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应用
1鸡大肠杆菌病的中兽医辨证及应用
鸡大肠杆菌病在中兽医学属于瘟病的范畴。中兽医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是以扶正和祛邪两方面来恢复机体平衡。当鸡群受到应激、饲料营养不足或感染其他疾病时,引起自身正气不足,营卫不固,免疫力下降,大肠杆菌可乘机入侵,引起鸡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羽毛松乱、腹泻等证。治疗鸡大肠杆菌病应以补益、燥湿解毒、清热生津为主,以健脾养胃、行气利水、涩肠止泻为辅。
1.1清热药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应用
在清热药中,以清热解毒和清热燥湿为主。清热燥湿以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秦皮较为常用;清解毒以穿心莲、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较为常用。相锋等[1]将中药复方制剂加味三黄汤以散剂形式添加到饲料中,对禽大肠杆菌病预防保护率达99.4%,治愈率达78.2%。蒋红等[2]用银翘天甘中药制剂来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发现银翘天甘中药制剂组实验动物死亡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中、高剂量组对实验动物的保护率超过85%;在18日龄时,给药组发病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夏薛梅等[3]选用24种中草药水提物进行大肠杆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多种中草药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苑丽等[4]选用11种中草药分别对鸡大肠杆菌O74、猪大肠杆菌O138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11种中药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黄芩、大黄、蒲公英抗菌活性较强。刘云海等[5]研究发现,连翘、大青叶、黄连等75味中提取物皆具有拮抗内毒素活性的作用,金银花、连翘、穿心莲、黄芩、赤芍、大黄、黄连、大青叶、丹参9种中提取物可以降低内毒素所致试验动物的死亡率,逆转内毒素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低血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血尿素氮和血浆肌醇的升高;中药提取物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血小板活性因子及过氧化物酶等的合成和过度释放等多种途径发挥其抗内毒素活性。郎利敏等[6]用单味中草药对畜禽致病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抗菌实验,发现畜禽大肠杆菌对连翘高度敏感,MIC<7.80mg/mL,其次是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金银花、穿心莲。杜云良[7]通过菌试验证明牛至提取物对禽大肠杆菌高度敏感。王德成等[8]经试验表明,一点红、鸡蛋花、少花龙葵等中草药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谢宗波等[9]报道芦荟叶粗提物对临床常见的分离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刘玉庆等[10]通过平板稀释法和管碟法观察了黄连、穿心莲、诃子等23味常用中药和三黄汤等18个复方的抑菌效果,结果发现诃子、黄芩、秦皮、黄连、大黄单味药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
1.2补益药在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应用
由于大肠杆菌病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中后期,病鸡以津虚、血虚和气虚为主,因此,其治疗宜采用补气补血和阴生津为主,补气常用黄芪、党参及甘草;补血以何首乌、归为主;滋阴常以沙参、麦冬、女贞子为主。将补气、补血滋阴类中药配合清热药,可加速恢复体力,缩短疗程。
2中兽药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机制
中药复方在体外对大肠杆菌毒素有直接的清除作用,如双黄连粉针、清开灵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热毒平、鱼腥草注射液等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拮抗内毒素作用,依据中兽医治法可分为益气解毒、清热解毒和通腑解毒。益气解毒法的本质是应用益气扶正方药提高机体以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活性为主的对内毒素的解毒机制,从而清除血液中的内毒素;清热解毒法的实质是应用清热方药直接使体内的内毒素灭活,并清除内毒素所致机体发热等多种“热象”;通腑泻毒法的实质是应用荡涤肠腑的润下之品清除肠道内毒素,并通过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以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
中药可以通过影响致病性大肠杆菌的DNA、RNA、蛋白质的合成对其产生抑制作用[12];中药通过对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性的影响来阻止大肠杆菌的繁殖[13];中草药提取物可以消除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质粒[14],从而发挥抑菌、杀菌作用。周磊等[15]通过测定大黄素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呼吸代谢的影响,来阐述大黄素的抑菌作用机制。
中药另一个抗菌机制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一般认为,其作用机理主要是药物所含的苷类、生物碱、多糖、有机酸、挥发性成分等免疫活性物质能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中兽药治疗鸡大肠杆菌病不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耐药质粒又称R质粒或耐药因子,是造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大黄、黄连、黄芩对R质粒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作用。陈小英[16]用大黄素作为消除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R质粒进行消除研究,其消除率为0.87%范光伟等[17]用黄连素作为消除剂,对小鼠痢疾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进行研究,其消除率在1.4%~1.6%。鞠洪涛等[18]以黄芩和黄连的提取物为质粒消除剂,携带R质粒的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E.102株为靶细菌,采用倍比稀释和影印的培养方法及Kado法进行研究发现,黄连和黄芩作用24h,对大肠杆菌R质粒的消除率为2.42%~5.00%,延长时间至48h,消除率为22.57%~26.14%,R质粒的消除可以表现为单一或2种耐药性的丢失。另有研究以黄芩和复方止痢灵(主要成分为白头翁、黄柏和苦参)为消除剂,用携带多重大肠杆菌E.010株为靶细菌,发现单独使用黄芩和止痢灵,其消除率分别为2.42%和2.14%;而黄芩和止痢灵配伍使用,消除率可提高到18.14%,这可能与中药配伍产生的联合药理作用有关。该研究不仅证实了中药黄芩和止痢灵对R质粒的消除作用,而且证明中药配伍使用能够明显增强其消除R质粒的作用,指明了中药作为消除剂的临床运用前景。
4小结
鸡大肠杆菌病是家禽的常发疾病之一,在整个家禽饲养阶段不论日龄大小,均对大肠杆菌易感,而且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外界条件略有变化,就容易诱发大肠杆菌病。临床治疗大肠杆菌病主要以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为主,尽管治疗效果确实,但对机体及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越来越严重,也有悖于当前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生产。中兽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程锐,邹佳妤,李子佳,于文会)
上一篇: 育肥鹅饲养的要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