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谈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浅谈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0引言

     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指饲养人员对怀孕母猪在饲养和管理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要养好怀孕母猪,必须要了解母猪怀孕期的生理特点和胎儿的发育规律,了解母猪在怀孕期对营养的需要,要掌握母猪的发情鉴定技术,做到适时配种,要做好保胎、防止胚胎死亡和流产等工作。要按照怀孕母猪的管理技术要求规范操作,加强对怀孕母猪的日常生活环境的管理。要严格执行产前免疫程序,做好产前保健和驱虫工作,确保母猪健康,提高怀孕母猪的繁殖性能。

1怀孕母猪的特点和胎儿的发育规律

     母猪在怀孕的头1个月内,受精卵要附植在子宫角不同部位并逐步形成胎盘。在胎盘未形成前,胚胎容易受环境和不合理的营养刺激而导致脱落死亡。母猪由于胎儿的存在产生激素,如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提高母体对蛋白质的合成和母猪本身的生长发育。胎儿以母猪为外在的条件,它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不足,就会消耗母猪本身的营养物质,使母猪消瘦和影响健康;倘若母猪过肥,沉积脂肪过多,会阻碍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弱仔或死胎。

     卵子在输卵管受精后,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向两侧子宫角移动,附植在子宫黏膜上,在它周围逐渐形成胎盘,母体通过胎盘向胎儿供应营养。胎儿在妊娠前期生长缓慢,器官和身体各部分初步形成;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很快,胎儿出生体重的60%~70%是在妊娠最后一个月内形成的。这时母猪体重增加很快,所需营养物质明显增加。

2怀孕母猪的饲养

2.1怀孕前期的饲养

     母猪怀孕后的前20d,应对母猪加强营养,使母猪迅速恢复体况。这个时期正是胎盘形成期,胚胎需要的营养虽不多,但各种营养素要平衡,最好供给全价配合饲料。日喂量1.5~2.0kg,这样能保证胚胎着床,减少死胎,增加产仔数。

2.2怀孕中期的饲养

     怀孕20d后母猪体况已经恢复,而且食欲增加,代谢旺盛,在日粮中可适当增加一些青饲料,优质粗饲料和糟渣类饲料。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肌纤维的生长及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从怀孕第4周到80d,应喂给低能量低蛋白的饲料,一般粗蛋白低于14%,消化能3000kJ/kg,日喂量1.8~2.3kg,此时应保证母猪合适的膘情。防止过肥。

2.3怀孕后期的饲养

     胚胎2/3的体重是在怀孕后期的1/3时间内生长的,即80d后是胎儿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为了保证胎儿迅速生长的需要,产出初生重大、生活力强的仔猪,就需要供给母猪较多的营养,增加精料量,减少青饲料和糟渣饲料。这时期,一方面胎儿的体重急剧增加,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由于子宫体积的增加,消化器官受到挤压,易造成猪的采食量不足。因此,应喂给母猪高能量高蛋白饲料,也可以开始饲喂哺乳母猪饲料。一般粗蛋白16%以上,消化能大于3100kJ/kg,日喂量2.3~2.8kg。怀孕母猪应适当限饲,临产前,经产母猪保持七八成膘,后备母猪八成膘。如果母猪过肥,腹腔内特别是子宫周围沉积脂肪过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产生死胎或弱仔猪。如果母猪过于消瘦,对胚胎发育和产后泌乳都有不良影响。

3怀孕母猪的管理

     尽早准确的判断母猪是否怀孕很重要,空怀不仅浪费饲料,同时还会打乱产仔计划及猪群周转计划。一般来讲,发情母猪配种后,如果过了一个发情周期后没有发现重发情可判断为妊娠。也可采用B超测孕仪来进行测定,在怀孕20~40d重复测两次,即可准确判定母猪是否怀孕。

3.1做好保胎工作

     母猪妊娠的第1个月应吃好、睡好、少运动,1个月后要适当多运动,每天保持1~2h的运动,能结合放牧更好;雨雪天或过于寒冷的天气应停止运动,以防滑倒或因受冻引起子宫剧烈收缩造成流产。饲喂、调栏、打扫猪栏时都要温和对待母猪;严禁鞭打,防止快速驱赶、拥挤和急转弯等;妊娠中后期应减少运动量,让母猪自由活动;妊娠后期要单圈饲养;夏季要有遮荫通风降温的设施,避免环境高温,供给充足饮水。孕期降温是炎热季节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

     应随时注意观察母猪的粪便有无异常,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拉干粪的母猪,要喂些青绿饲料或键胃药物,增加饮水。当出现高温、腹泻、呕吐等症状时要更加重视。凡是流产、早产的母猪都要注射抗生素以防止产道感染及子宫炎的发生。

     要做好圈舍的清洁消毒和疾病预防工作,防止子宫感染和其他疾病的发生。在搞好猪舍清洁卫生的同时不能人为惊吓怀孕母猪,避免造成人为的应激。冬春季节每周用2%~4%的烧碱溶液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并铲除所有杂草。夏秋季节要防蚊子、苍蝇和老鼠等的侵袭。

     母猪在产前10~15d起,需将饲料逐渐更换成产后饲料;更换饲料时切忌突然,要有过渡期,以防引起母猪便秘、腹泻,甚至流产。母猪怀孕后期应适当增加饲喂次数,每次不能喂得过饱,以免增大腹部容积,压迫胎儿造成死亡。母猪产前减料是防止母猪乳房炎和仔猪下痢的重要措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2怀孕母猪的保健

     妊娠母猪常规每周带猪消毒3次。消毒药物有氯制剂、酸制剂、碘制剂、季胺盐类、甲醛、高锰酸甲等。季胺盐类消毒剂多用于母猪产床清洗及新场的日常消毒。带猪消毒不要浓度过大,一定要按标准配制消毒液。喷雾消毒要彻底,不留死角。

     严格执行免疫程序,按规定做好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注射工作;注射疫苗应选择在怀孕中期,产前15~20d注射完毕。还要考虑母猪对疫苗的反映。

     做好产前的驱虫工作,在母猪分娩前2周左右用安全广谱驱虫剂进行1次体表的驱虫工作,每月用2%敌百虫全场环境喷洒1次,特别是粪沟、粪堆及低洼积水处,以驱杀蚊蝇及其虫卵。

     定期做好母猪的药物保健,在气温过高或寒冷,气温变化大或湿度大的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生素,这对改善猪群健康状况、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均有良好的作用。合理适当的运动有利于促进母猪健康及胎儿生长发育,并提高母猪产后的泌乳能力。

     为了提高母猪产后的泌乳力,可常按摩其乳房,训练母猪侧卧的习惯,这有利于母猪产后哺乳,同时增强猪与人的亲和力,便于分娩时的接产和护理。

3.3怀孕母猪的产前准备

     最好为母猪设置专门的产房,产房内要求温暖干燥,舒适安静,阳光充足。产前1周要彻底清扫消毒产房,准备好接产工具。在产前5~7d应将母猪调入产房,这便于母猪熟悉环境。同时要对乳房和阴户进行刷洗。产前一昼夜或几小时,多数母猪可以挤出或漏出淡黄色黏性的初乳,若母猪行动不安,时起时卧,徘徊,频频排尿,则说明母猪就要分娩了。这时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猪全身清洗消毒,可用2%~5%的来苏儿溶液对乳房和阴户消毒。必要时可用毛巾热敷母猪的乳房,这样有利于胎儿的顺产,并且可以缩短产仔时间。

     综上所述,要做好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必须要掌握怀孕母猪的特点和胎儿的发育规律,要按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操作实施其饲养和管理,应重视保胎和母猪的保健工作,还要严格日常的消毒和免疫接种,要注意产前的驱虫及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接产和仔猪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怀孕母猪的最大生产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马发顺)

上一篇: 母猪饲养增效益高效配种是关键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