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畜禽品种资源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畜禽育种工作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畜禽品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长期以来对畜禽及经济动物的驯养与优选,逐渐形成了中国各地畜禽品种资源的多样性,其品种和类群数量十分丰富。畜禽品种资源是构成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随着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影响,使某些优良的地方畜禽品种急速衰减甚至消失。因此,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我国特有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实现我国畜牧业健康、持续、稳定的高效发展,满足国民对于畜禽产品种类、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笔者通过对畜禽资源保护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当前我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良种畜禽资源的保护及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1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技术与方法

     1.1原产地品种资源保护技术将需要保护的畜禽以小群留养于原来的生存环境中,通过活体保存或自然、人工繁殖活动使该畜禽品种的群体得以保护。实施地点可以是保护场或保护区,对于濒危动物的保种常用此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继续保留甚至增强畜禽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可继续对该品种进行生产性能的测定工作,是地方特有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中最值得提倡的方法之一。活体保种不仅可以继续保留畜禽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甚至还会增强这种能力,而且可以在保种的同时检查和消除基因缺陷,改良某些不利性状,开发和利用受保护的遗传资源,使得畜禽的遗传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

1.2异地生物品种资源保护技术

     1.2.1冷冻配子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家畜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该方法将畜禽的精子或卵母细胞在超低温条件下进行保存,冷冻后的精子或卵母细胞经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等技术处理后,仍可完成正常的受精、受孕,产生正常后代。目前,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肉牛、奶牛、绵羊、山羊及多种家禽的人工繁育和保种工作。应用该方法时,如果能在冷冻前对性别进行鉴定和控制,其应用价值将更大。由于该方法不需要饲养大量动物,节省了物力财力,因此成本相对较低。此外,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从理论上讲,人们可以从基因水平直接分析不同畜禽品种携带基因的利用方向。

     1.2.2冷冻胚胎技术:冷冻胚胎技术是畜禽静态保种技术之一。研究表明,采用该技术处理后的胚胎,其某些基因和基因频率虽稍有变化,但已控制在较低的程度。该方法具有抽样数量小、保种成本低、保存年限长、解冻后种群恢复快、生殖道疾病发生率低等优点。目前,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仅限于家畜的人工繁育工作,如肉牛、肉羊等,而在家禽的繁育和保种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欠佳,其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在当前各种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中,冷冻胚胎技术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保种方法之一。

     1.2.3基因保存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维持费用低的动物遗传资源保存方法。应用该技术可以长期保存畜禽某些特有的优良基因,并在需要时随时取用。如果将来需要该物种的某种优良性状时,可以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把保存的独特基因整合到同种甚至异种动物的基因组中,从而使所需要的理想性能重新在活体畜群中表现。基因保种必须建立在广泛而深入的科研基础上。当前对一些家畜品种的基因组研究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家畜的遗传资源奠定基础。

     1.2.4其他用于保种的现代生物技术

     1.2.4.1体细胞克隆技术:我国的动物克隆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某些领域的研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可解决畜禽保种工作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一个保种中心即可把多种有灭绝危险的畜禽品种保存下来。体细胞克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与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结合后无疑会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但由于目前该项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时的成功率极低,使其面世10多年来仍处于研究阶段,其在畜禽保种工作中的成熟应用仍需一段时间。相信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在不远的将来其必将成为一项简单、高效、实用的畜禽保种技术。

     1.2.4.2构建细胞库:自2001年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畜禽遗传资源理论方法的建立、调查和动态信息分析及网络系统的构建、珍稀畜禽品种活体抢救性保护、遗传多样性评估和细胞库的建立等5个主要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特别是建立了重要、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体细胞库技术平台和体外培养细胞生物学特性检测与研究技术平台,开辟了畜禽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新途径。在这2个技术平台的支撑下,构建了43个重要濒危畜禽品种和6种野生动物体细胞库,共保存了畜禽和野生动物体细胞21417份,不仅以体细胞培养的形式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素材,而且实现了相关研究领域内的实物共享。

2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利用现状及应采取的措施

     2.1我国畜禽保种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我国畜禽遗传品种资源十分丰富。调查显示,我国拥有畜禽品种400多个,其中被收录于《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的有282个(包括43个引进品种和45个育成品种)。国家对畜禽品种保存工作也十分重视,农业部每年都要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对地方品种的保存进行扶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初步建立起了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体系,开展了资源调查、保种技术研究等基础性工作,这对于我国珍贵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以及畜禽品种资源的选育和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单纯追求畜牧业发展的规模和短期效益,缺乏对畜禽品种资源的必要认识,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改良、轻保护”的现象,再加上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落后,致使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

2.2我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2.2.1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法规,健全保种机构,强化监督管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公益性等特点。动物遗传资源保护涉及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从战略眼光出发,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对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经济性状的动物品种资源加大保种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做好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制定及实施工作。

     2.2.2完善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保种工作:建立我国主要畜禽的优质遗传资源基因库,保存一批优良地方畜禽原始品种和种质的素材,加强对畜禽资源保护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根据目前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国家和地方应分别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保护体系,构建以活体保种和生物技术保种相结合的保护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保种工作。因此,建议构建国家畜禽品种资源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国家畜禽品种种质检测中心,完善畜禽优质基因保存库,加强保护区建设。

     2.2.3加强基础性科学技术研究,建立全国和地方家畜多样性信息网络监测中心:设立基础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继续深入开展畜禽品种资源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是政府行为,其他的企业、事业单位尚不具备开展该项管理工作的条件。因此,应建立国家级的畜禽品种多样性监测体系,及时对家畜种群数量、分布、发展趋势、个体生产成绩、特性等进行监控,及时了解外来品种对土著品种的威胁及自然环境和市场经济对畜禽品种多样性的影响,以便采取合理措施保护畜禽多样性。

     2.2.4不断推进畜禽品种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丰富,除野生动物外,驯养的农业动物就有近20个物种,40多个品种。如何从众多的种群中筛选出核心种质并对其重要性状的遗传基础进行研究,达到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目的,这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推进畜禽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实施资源保护的主要目的。要充分发挥现有品种资源的潜力,建立高效的畜禽资源开发与生产体系,大力推进畜禽品种开发利用,实现产业化开发,真正做到“以保为主,保用结合,以用促保”。

     2.2.5开展畜禽品种资源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畜禽品种资源多样性是全球的财富,受益于全人类。通过开展畜禽资源保护工作的国际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畜禽品种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和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够促使畜禽品种资源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刘喜生,白志明,李步高)

上一篇: 兽药残留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