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谈草原牧鸡饲养管理和防疫技术措施

浅谈草原牧鸡饲养管理和防疫技术措施

     草原畜牧业一直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牧民基本从事牛羊等大牲畜粗放养殖经营,生产效能低下,增收渠道单一,加之草原蝗灾频发,加剧了草原生态的退化、沙化,严重制约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影响牧民收入。《禽类草原特种养殖项目》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兴新项目,是从提高草原利用效率、防治草原虫害入手,选用本地原种禽类等适于草原放牧和灭蝗的品种,采用集约化生产组织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禽类草原特种养殖生产体系,形成规模化的草原特禽产品生产能力,从而改善传统草原牧业生产结构和草原生态状况,有效地提高牧业生产效率,为牧民创建稳定的增收渠道。

1基本情况

1.1自然概况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草原资源丰富,草原总面积108.8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6%。项目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南郊,距红雁池水库南沿约1.38km,项目区围栏面积96hm2,海拔高度1040~1160m,在北纬43°41′00.02″~43°41′55.12″,东经87°35′10.44″~87°37′28.43″之间。草原类型为温性荒漠草原,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年平均温度7.3℃,年平均降水量236mm,年平均日照积数为2813.5h,无霜期105~168d,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是主要的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较大。项目区内有两眼泉水,日出水量为1200m3(经测定符合饮用水标准)。

1.2试验方法

     2012~2013年连续两年在项目区内开展草原牧鸡饲养实验。每批鸡1~30日龄为育雏管理期,由项目单位统一选种育雏、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管理技术标准,为提供优质健康的鸡苗打下坚实的基础,31~125日龄为放养管理期(脱温育成期)采取放牧加补饲的饲养管理技术,跟踪提供生态放养管理技术及疾病防治技术。该项目区2012年放养牧鸡1000只,2013年放养牧鸡1600只,选用青脚麻和黄脚麻鸡品种作为草地生态放养土鸡,放养时间是选择当年6月10日~9月15日放养,通过95d平均体重达2.2kg出栏,经过统计出栏数为2431只,成活率93.5%,死亡率6.5%,死亡的原因是机戒死亡,本试验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认真做好草原牧鸡饲养管理和防疫技术措施。

2饲养管理

2.1把好品种引入关

     草原牧鸡品种的选择应该先了解当地有无疫情。若有疫情则不能购买,无疫情,引进前也要对种源鸡场饲养管理、防疫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雏鸡必须来自非疫区、信誉度高的正规种鸡场,从养殖品种、饲养管理、市场销量等方面进行充分了解,确定青脚麻、黄麻作为引进土鸡品种,本品种已通过自治区级品种鉴定,获得了新品种证书。其特点为:肉质鲜嫩、生长速度快、适应力强、均匀度好、质量稳定、饲养效益高、有卖相、市场认知度高等,很适合不同地方区域(平原、丘陵、草原、山地、林下等)的散放饲养,而且当地农家乐消费市场需求量大,市场价格高。

2.2鸡舍建造

     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易于排水,布列均匀,便于卫生防疫的地势处建造鸡舍。本项目采用砖混结构建造隔热、保温建筑,防水屋顶,地面为水泥地面,采用地面平养的方法,准备干燥松软、吸水性强、新鲜、无霉变的垫料(木屑、刨花、秸秆)铺进已经消毒风干的鸡舍内,厚度为10~15cm。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节约材料,减少鸡与粪便的直接接触率,减少了消化道传染病的感染几率,但不可重复利用,要及时更换垫料。放养期舍内平养每平方米养鸡8~10只左右,一般采用每一普通型鸡舍能容纳300~500只鸡为宜。

2.3育雏管理(控温育雏期)

     2.3.1接鸡前的准备及环境清理消毒:接鸡前要把鸡舍屋顶、墙壁、窗口(内外)、地面、用具以及周围的排水沟和道路冲洗干净。用腐蚀性弱、消毒效果好的消毒药(如碘制剂类)对鸡舍进行喷雾消毒。消除鸡舍周围的杂物,清洗消毒检修用具,准备垫料(厚度10~15cm),熏蒸消毒(每立方米鸡舍空间进雏前用2∶1的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对鸡舍进行彻底封闭熏蒸消毒,24h后排出刺激气体),最好空舍两周后再用,提前预温,预温效果在进小鸡前2~3h要求舍内鸡群活动的地方达到32~33℃。

     2.3.2饲喂管理:小鸡第一次喂料称为开食,应先饮水,2h后才开食。饲喂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颗粒全价饲料,开食时用适量复合维生素和其他抗应激药物及保健剂混合饮水或拌料饲喂,连用3d。第一周用鸡化料拌少量的水,喂湿料,要做到少喂勤添,自由采食,每天喂料6~8次,喂时用料盘或小料筒。温度是雏鸡饲养的关键。首先是第一天温度控制在35℃左右,并给予充足的饮水,供雏鸡初次饮用的水应是28~32℃的温开水,并加入5%的葡萄糖电解多维及其他抗应激药物以提高成活率。以后每周下降2℃,至5周龄时与外界温度一致。随着雏鸡的生长,采食量增大,排泄物也较多,鸡舍氨气含量增多,容易诱发鸡群呼吸系统疾病。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保障温度的前提下,在墙体安装换气扇通风换气(一般每500只雏鸡换气量在25~140m3/min)。地面饲养密度1~4周龄25~30只/m2,5~6周龄12~20只/m2。光照:0~3日龄每天要维持24h的光照数,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夜间利用补充的强度50lx,相当于5~6W/m2白炽灯光,4~7日龄,每天光照22h,8~21日龄为18h,22日龄后每天光照14h,光线强度也逐渐减弱至自然光照。湿度:育雏前期育雏舍的相对湿度为60%~70%,育雏后期达到50%~60%即可。放养前1~3周,有意识地在育雏料中添加一定的青草和青菜,有条件的还可以加入一定的动物性饲料特别是虫体饲料(如蝗虫、蝇蛆、蚯蚓、黄粉虫等),使之胃肠得到应有的锻炼,以防诱发疾病。

2.4放养管理(脱温育成期)

     35日龄后开始放养,由育雏舍转移到野外放牧的最初的1~2周称为放牧过度期,放养时间的确定应先短后长。换料过度期要循序渐进。为了满足必须的生理要求,达到良好的生产性能。土鸡在草原上放养要适当补充饲料和保证充足清洁卫生的饮水,放养期严格控制饲料喂量,新饲料的配方:其中玉米70%,麸皮11%,豆粕18%,骨粉、鱼粉、微量元素各1%、食盐0.3%,晚上每只鸡饲喂量控制在50~80g左右。放养一般选择6月初~9月,这期间树林成荫,绿草丛生,蝗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态饲料。放养规模根据养殖场地、植被情况、养殖能力等确定,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舍外放养场地控制在每公顷450~750只,生态放养一般每批鸡饲养量500~1000只,密度可视季节植被情况增减,必要时可以采用片区轮牧,防止过牧。造成植被破坏,同时,密度过大会因草虫等饲料不足而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的品质、风味。一般放牧3~4个月(125~150日龄),体重达2~2.5kg即可上市销售。

3疫病防控

3.1消毒隔离

     严格消毒程序,饲养场一定要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鸡舍清洗干净后,一定要用两种以上的消毒药消毒次以上,经过熏蒸消毒之后,空舍15d以上进鸡。要坚持做好日常带鸡消毒及周边环境消毒工作,能彻底切断各种病原体及循环感染的传播途径。

3.2科学管理

     按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饲养密度、植被情况饲喂相应的配合饲料,以保证鸡的营养需要。防止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根据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控制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饲养密度,提供干净清洁的饮水,合理安排放牧时间,减少应激,防止疫病的诱发,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和体现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

3.3接种疫苗(进行饮水免疫前后两天不能进行饮水消毒)

     以上免疫程序是兽医人员根据本场的疫情和生产情况有计划对鸡群进行抗体检测后确定免疫的最佳时机,同时使用的疫苗要确保质量,免疫剂量要准确,方法得当。
            
3.4药物预防程序
     
3.5及时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养鸡场的废弃物包括鸡粪、死鸡等。养鸡场一般在下风口最低位置的地方或围网外设废弃物处理场。鸡粪经过发酵处理,死鸡等其他废弃物焚烧或消毒后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3.6控制使用药物

     在草地林下放养土鸡的过程中,要合理的使用药物避免造成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土鸡上市前15d不要接种活疫苗,前25d不要接种油乳剂疫苗,前10d不能使用各种药物,保证土鸡上市前体内的药物充分地进行分解代谢和排泄。确保生态放养土鸡的无公害及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4结果与分析

     经测算,每只鸡饲养成本在50元左右,销售价在120~200元之间,每只增加直接经济效益70~80元以上,体质均匀健壮、抗病力强、肉质鲜嫩、市场销路好,前景广阔,养殖土鸡农牧民数量迅速增加,为农牧民增加收入开创了一条新路。

     《禽类草原特种养殖》项目实施后不但可给乌鲁木齐市民或进山游玩的客人提供无公害禽类产品,而且还适应牧区禁牧、退牧还草、荒山绿化、保护自然生态的整体发展需求。多年来牧区草原干旱少雨,老蝗区蝗虫泛滥,草原严重退化,山区水土流失,牧区发展土鸡养殖对保护草原和自然生态和防治蝗害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乌鲁木齐市畜牧水产草原站,崔红兵,冯立涛,张卫东,孙爱红,金保;新疆天池源缔草畜有限公司,李丹)

上一篇: 奶牛场建筑设计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