另外,严禁使用国家禁用兽药,比如氯霉素、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等等。
2.5 注意轮换用药
长期单一用一种抗菌药,可导致肉鸡机体内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建议协同用药或改用其他药物轮换使用。尤其是在某些慢性疾病或寄生虫类疾病的防控中,由于需要长时间给药,必须要有计划地交替轮换用药。但是,轮换用药也不能太频繁,至少要在1~2个疗程之后,方可更换药物。
3 药物残留检测方法
药物残留检测是反馈药物防控质量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可采用的检测方法日新月异,各种高准确度、高灵敏性、强特异性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汇总当前肉鸡药物检测常用的方法,可归结为2大类:依赖大型精密仪器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和简便易操作的快速检测方法。
依赖大型精密仪器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包括各种光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核磁共振法、分子探针法等,这类方法主要通过对样品的采集、制备、提取、纯化、浓缩、分析、确证等步骤,采用不同的方法建成不同的模块,建立起来的大量样品多组分药物残留检测的方法,这类方法检测样本大、精准,可以同时准确地检测几百种药物,但仪器昂贵,对实验室和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
简便易操作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酶联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和胶体金标免疫等快速检测方法,利用这类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定鸡肉中是否有药物残留,是一类定性检测方法。这类快速检测方法,一般可在普通实验室的条件下或在现场对样品进行筛检,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范围较宽、检测费用低,国内外已相继成功研制出试剂盒。但当需要确切药物残留定量结果时,还需用大型精密仪器行进一步的确证和定量分析。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畜牧局,徐曼曼)
上一篇: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