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我国不同规模生猪生产效益的比较研究

我国不同规模生猪生产效益的比较研究

     近十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及居民对猪肉质量要求的提高,规模养殖加速发展。许多农业养殖企业竞相投资建设大规模猪场,很多非农企业如钢铁、IT、化工等行业的企业也跨界投资建设大规模猪场。人们普遍认为大规模养殖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优于散户养殖,但是否真的规模越大效益越好,本文将从单纯的生产净利润角度(不考虑补贴因素)比较不同规模生猪生产的净利润情况,探讨目前的最佳生产规模,并分析造成不同规模净利润差异的原因,为政府制订政策和养殖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

     本文中所使用的不同规模生猪生产的成本收益数据,来源于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著的2005—2013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相关数据(实际记录的是2004—2012年的数据)。之所以采用2005年以后的数据,是因为在2005年以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开始实施新的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体系。与原有的体系(1998年版)相比,它在指标体系结构、指标名称及关系、指标内涵以及调查、汇总方法等方面都作了重大调整。

     在生产规模的划分上,本文采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5》有关生猪养殖规模的划分标准,按年均存栏生猪数量将不同规模分为散养(30头以下)、小规模(30~100头)、中规模(100~1000头)和大规模(1000头以上)四种。

2不同规模生猪生产的净利润比较

     采用比较分析法,从每50kg生猪的净利润的角度,探寻生猪生产效益最好的生产规模。分析中采用“每50kg”生猪作为单位成本和收益的衡量指标,而不用“每头”概念,避免了购入仔猪和出售生猪每头之间体重上的差异,使得成本收益具有可比性,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我国不同规模生猪生产的净利润差异,揭示生猪生产规模大小与净利润的关系。

     每50kg生猪的成本收益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每50kg产品畜(活重)净利润=每50kg产品畜(活重)平均出售价格-每50kg产品畜(活重)总成本。
    
     从表1可以看出,每50kg生猪的净利润和总成本都是中规模具有最大的优势,但其与小规模相差不大,大规模次之,散养最差。

3不同规模生猪生产的净利润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结构因素分析法,分析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四种规模生猪生产的净利润影响因素,可得出产生净利润差异的原因。

     生猪生产净利润的构成因素,按照净利润计算公式第一层次是产值和总成本,同时可以进行进一步分解(图1)。
   
3.1不同规模生猪生产的产值比较

     产值与生猪价格和产量有关,由于本文采用的生猪衡量单位为“每50kg”,所以每50kg生猪的产值就是每50kg生猪的出售价格,不再涉及产量的讨论。从不同规模每50kg生猪的产值2004—2012年间的均值看,大规模的产值略高,但差异不大(表1),说明造成净利润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产值是成本。

3.2不同规模生猪生产的总成本比较

     从总成本角度,不同规模每50kg生猪生产的总成本均值呈现散养>大规模>小规模>中规模的顺序(表1),可以看出散养的总成本最高,大规模养殖次之,并没有体现出成本优势,中规模与小规模的总成本较低且二者差异不大。

     总成本由物质与服务费、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三部分构成(图1)。其中,物质与服务费所占比重最大,占到总成本的80%以上,其次是人工成本(5.06%~18.94%),最后是土地成本(0.01%~0.27%)(表2)。由于土地成本的比重相对而言非常小,因此下文只针对物质与服务费和人工成本这两大主要成本因素进行讨论。
   
3.2.1物质与服务费

     物质与服务费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由于直接费用中的饲料费和仔猪费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将物质与服务费中具体的成本因素归类为饲料成本、仔猪成本和其他。可以看出其他占总成本的比重(5%左右)(表2),相较于饲料成本(50%左右)和仔猪成本(30%左右)较小,因此,下面只讨论饲料成本和仔猪成本这两个主要因素。

     (1)饲料成本2004—2012年期间,从每50kg生猪的饲料成本看,大规模>中规模>小规模>散养(表1),可见,规模越大,饲料成本越高,大规模的饲料成本比散养高出8.65%。从生猪食用的精饲料角度进行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采购的饲料价格存在差异,从表3可知,规模越大价格越高。二是采购饲料的数量差异,大规模和中规模较高(表3)。
    
     (2)仔猪成本2004—2012年期间,从每50kg生猪的仔猪成本看,规模越大,仔猪成本越高(表1),大规模养殖的仔猪成本比散养高出24.08%。这主要是因为规模大的猪场,购进的仔猪品种较好,价格也相对较高(表3)。

3.2.2人工成本

     2004—2012年期间,从每50kg生猪的人工成本看,饲养规模越大,投入的人工成本就越小(表1),散养的人工成本比大规模养殖高出278.16%。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运用比较分析法发现,每50kg生猪的净利润和总成本都是中规模具有最大优势,但其与小规模相差不大,大规模次之,散养最差。可见,中规模的养殖效益最好。进一步运用因素分析法发现,净利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散养的人工成本显著高于其他规模,而大规模的仔猪成本、饲料成本等重要的成本因素又都比中、小规模高,随着规模的增大,人工成本的节约抵不过饲料成本的增加,使得大规模的总成本反而比中规模还大。因此中规模具有最大的总成本优势。

     总之,从成本收益角度,中规模(年均存栏生猪数量为100~1000头)的净利润最高,经营水平最高,但与小规模的净利润(年均存栏生猪数量为30~100头)相差甚微,大规模(年均存栏生猪数量为1000头以上)的净利润次之,散养(年均存栏生猪数在30头以下)的净利润最低。因此我国未来生猪养殖应发展“适度规模”,而不应盲目追求建设大规模猪场。

4.2政策建议

4.2.1生猪产业应发展规模养殖,尤其以中、小规模适宜

     不应过度追求养殖规模的扩大,应发挥各种养殖规模的优势,形成合理的养殖结构。首先,鼓励引导有一定实力的散户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向小、中规模过渡,适当为散户扩大养殖规模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市场信息和养殖技术等指导,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盈利能力;其次,大力发展中、小规模,继续加强规模养殖的主导地位;最后,适度发展大规模养殖,避免盲目建设和投资,尤其是万头以上的猪场。

4.2.2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养殖效率,实现规模经济

     生猪养殖中,仔猪成本和饲料成本占总投入的绝大部分,仔猪和饲料质量是决定生猪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稳定仔猪供应,加强优良仔猪的繁殖和培育,尤其是大规模养殖。饲料价格上涨是生猪养殖成本上涨的重要原因,面对饲料用粮紧张的情况,要加快发展饲料资源的开发和研制,研究不同饲料的搭配使用,科学用粮,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利用率。散养、小规模、中规模的人工成本仍有很大的压缩空间,应科学分工,提高劳动效率。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笑雨,谭阳阳,李平)

上一篇: 甜菜碱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