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粗饲料的青贮及改进

粗饲料的青贮及改进

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

    随着技术的发展,青贮饲料已由过去的单一品种逐渐发展为青贮、黄贮、微贮、酸贮等多种方式。每一种贮存饲料都有其独特之处,养殖户可根据条件进行调制。


一、青贮
    青贮就是将青绿饲料适当加工后长期密封保存,好的青贮饲料可以保存若干年而不会变质。常见的饲料原料如玉米秸、高粱叶、禾本科牧草等,都是制作青贮饲料的好原料。豆科牧草如苜蓿、三叶草、草木樨等,虽然不容易青贮,但适当进行加工或与其他饲料配合后,也可以制作出良好的青贮饲料,一般可将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以1∶1.3的比例进行混合。玉米秸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制作的青贮饲料原料,秸秆要尽量切短,长度一般为2~3厘米,可以人工铡碎,有条件的最好使用机械切碎。
    青贮饲料要求水溶性糖分含量占鲜重的1%以上。如果原料糖分不足,可以添加适量含糖量高的原料,如甘薯秧、玉米秸、糠麸等,以便为乳酸菌发酵提供能量。一般每50千克青贮原料应添加玉米粉或大麦粉或糠麸1~2千克,也可添加熟马铃薯2.5~5千克。适宜的含水量为60%~75%,其中,豆科植物含水量为60%~70%,禾本科植物含水量为65%~75%。含水量过大的原料,应适当翻晒后进行调制,过于干燥的原料,可以喷入适量清水或拌入含水量较高的原料,如:含水量高的幼嫩牧草,可以按照7∶1的比例,混入稻草粉、玉米粉或麦秆粉。适宜的温度为25~30℃,但只要不低于15℃,不高于40℃,都可以进行青贮。
    青贮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地下的如沟、窖、壕、池,地上的如垛、塔、袋等,只要有足够的容积,具备密封条件,都可做青贮容器使用。装填时,先在窖池底部装填10~15厘米厚切短的秸秆或软草,以便吸收青贮汁液。原料应逐层装填,每装入15~20厘米为一层,尽最大努力压结实,尽量减小空隙,以便创造良好的厌氧环境。尤其要注意四角及靠墙壁的地方。小型窖池可人工踩实或用器具夯实,大型青贮壕可以用履带或轮式拖拉机压实。一层压实后,再装入一层,直至装满为止。青贮紧实度适当,一般以发酵完成后饲料下沉不超过总深度的10%为宜。青贮原料在高出窖池口50~60厘米时封闭。先在原料上铺20~30厘米厚切短的秸秆或软草,再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用黏土覆盖,拍实后,用黄泥抹面,外观呈馒头状,便于顺水。封土厚度约30~50厘米。贮存后一周左右,封口可能出现塌裂或塌陷,这是正常现象,应及时培土补实,以防漏水漏气,10天后一般会停止下沉,可及时用水泥抹面,便于永久保存。
    青贮饲料封窖后,一般经过40~50天即可开窖取用。开窖前应清除封窖时的覆盖土,以防浮土与青贮料混杂。圆形窖应从上面启封,从侧面取用,挖取深度约40厘米,待上面一层用完后再取用下一层。长方形窖池应从一头侧面启封,要求分段开挖,要把窖池周围发白长毛或腐烂的原料仔细挑拣出来,从上到下分层取料,不能全面打开,以防曝晒、雨淋和冻结后变质,严禁掏洞取料,那样容易造成二次发酵,使青贮饲料霉败变质。青贮饲料在外界存放容易变质,应现用现取,每次掏取青贮饲料的数量以够一天饲喂为宜,不要一次取长时间饲喂料,防止腐烂变质或结冰。一般犊牛每天饲喂5~10千克,成年牛每天饲喂8~15千克。若青贮饲料酸度过大,则应减少饲喂量或加以处理,可用5%~10%的石灰水中和后再喂,或在混合精料中添加2%的碳酸氢钠降低酸度。


二、黄贮
    青贮饲料经压实密封后,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自身所含有的乳酸菌会出现厌氧发酵,产生大量乳酸,等贮料内部的pH降到4.5~5.0后,其他微生物都会因无法适应较强的酸度而停止繁殖,只有乳酸菌还可以繁殖下去。继续发酵后,乳酸菌也无法适应自身产生的乳酸而停止生长,于是,青贮饲料因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青贮饲料要求原料含水率在60%~70%,一般只能使用新鲜秸秆、自然发酵,若原料收割不及时已经枯黄,就无法制作青贮饲料,这时就可以采用黄贮的方式,通过适当的调制和微生物处理进行贮存。
制作黄贮饲料的基本原理,是在饲料原料中加入高效复合菌剂,在适宜的厌氧环境下,微生物将原料中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甚至一些木质素加以分解,最后转化成为糖类,糖类再经有机酸发酵转化为乳酸、乙酸、丙酸,在这个过程中,丁酸菌和霉菌等有害菌的繁殖受到抑制,最后达到与青贮饲料同样的储存效果。经黄贮后,饲料具有酸、甜、酥、软等特点,牛不但爱吃,而且利用率可提高到80%~95%。黄贮不受秸秆含水量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是一种非常具有推广价值的饲料储存技术。
    用玉米秸秆制作黄贮饲料时需要进行粉碎,要求粉碎后的秸秆长度不大于10厘米即可,同时,还需要将秸秆的骨节,经揉搓作用碾碎后变得比较柔软才行。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后用喷雾器喷洒在饲料原料上。喷水量的多少,可根据秸秆的湿度进行调整,一般要求碎秸秆的含水量在60%~70%。在喷水的同时,还要注意翻搅秸秆,目的是使含水量比较均匀。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糖分作营养,如果原料含糖量很低,可添加0.5%~1%的玉米面。碎秸秆喷水后,要及时压块套袋包装存储,否则,水分渗透到秸秆中去,含水量可能会超过要求,做出来的黄贮饲料容易变酸或产生异味,影响口感和饲喂效果。如果及时压块,即使秸秆含水量稍大一些,在压块时也会把多余的水分压挤出去,对黄贮饲料的品质影响不会太大。用压块机压出的料块每块重量可达100千克左右。
    黄贮饲料经过1个月左右完成发酵后,即可开袋取料喂牛。好的黄贮饲料颜色鲜艳,有较浓的果香味,带有黄色或绿色的叶片,手感质地柔软,湿度适中。
    饲料黄贮不像青贮那样需要有专门的青储设备,但需要使用专用压块机对饲料原料进行压块。套袋包装后的黄贮饲料块可以堆垛码放在避风向阳处,不怕雨淋、冰冻,可以长时间保存。


三、微贮
    微贮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并转化为菌体蛋白的贮存方法。麦秸、稻草及青绿水生植物等,无论是干秸秆还是青秸秆,都可作为微贮的原料。在一般分类上,青贮、黄贮都是依靠微生物的作用,前者是饲料原料上自然携带的微生物,后者是人工添加的微生物,都应算作“微贮”。这里所说的“微贮”,也是利用特制的微生物菌种作为发酵贮存饲料的媒介,其目的和方法,与上述青贮、黄贮有一定的差别。
    秸秆微贮过程中,在活干菌厌氧发酵作用影响下,半纤维素、木聚糖链和木质素聚合物的脂键发生酶解,增加了秸秆的柔软性膨胀度,使牛瘤胃微生物能直接与纤维素接触,从而提高粗纤维的消化率。微贮饲料,可提高瘤胃微生物区系纤维素酶和解酯酶活性,促进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及提高,使维生素B12合成量达到0.33毫克/千克,丙酸含量提高27%。其中,挥发性脂肪酸可用于合成微生物菌体蛋白,丙酸可用于合成葡萄糖,也就是说,经过“微贮”后,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含量都有所提高。
    制作方法:将菌剂倒入200毫升水中充分溶解,在常温下放置1~2小时,使菌种自然复活。将复活好的菌剂倒入充分溶解的0.8%~1%的食盐水中拌匀。秸秆发酵活干菌每袋3克,可调制干秸秆(麦秸、稻草、玉米秸)1吨,或调制青秸秆2吨。把玉米秸秆、麦秸、稻草等切短,长度以2~3厘米为宜。在窖底放入20~30厘米秸秆,均匀喷洒菌液,使秸秆含水量达到60%~70%。喷洒菌液后踩实,再铺放20~30厘米厚的秸秆,喷洒菌液、踩实。如此逐层装填,直到原料高出窖口30~40厘米时,在最上层均匀洒入食盐粉,盖上塑料薄膜,在上面铺放20~30厘米厚的稻草或麦秸,然后覆土15~20厘米密封。使用食盐的目的,是确保微贮饲料上部不发生霉烂变质,用量为250克/平方米。大批量制作微贮饲料,可使用制作青贮饲料的沟、窖、壕、池、塔等设备,小批量制作,可用缸、桶塑料袋等容器。
    秸秆微贮饲料,一般需要经过21~30天才能取喂,冬季需要时间更长一些。优质微贮青玉米秸秆色泽呈橄榄绿,稻草、麦秸呈金黄褐色,手感松散,质地柔软湿润,具有醇香味和果香气味,并具有弱酸味。如果变成褐色和墨绿色,手感发黏或粗硬,有强酸气味,说明微贮饲料品质不良,如果有腐败气味或饲料黏结在一起,则不宜使用。
    肉牛、奶牛长期饲喂微贮饲料,安全可靠,无毒害作用。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微贮饲料在制作时加入了食盐,这部分食盐应在饲喂肉牛、奶牛的日粮中扣除,防止发生食盐中毒。


四、酸贮
    酸贮,也是常用的化学处理贮存粗饲料的方法。酸贮是在饲料原料中喷入酸性物质,用以抵抗杂菌繁殖,借以长时间保存饲料。酸贮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抵御“二次发酵”,较好地保存饲料的营养成分,同时,取料也较为容易,适合广大农牧区使用。酸贮配合黄贮,可软化干秸秆,能改善饲料口感、提高消化率。酸贮常用的酸性物质是甲酸、乙酸、丙酸等有机酸。
    在有机酸中,甲酸属于强酸,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不但能降低贮料的pH值,而且还可以抑制植物呼吸和不良微生物的发酵,如:梭状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等。甲酸在贮料和瘤胃消化过程中,能分解成对牛无毒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同时,甲酸本身也可被牛体吸收利用。

上一篇: 现代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五个难”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