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与综合防治

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与综合防治

     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目前,仔猪的断奶日龄已从传统的50d~60d逐步缩短到21d~35d,甚至更早。然而对仔猪进行早期断奶也会给仔猪的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其中腹泻是最普遍的。由于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病性复杂,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常表现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临床诊断与防治困难。

1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

1.1仔猪消化机能不全

     研究表明,仔猪肠道在出生前是无菌的,在出生后24h内逐步定植了大肠杆菌、乳酸菌、小梭菌、真杆菌和酵母菌等,形成肠道微生态系统。由于仔猪胃酸分泌很少,哺乳期间胃的酸性环境主要靠乳中的乳糖发酵产生乳酸,一旦断奶,乳糖来源终止,乳酸含量下降,胃内pH值升高,乳酸菌就会减少,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会逐渐占优势,胃肠道内菌群失衡,导致腹泻的发生。

1.2日粮抗原过敏

     胃肠黏膜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组织,通过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对抗进入胃肠道的抗原物质。仔猪由于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在采食饲料时,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包括无害的蛋白质通常可激发系统的免疫反应,在获得免疫耐受之前,通常要经历一段过敏时期,即饲料抗原引发仔猪发生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迟发性超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主要表现为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进而引起功能变化而腹泻。

1.3营养因子缺乏

     仔猪腹泻与其在胎儿期的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妊娠母猪营养不良,尤其在妊娠后期,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不足均可影响胎儿发育,继而引起出生后发育不良和抗病能力下降。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它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导致仔猪抵抗力降低而出现腹泻。

1.4应激因素

     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伙伴变化、环境及其温、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气候骤变、贼风入侵以及保温不当时,可造成仔猪免疫力下降,此时其肠道内的致病性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仔猪腹泻,病仔猪排水样或鸭粪样稀粪。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0℃,最佳湿度为60%~70%。若防寒,保温措施不到位,空气污浊,湿度大时都会引起仔猪的腹泻。

1.5病毒性腹泻

     传染性肠胃炎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尤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幼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5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为1~2月份。病毒传播可通过猪的直接接触。母猪乳汁可以排毒,并通过乳汁传播给哺乳仔猪,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本病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全群。首先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排腥臭水样粪便、呕吐和高度脱水,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1.6细菌性腹泻

     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病猪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或浆糊样稀粪和迅速昏死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的仔猪。3日龄以内的猪发病率90%左右,死亡率达100%。

     仔猪白痢本病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突然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粥样粪便或糊状粪便,有腥臭味,形状粘腻。

     仔猪副伤寒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因为目前使用的仔猪副伤寒疫苗均为活苗,采用口服或注射法免疫。调查中发现,一些专业户将疫苗稀释后拌在一大盆饲料内,让一群仔猪一起采食,造成分配不均,引起部分仔猪发病。

1.7寄生虫性腹泻

     猪球虫病:在本县散养和规模化的猪群中常有球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艾美属和等孢子属的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造成的上皮细胞损伤而引起的腹泻性疾病。球虫在成猪体内寄生,一般只呈带虫状态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对7~10日龄的仔猪危害较大。

2断奶仔猪综合防治措施

2.1加强饲养管理,防止营养因子缺乏

     妊娠母猪饲喂全价饲料,保持营养平衡,防止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保持舍内温暖和一定湿度(50%~60%)、避免温度骤然升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分娩舍、保育舍清洁、卫生、干燥。

2.2降低蛋白质水平

     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随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高。因为蛋白质是日粮发生超酸反应的主要抗原物质,降低蛋白水平可减轻肠的免疫反应。但是单纯降低仔猪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势必影响增重。

2.3合理添加饲料添加剂

     添加酸化剂,可以降低pH值,增加胃内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有利于胃肠道内乳酸菌等有益菌的生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保持肠道微生物平衡。如在日粮中常使用1%左右的乳酸、1.5%~2.0%延胡索酸(富马酸)、1%~3%柠檬酸、1%~1.5%甲酸钙可以改进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并减少腹泻的发生。

2.4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加以防治。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2.5细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主要从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饲养管理方面,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格控制引种,抓好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新生仔猪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和及早哺喂初乳,保护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消除各种诱发病因。

3小结

     综上所述,生产中应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一旦发生仔猪腹泻应立即隔离和治疗,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等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于晓妍)

上一篇: 锌对仔猪健康的作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