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防治中的用药误区及对策
鸡肉相关产品的消费用途主要为食用,因此,鸡病预防工作意义重大。多年实践经验证明,依靠药物进行鸡病预防的效果明显且高效,有助于养鸡用户控制养殖成本。根据鸡病暴发周期合理用药需要专业的理论相关知识储备作为技术依托,否则将会造成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令鸡肉产品中留有残留药物,被人食用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害人体生命。
1鸡病防治中的用药误区
(1)缺乏专业知识的小型养鸡户对于鸡病防治的药物选择较为盲目,经常出现不能对症下药的情况,不但不能有针对性地预防鸡病,反而会增加发生其他鸡病的风险。防治鸡病用药盲目的表现还包括养殖户认为药量与鸡病防治效果成正比,在具体用药过程中随意增加用药剂量。过多的药量反而会对鸡体造成较大伤害,比如自身免疫力下降、慢性药物中毒、鸡体损坏、鸡体新陈代谢紊乱、鸡体正常生长受到影响等,这些不合理用药的后遗症对于今后鸡病的防治十分不利。盲目加大用药剂量可能会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效果,但却影响了鸡只的生长,也增加了养殖户的用药成本。同时,过多的药物还会破坏鸡只的肠胃功能、增加鸡体内的有害细菌,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严重者会长期腹泻最终停止生长。这也是一些效果相对较好的鸡病防治药物在市场上存在一段时间后便被淘汰的原因。
(2)小规模养鸡用户对于防治鸡病的用药具有依赖性,对机体产生抗药性的认知不足。用户在试用某种药物后发现效果不错,就会习惯性地在今后防治鸡病过程中长期重复使用此种药物。然而,对于不同类别的鸡病选用的药物区别较大,养殖户并未注意到防治疾病的药物在使用功能上的差别,也没有不同药物间的合理匹配使用。仅仅依靠单一种类药物的重复使用,难以有效防止鸡病,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由此产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物之间合理的配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增强鸡病预防效果,但缺乏理论科学知识的盲目匹配会适得其反,危害鸡只健康。
(3)养殖户对于用药周期无清晰概念,在药物使用理论周期之前提前停药,极易引发鸡病的二次爆发甚至二重感染,削减了鸡病治愈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防治鸡病的用药周期为3~5d,但在实践诊断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养殖户只用1~2d,对于初期效果并未认真观察,稍有恢复便认为已经彻底治愈。这种情况下,药物疗效没有达到,也增加了鸡病控制的难度。
(4)养殖户在选择药物时缺乏科学参考,对于新出的药物盲目信任。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药厂也会抓住养殖户的这一特点进行营销。有些养殖户认为越贵的新药效果越好,不仅未能得到预期效果,反而增加了养殖成本。部分养鸡专业户对于新药、洋药的迷信心理导致其对国产常规药的信任度下降,养殖户并未注意到长期应用于国内养鸡行业常规药的良好效果。
(5)养鸡专业户大部分没能意识到药物作用的预防效果,对于鸡病预防缺乏正确意识,多数将鸡病预防药物应用于鸡病发生之后,错过了鸡病治疗的最佳时期,效果往往不如预期,用药成本也大幅增加。应在充分了解本地养鸡环境和鸡病发生情况后,按照预防方案使用药物,防患于未然。
(6)多数养鸡专业户对于鸡病防治药物的安全性重视度不足,造成由于药物与鸡饲料的不匹配而发生的中毒。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现阶段出现用药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养鸡用户的专业知识不足,以及受长期传统用药习惯的影响。对于现代化养殖环境的用药原则,大部分小规模养鸡用户并未予以明确。同时,养殖户也并未重视实践经验总结的重要性,令同一类错误重复发生。
2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可行对策
面对疾病多发的养殖现状,提升广大养鸡专业户的用药水平与科学预防意识十分必要。结合相关实践经验,笔者将可用于改善现状问题的可行对策做如下分析:
首先,需要对养鸡户在防治药物使用方面进行培训引导,改变原有药物使用时机与理论存在偏差的现象,逐渐培养以预防为主的观念。按照防重于治的方针,加强鸡舍环境的有效管理,对养鸡环境定期进行彻底清理、消毒,并对鸡用饲料的安全性严格把关,从预防角度降低鸡病发生几率,为养殖户节约养殖成本。养殖户需要牢记鸡病防治的四字原则,即早、准、快、足。早发现、早治疗,尽早确定疾病发生原因并做出诊断,尽快确定用药方案,按照规定足量用药并保障用药周期。
其次,养殖户需要参照科学方法进行药物剂量、疗程的确定。在明确药物的使用方法后,应在用药剂量、用药方式、用药周期方面严格遵守药品使用规定。避免由于短时间内未看到预期效果而随意停药,或者短期效果明显就停止用药。此外,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信息资料齐全的药品。改变对新药、贵药、进口药的盲目迷信思想。在联合用药时,对于所应用药品的使用禁忌要完全了解,避免药物错搭使用。可以向当地权威农业饲养专家咨询,切勿自行判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结语
为提升鸡病防治的有效性,需要养鸡者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认知水平,真正有效地利用相关药物,在专家指导下正确用药。这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强对小规模养鸡散户的培训,将如何用药、如何选药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养鸡者,做到健康养殖、合理预防鸡病,从而促进我国禽类养殖业的发展。
(河南省鹤壁市畜牧局,陈磊,崔江玉,郑丽敏)
上一篇: 陕西泾阳县金融支持奶牛青贮饲料成效显著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