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促进农村小型猪场健康发展的思考

促进农村小型猪场健康发展的思考

     随着养猪业生产的发展、市场供求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种植模式和品种的改变,养猪生产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转变。养殖小区、大、中、小各种养殖场相继建成,但一些中、小型猪场生产经营管理状况却不令人满意,关系到生产经营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列出笔者在指导养猪工作中所见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猪场布局和猪舍建设

1.1猪场布局

     由于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猪舍建成长通间、多列式结构。母猪、仔猪和育肥猪混养在同一栋猪舍内,疾病相互感染难以控制。根据场地状况,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合理布局,采用小单间、单列式或双列式结构。

1.2猪舍小环境气候

     圈舍冬不暖夏不凉。冬季猪舍温度过低,产房内仔猪、保育猪出现扎堆、腹泻、咳嗽引发呼吸道综合征;夏季猪舍温度过高,猪采食量下降,容易出现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严重时出现母猪和育肥猪中暑死亡。将不同用途、不同年龄的猪群分开在不同猪舍饲养,以便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调节室内温度。冬季,产房和保育舍内设置保温箱、保温灯或加垫稻草、麻袋、木板等,根据天气变化开关窗户。初生仔猪舍温适当提高,保温箱内保持在30~34℃,以后每周降2℃;夏季,采取勤开窗户、增加通风、舍内喷雾、屋顶喷水等方法降温。调控舍内温度,育肥猪、怀孕母猪和公猪18~21℃,泌乳母猪20~24℃。

1.3猪群的饲养密度

     猪群密度大,猪舍房屋低矮,窗户过小,猪舍间距小,影响通风换气,造成舍内空气污浊,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猪舍最好选择南北向,每栋间距在猪舍高的2倍以上,即6m以上,每头育肥猪占猪舍面积1.2~1.5m2和空间4m3以上,每圈10~15头。为了防寒和降温,冬季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夏季降低饲养密度,猪舍窗户大小适宜,并装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2引种和采购猪苗

2.1引种

     引种渠道不安全,一些猪场引种时由于对品种和所引猪场了解认识不足,听说什么品种好就盲目引进,导致所引品种来源较广,品种质量不高,如久不发情、屡配不孕、产仔率低等。在引种的同时也使其他疫病乘机传播,严重威胁着养猪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引种时根据实际需求对所要引进的品种和猪场做充分了解,选定一个信用度高、品种合格、健康的种猪场引种。引进后隔离观察10周,期间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加强免疫接种,确认无疫病后才可进入后备猪舍或配种舍。

2.2猪苗采购

     有的猪场自己繁殖的仔猪不够,就从其他猪场购进,出现同一批仔猪购自不同猪场,有的甚至从集市购入仔猪,以致将不同的疾病带入猪场。建议同一批仔猪应购自同一个猪场,体重最好达到20kg以上,并且已经做过猪瘟、口蹄疫等疫病的疫苗接种。

3科学饲喂,满足不同猪群的营养需求

3.1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用途的猪用不同的饲料

     不分阶段、不分用途饲喂。如后备母猪、母猪、公猪喂中猪料或育肥后期料,有的甚至凭经验,“新猪舍,老喂法”,造成不发情、产仔少、母猪奶水不足等。哺乳仔猪用保育料,造成营养失衡、生长缓慢、抗病力差。建议要按猪群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生产用途饲喂不同的饲料。

3.2要科学加工调制饲料

     一是贪便宜选用劣质饲料或一次采购太多,贮存不当而发霉或虫蛀。饲喂发霉的饲料会导致母猪假发情、无奶、流产或死胎;育肥猪生长缓慢、抗病力差等。二是饲料加工调制不当,采用劣质预混料或浓缩料。不按厂家推荐的方法使用,或教槽料、保育料粉碎过粗不能消化,颗粒饲料用水化开后才投喂,粉状料直接干喂,造成饲料的浪费和易引起猪呼吸道疾病。建议一是要根据饲养量选购优质的饲料,贮存环境要干燥、通风,要注意防虫蛀,有少量发霉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二是采购预混料或浓缩料时要注意厂家信誉和饲料质量,并按厂家推荐配方混合饲喂。自选原料粉碎要适当。建议各种饲料粉碎直径为教槽料1mm、保育料1.2mm、小猪料1.8~2.0mm、育肥猪料2.5~3.0mm、种猪料3.0~3.5mm。颗粒成品料直接投喂,粉料投喂湿拌料,以增加适口性,减少粉尘的污染。

3.3要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

     因水塔高度不够,饮水器水压不够,出水量小;或饮水器堵塞,猪群饮水不足,采食量下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应供给充足清洁的自来水或深井水,经常观察猪饮水情况,定期检修饮水器,出水量要达1.5kg/min。

4制定免疫程序,加强免疫接种

4.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随意性较大,有多少种疫苗就用多少种疫苗。在购进猪时没有了解防疫情况,凭经验注射疫苗。照抄、照搬别人的免疫程序。建议一是免疫程序的制定,国家的疫病防制计划要求纳入行政强制免疫的传染疫病和根据猪场所在地疫病流行的情况制定免疫种类。二是根据不同生产用途的猪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推荐的免疫程序:

     (1)后备公猪、母猪:①进场饲养观察15d无临床症状接种猪瘟脾淋苗。②20d、80d接种口蹄疫疫苗。③30d、60d各接种1次猪伪狂犬病疫苗。④70d、100d接种乙型脑炎疫苗。⑤90d接种细小病毒灭活苗。

     (2)初产母猪:产前1个月再接种1次猪伪狂犬病疫苗。根据本场仔猪多发病安排接种其他疫苗。

     (3)经产母猪:①产前1.5个月接种猪伪狂犬病疫苗。②产前1个月接种口蹄疫疫苗。③每年5月份前接种乙型脑炎疫苗。④断奶当天接种猪瘟疫苗。

     (4)商品猪:①0日龄伪狂犬病疫苗滴鼻接种。②35日龄接种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③45日龄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④55日龄接种猪肺疫疫苗。⑤7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

4.2加强免疫接种管理,防止免疫失败

4.2.1正确选择、运输和保存疫苗

     疫苗品种繁多,来源渠道广。在运输、保存过程中不按照说明书规定,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失效。建议到当地畜牧兽医部门领取(购买)疫苗,运输、保存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温度保存疫苗。切忌购买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病的疫苗同时使用。

4.2.2规范接种操作,防止免疫失败

     不按疫苗说明书选用稀释液,注射操作不规范,注射部位不准确或深度不够,部位消毒不严而形成脓肿,导致免疫不确实或免疫失败,由此引发疫病的事件时有发生。建议准备足够的注射器、针头、70%酒精棉球。针头的大小按猪的大小配备,一般哺乳仔猪为9×10mm,断奶仔猪9×20mm,育成猪、肥育猪12×25~38mm,种猪16×38~45mm。所用器具认真清洗干净,严格消毒,仔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按要求使用疫苗专用或通用稀释液。注射部位要准确,消毒要严格,注射深度要合适。做到注射1头标记1头,不漏注,不复注,接种活菌苗前后1周内严禁使用抗生素,其他疫苗1周内尽量减少对猪群的应激反应,以期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4.2.3做好疫苗注射登记保存

     疫苗注射要做好登记,主要内容有疫苗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注射时间、猪群、剂量等内容,并至少保存至猪出栏或1年以上。

5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养猪清洁生产

     (1)规范粪污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改进集粪设施,实行粪污干稀分开,雨污分流。干粪收集后送入粪棚经发酵后作有机肥,尿及部分稀粪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分离后经沼气池发酵厌氧处理,灌溉农作物、果木等。

     (2)搞好猪舍卫生,控制疫病传播。禁止在猪场内饲养其他动物,不能让狗、猫、鸡、鸭等随意进入猪舍,做好猪舍的清扫冲洗,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消毒制度化、规范化,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促进养猪生产健康发展。

(晋宁县动物检疫和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闫年宇)

上一篇: 海南成功繁育新四大家鱼:鲈鲷鲨苏眉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