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气喘病的临床诊疗技术
近年来,随着畜禽及其产品的流通加速,部分动物疫病随之传入通江县,特别是不规范引种和盲目引种,造成县内部分地域猪气喘病呈区域性或地方性流行,毛浴乡规模养殖场损失比较严重。特别猪喘气病发生较多,应引起高度重视。
1 病原体
猪踹气病又名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猪的一种慢性肺病。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其病原体是猪肺炎霉形体,具有多形性的特点。常见的形状为球状、杆状、丝状和环状。猪肺霉形体的大小不一,但在低温或冻干条件下可保持较长时间,一般消毒药都可迅速将其杀灭。
2 流行特点
大小猪均有易感性。其中,哺乳仔猪及幼猪最易发病,其次是妊娠期及哺乳母猪。而我国地方品种猪中,繁殖率高的猪极易感染,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病原体长期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该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老疫区多呈慢性型经过,症状不明显,病死率低,当气候突然变化,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条件不佳时,可使病情加重,病死率增高。该病的发生具有品种敏感性,以杜洛克、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均易感,病猪隐性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源。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则3~5d,潜伏长则10~16d。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病程的经过,大致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个类型,毛浴乡以慢性型和隐性型为最多见,慢性猪常见于清晨、晚间,运动后及进食后发生咳嗽,由轻而重,严重时是连续的痉挛性咳嗽。咳嗽时,站立不动,弓背,腿直伸,头下垂,直至将呼吸道分泌物咳出咽下为止,甚至咳至呕吐,随着病程的发展,常出现不同程序的呼吸困难,表现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这些症状时而明显,明而缓和,病猪的眼鼻常有分泌物,可视黏膜发绀。食欲在发病初期变化不大,病重时大减或完全不食,体温一般不高,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条件差的则出现猪抵抗力弱,继发感染发生并发症,致死率增高。
4 病理变化
该病的主要病变在肺、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全肺两侧均显著肿大,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在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病例也在膈叶出现融合性支气肺炎变化。其中,病变以心叶最为显著,尖叶和中间叶,病变的颜色为淡灰红色或灰红色,呈半透明状。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大,呈灰白色,切面外翻温润,有时边缘轻度充血。
5 诊断
该病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不表现临床症状的隐性患猪,诊断就要困难得多。新疫区出现急性暴发,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症状最重,死亡率较高。老疫区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症状轻重,死亡率的高低随着饲养管理的好坏而变动,也是诊断该病的特征之一。该病的诊断应与猪流行性感冒、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丝虫病和蛔虫病相鉴别。
6 治疗
(1)用药策略:规模养猪场为防范猪气喘病发生,一般采用饲料或饮水中加药,全群给药,药物投放的时间、种类、剂量、疗程应根据猪群状况确定不同的投药方式。
(2)预防用药:新引进猪在隔离期间,防止对新环境不适或应激反应,可使用药物作预防性用药,能收到最大投药效益。
(3)药物选择:盐酸土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等。盐酸土霉素配制在饲料或饮水中作治疗用药。也可使用中药治疗。如,大蒜素10g、金银花30g、大青叶20g、蒲公英30g、麻黄20g。配制成散剂,用于控制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
7 预防
(1)适时预防接种:7~12日龄仔猪可用猪气喘病活菌进行首免,接种1~2ml,14d后再接种该菌2ml,加强免疫。也可用猪气喘病弱毒苗一次接种即可。
(2)加强饲养管理,建立防疫制度,防病传入。
(3)切实搞好圈舍卫生环境,定期适时消毒,消毒药物应选择两种以上,实行交替消毒。
(4)适度规模场猪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及时消除传染源,引进种猪必须隔离饲养14d,确认无病方可入场。
8 体会
(1)规模养猪场,必须建立完善的防疫机制,适时预防和消毒,尽量减少应激,防治该病发生和流行。
(2)规模养猪场在日常的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作保健,使用1~5d后,停药1周,再使用1次,效果最佳。
(3)治疗该病的药物要有一定的耐性,必须严格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可盲目用药,更不能使用地米类药物与抗生素联合。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毛浴乡畜牧兽医站,刘晋)
上一篇: 浅谈非典型鸡新城疫的危害及防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