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猪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在寒冷的冬季,生猪最容易出现腹泻。引起生猪发生腹泻的原因多种,除了一些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还有环境因素,如猪舍温度过低,湿度过大等可助长致病性微生物的传播;同时,环境温湿度的变化会引起猪感冒,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也会造成腹泻的发生。当生猪出现腹泻时,生猪的生长受到影响,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继发其他疾病,造成生猪的大批死亡。引起生猪养殖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较多,近几年冬季比较常见的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及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
引起猪的腹泻和呕吐,各种饲养阶段的生猪都易感,但是以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猪流行性腹泻主要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病猪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严重了出现脱水。轮状病毒主要感染仔猪,造成仔猪的腹泻。
1冬季生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
1.1气候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腹泻较容易发生,尤其是一些规模化猪场饲养的生猪。发病时间一般是每年的12月份至第二年的3月份,这个时候天气寒冷,昼夜温差较大,猪容易发生腹泻。
1.2这个季节发生的腹泻大多数是全群发病,即不论猪只的大小,均可发生腹泻,但是死亡率往往是仔猪的死亡较多,并且发生腹泻的猪群一般都不是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而是混合感染。
1.3生猪的腹泻病发生速度快,结束也较快,一般是一个猪舍发生腹泻病,很快就波及到其他相邻的猪舍的猪,病程一般不长,在1周左右。仔猪死亡率高,成年猪死亡率较低。
2病因
猪病毒性腹泻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猪和隐形带毒猪,病原微生物从传染源的粪便中排出,污染猪舍,然后散播传染,感染途径主要是健康猪采食了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水和饲料,然后经过健康猪的呼吸道而感染。密闭式猪舍,在秋末初冬湿度较大、温度低及高密度饲养的猪群更易感染本病,几天之内全场的猪群就会发病。
3主要临床症状
猪病毒性腹泻多表现为突然发病,开始就出现腹泻,病初的体温一般稍微升高,在40℃~41℃左右,没有食欲,甚至食欲废绝,离群懒动,步行蹒跚,精神不振,被毛竖立无光,表现口渴,粪便一般先是粘稠,然后随着病情的发展变稀,粪便味道恶臭,颜色是灰黑色或灰黄色,最后粪便可变成水样,后肢、臀部和尾部被生猪排泄的粪便沾染,病猪的尿液变少,颜色较黄。后期病猪表现出眼球下陷,卧地颤抖,体温下降。一般发病后的2~3d就出现死亡现象。在临床上育肥猪和种猪的临床症状相对比仔猪的症状轻,一般只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粪便变稀,粪便颜色灰黄色,有时在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饲料,消瘦,卧地不愿走动,眼窝下陷,后期在病猪的耳端、尾尖、四肢下部触摸手感发凉,一般按照要求进行治疗,大部分的病猪可痊愈,一些成年猪即使不进行治疗有时也会自愈。
4治疗
由于冬季发生的腹泻多数是由于病毒引起,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只能是根据临床表现,对症进行治疗,并运用药物防止病猪发生继发感染。
4.1对临床症状表现较轻的病猪,可采用新城疫I系苗,每支0.5g加生理盐水10mL,使用剂量为10mL/头;注射利巴韦林0.2mL/kg体重,每日注射1次。
4.2对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的病猪,可用恩诺沙星注射液防止继发感染,按0.1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d。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可在病猪的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制作补液盐的配方为:精制氯化钠3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0g、碳酸氢钠25g、水10kg。对于没有饮欲的仔猪,可采用注射器灌服的方法,每次40~80mL,每日服5~6次。
5预防措施
5.1控制好猪舍的温度
按照各个饲养阶段生猪对温度的要求进行调控。
5.2搞好猪舍的环境卫生
要加强猪舍内的环境卫生,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保证猪舍内干燥,猪舍的地面可用1%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处理,猪舍可用碘制剂进行全场消毒。
5.3加强生猪的饲养管理
要注意冬季的防寒保暖,尤其是仔猪的饲养,猪舍的垫料要干燥松软,给猪只提供的饲料营养要全面,易消化,可使用一些中草药制剂添加在饲料中来预防腹泻的发生,如黄连、黄柏、白头翁等。
5.4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
选择疫苗时可根据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来选择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5.5做好病猪的发现和隔离工作
饲养人员每天要注意观察猪群的情况,如发现腹泻的病猪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并将其隔离,防止发生传染。
(四川省南部县升水镇畜牧兽医站,鲜忠志)
上一篇: 11-12月积极补栏明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整体同比上涨将是大概率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