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雏感染小鹅瘟的诊治及预防
番鸭亦称飞鸭、麝香鸭或瘤头鸭。近些年来,我国东北地区鹅与番鸭养殖业发展很快,但小鹅瘟的危害也日益突出。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科小鹅瘟病毒(GPV)引起的一种败血性、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不仅严重危害雏鹅,对雏番鸭亦有同样危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
1发病情况
2008年春季和2009年春季,吉林省双辽市白某连续两年从外地购买雏鹅饲养,皆因小鹅瘟危害而致雏鹅“全军覆没”,遭受很大经济损失。2012年,白某不忍心看着花费很多钱建造的养鹅设备闲置,就购进500多只番鸭雏饲养。他以为小鹅瘟不会感染雏番鸭,不会再受损失,但在雏鸭运至当天就死掉好几十只。白某当时以为雏鸭之死皆由运输所致,并未在意。次日,疫情扩大,许多雏鸭呈现病态,并且陆续发生死亡。白某连续7d给雏鸭投服抗菌药,但无收效,于是请兽医到场帮助诊治病鸭。雏群经用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普遍进行皮下注射(2mL/只),终于控制住了疫情。
2临床症状
雏番鸭群发生疫情之初,有些病鸭不显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也有些雏鸭稍见呆钝、衰弱或倒地两腿乱蹬后,很快死亡。其病程十分短暂,约0.5~1d。
而后疫情迅速蔓延,很快波及全群。患雏只数剧增,并且大批死亡。大多数患雏精神委顿,打瞌睡,喜饮水,食欲废绝,闭目蹲伏,不爱走动;排灰白色或淡黄绿色等稀便,粪便中混有气泡、纤维素碎片和未消化的饲料,浑浊不清;肛门周围湿润,粘附粪便,污秽不洁;脚蹼和喙端颜色发绀,鼻孔附近常粘附分泌物和污物,呼吸用力,时常摇头甩鼻;机体脱水,皮肤和蹼干燥,嗉囊松软,内有气体和液体;濒死时,病雏大多两腿麻痹或呈抽搐性划动,头往往触地。少数病畜死亡之前,尚出现神经症状。急性经过的病雏死亡率达90%以上,病程约为1~2d。病程拖延而呈亚急性经过的病雏,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拒食,缩头垂翅,常常蹲伏,嗜睡,不愿走动,机体消瘦脱水,经常拉稀,一般经3~7d死亡。少数幸存者羽毛蓬松而无光泽,生长发育缓慢。
3病理变化
最急性死亡者病变不典型,主要变化在肠道,其前段小肠黏膜充血、肿胀且呈卡他性炎症变化,黏膜上被覆浅黄白色黏液,间有出血性病变。病雏胆囊胀大,胆汁充盈而稀薄。其他脏器病理变化不明显。
急性或亚急性经过者,通常可见典型性病变。其口、鼻流有稀薄黏液,口腔、舌和咽喉黏膜有纤维素性假膜覆盖。全身脱水,结膜、皮肤与脚蹼干燥,皮下组织充血、淤血。心脏变圆,心房扩张,心肌变性、松软、颜色暗晦无光泽,有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肝脏肿大、充血、出血、变性,颜色暗紫,有肝周炎变化,其实质中有凝固性小坏死灶,质地脆弱。胆囊胀大,胆汁充盈而稀薄。胰腺肿大、变性,偶见灰白色细小坏死灶。脾脏多不肿大,颜色暗红,偶见其切面有少量灰白色点状坏死灶。肾脏稍肿大,颜色暗红或紫红,其实质中有小坏死灶。泄殖腔松弛扩张,其可视黏膜呈棕褐色;部分亚急性病例出现非化脓性脑炎;肠道发生特征性渗出性肠炎变化,十二指肠黏膜弥漫性充血,表面有大量黏液,空肠和回肠有急性、卡他性及坏死性病变,肠黏膜大面积坏死、脱落。一些病程稍长(约6d以上)的病雏,小肠最后段常显著膨大,外观呈淡灰白色,触感硬实。剖开小肠膨大部位,可见坏死并脱落的肠黏膜与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扁平长带状物,或者包裹在肠内容物周围而形成“腊肠”样栓子,堵塞于肠道内。肠内栓子与肠壁完全分离,肠壁变薄,内壁平整、光滑而无溃疡,呈淡红色或苍白色。也有的病雏肠黏膜表面附有散在的纤维素凝块,肠腔内没有栓子和扁平长带状的纤维素性凝固物,但腹腔内有大量腹水积聚。
4疫病诊断与防治
依据疫情流行特点(小日龄雏番鸭易感等)、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肠道内有特征性栓子等)可初步诊断雏番鸭所患为小鹅瘟。用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普遍进行治疗和预防,每只雏番鸭皮下注射2mL,疫情得以控制,由此也使初诊得到验证。
5小结与讨论
防治本病,主要通过消毒和应用高免血清及疫苗的办法解决,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由于本病可在种蛋孵化过程中通过污染的用具、设备及种蛋等进行传播,故在种蛋上孵前,应对孵化室、用具、设备及种蛋等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2)种禽开始产蛋前30d,将小鹅瘟(GD)活疫苗用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肌注(1mL/只),为确保免疫效果,也可以在首免15d后再免疫1次。种禽经注射疫苗15d后,1年内所产种蛋孵出的雏禽便拥有母源抗体,获得了先天性被动免疫力,完全可以抵抗小鹅瘟病毒(仅有一种血清型)感染。
(3)对有母源抗体的雏番鸭,应于7~8日龄时用小鹅瘟(GP)活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用生理盐水将疫苗稀释后,每只雏鸭皮下注射0.2mL。为节省人力,此疫苗也可稀释2~3倍剂量进行饮水免疫。
(4)对无母源抗体的雏番鸭,应于出壳48h内,利用抗小鹅瘟高免疫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免疫,每只雏鸭皮下注射0.5mL;8日龄时,再用小鹅瘟(GP)活疫苗按上述方法进行1次预防接种。由于本病潜伏期甚短(仅3~5d),7日龄以内的易感雏禽发病率高,如无母源抗体者不先用高免血清免疫,而只靠注射疫苗进行免疫,必将使其在未产生免疫力时即被小鹅瘟病毒感染。对于种雏有否母源抗体不明者,最好也按无母源抗体者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5)发病的雏番鸭,应以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
黄抗体进行紧急救治,越早越好。早期救治病雏,保护率可达到85%~90%,中、晚期救治,效果不佳。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的治疗剂量,可按病雏日龄大小而确定相应用量:5~15日龄者,每只皮下注射2.0~2.5mL;15~30日龄者,每只皮下注射2.5~3.0mL;30日龄以上者,每只皮下注射3.0~4.0mL。病雏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剂量较大时,应酌情分点注射。一般于注射后2h左右即可见到效果。
(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吴丹,刘冬冬,张夏平;吉林省柳河县柳河镇畜牧站,刘月申;吉林省双辽市畜牧业管理局,丁润峰)
上一篇: 发酵床养猪增重试验效果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