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蛋鸡饲料营养调控技术及其研究方向

蛋鸡饲料营养调控技术及其研究方向

     蛋鸡饲料营养调控技术是根据蛋鸡生长规律采取合理的营养素的供给数量调控来实现其生长发育和人们预想方向一致的技术,目的是为了实现精确的蛋鸡营养,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指标。然而,蛋鸡所需营养和饲料原料营养素含量及可利用性随着外界环境、蛋鸡自身生长周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此项技术的作用发挥。

1 蛋鸡饲料营养调控技术的现状

1.1 蛋鸡生理阶段划分与营养的协调方面

     目前,常规划分的蛋鸡生理阶段包括雏鸡、育成鸡、产蛋鸡、淘汰鸡,这几个阶段的划分较为宽泛,并不是依据蛋鸡的消化、繁殖、骨骼等系统的生长发育规律而划分。如果想使蛋鸡维持最佳生产性能,最终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营养方面应参照周龄进行。雏鸡培育初期,需提供较高比例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成分,但现实生产中,往往由于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对此阶段的营养供给不足,尤其是农村蛋鸡育雏期间却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常出现雏鸡体重不符合标准的情况,进而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细化蛋雏鸡和育成鸡在营养需要和生长发育方面的评价标准;确定饲料营养素和添加剂的效用性;全面探讨蛋雏鸡生长发育对育成鸡和产蛋鸡的深远影响及育成鸡生长发育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长远影响;掌握蛋雏鸡的营养物质的消化规律和对繁殖系统的发育影响的变化规律。

1.2 蛋鸡营养和饲料的动态需要方面

     由于蛋鸡营养需求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以及饲料营养和添加剂效用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配给饲料时不能精确确定配方。蛋鸡育种和饲养环境会直接影响不同品种和不同生理阶段的蛋鸡营养需求。因此,蛋鸡动态营养需要模型的建立势在必行。同时,迫切需要绘制蛋鸡专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表,因为它可以使得均衡营养有明确性。并且,应该制定优化平衡供应方案,避免原料营养素不足或盈余。减少非吸收营养物质的排泄,降低氮、磷等物质的排放,从而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

1.3 饲料添加剂对蛋鸡营养素的影响作用方面

     目前,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如植酸酶、寡糖酶等酶制剂已被蛋鸡饲料产业广泛应用,但对于这些外源酶制剂的研究和使用尚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针对各种酶对饲料营养素和消化吸收率的改变方面的研究比较局限,复合酶制剂中不同来源的酶制剂中的相互间的影响及作用尚不明确,影响了酶制剂技术对蛋鸡营养的精确调控技术的发挥。

1.4 蛋鸡体内营养吸收及代谢深入研究方面

     蛋鸡如何消化、吸收、沉积和代谢饲料营养,这些问题还没有明确答案。

1.4.1 鸡蛋品质方面

     没有系统研究脂肪酸、维生素、胆固醇、卵磷脂、色素等营养素在鸡蛋中的沉积和代谢机理。蛋壳质量调控技术发展缓慢,主要缘于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较多。

1.4.2 鸡蛋风味方面

     风味物质存在易挥发、含量少、易受环境影响、变化大等特点,与之相应的测定方法也较为稀少。同时,对风味物质形成机理和代谢过程方面的知识非常罕见,因而,对鸡蛋风味的研究也很少。

1.5 创新性产品开发方面

     功能饲料的主要作用是调控动物一种或多种机体功能或为了生产功能性鸡蛋的产品,这类具有较强的专一性和功能性、专门用来提高鸡蛋中对人体有效成分提高的功能性饲料。例如,富硒、高碘、高氨基酸、高亚油酸鸡蛋等的研究饲料目前仅停留在鸡蛋的成分测定上,尚不清楚营养和消化机理的详细作用机理;对防治输卵管炎、预防骨质疏松综合症的饲料也缺少相应的研究成果。蛋鸡到了淘汰期肉质老化口味不佳。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淘汰蛋鸡嫩化肉质或改善风味的功能性饲料。而蛋鸡健康且生产性能稳定是生产功能性产品的基础。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不少,但用于生产实践的使用集成技术却相对落后。

1.6 蛋鸡饲料价格和养殖经济效益方面

     目前研究机构从最佳的营养素供给所带来的养殖效果方面所做的研究比较多,但并不是所有最高的生产性能就是最经济的饲料营养供给模式,也并不是最便利、最能利用当地资源和最环保的饲料营养调控手段。

2 蛋鸡饲料营养调控技术及对策

2.1 加强基础性的研究

2.1.1 生长发育规律方面

     对蛋鸡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主要包含如下几方面:一是蛋鸡每个生理阶段组织器官的生长顺序和速度;二是蛋鸡骨骼、消化道和消化酶、繁殖和免疫系统的发育规律;三是符合蛋鸡生长发育规律的调控和评价指标体系。

2.1.2 营养的动态需要方面

     蛋鸡的营养需要在其养殖周期中的不同生理阶段随培养目的的不同而所有差别。这就需要细分生理阶段、研究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素的可利用性,进而建立精准营养需要和蛋鸡专用饲料可利用营养成分的数据库,避免部分营养素的过分供给而造成浪费及带来的环境影响。

2.1.3 营养物质供给和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方面

     不同的营养物质(饲料原料)和不同的营养素并非单独存在,而是在蛋鸡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相互影响。通过采用现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酶标技术等,探索各类营养之间的影响关系,对精准饲料营养调控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2.1.4 营养机理及发挥方面

     对鸡蛋营养成分、功能成分沉积规律和调控的研究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鸡蛋营养成分如何通过血液运输再沉积到鸡蛋中,以及过程与规律;二是探索功能成分包括清蛋白、溶菌酶、卵粘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不饱和脂肪酸、色素、免疫球蛋白、唾液酶寡糖等的形成规律及调控方法;三是深入分析鸡蛋蛋白组织学结构研究鸡蛋的货架期;四是饲养期蛋鸡的日粮如何均衡。

2.1.5 饲料对蛋鸡的后代影响方面

     后续效应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这几方面:雏鸡、育成鸡和产蛋鸡生产性能是否受到前期营养状况的影响;育雏、育成期生长发育和开产体重对产蛋期的持续性影响,种蛋品质对下一代产蛋性能的影响等。

2.2 加强技术集成的研究

     由于将蛋鸡的生理阶段和品种进一步细分,那么不同品种、生理阶段蛋鸡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也不尽相同,所以应该通过探索分析得出集成营养需要的数据表及蛋鸡专用饲料营养价值表。同时,在蛋鸡日粮中添加饲料添加剂,研究饲料添加剂的效果以及探索集成技术,建立饲料添加剂效果评定指标体系。另外,要不断发展鸡蛋中营养素沉积的集成营养调控技术,因为该技术能使部分营养素在鸡蛋内富集,达到生产功能性鸡蛋的目的。对雏鸡、种母鸡和种公鸡要有不同专用饲料配制技术。例如对雏鸡而言,通过提高复合营养成分的供给如氨基酸铁、铜等有机结合成分,提高早期营养的供给途径;对种母鸡来说,通过调控脂肪酸代谢,提高孵化率。将日粮氮、磷、微量元素的含量按照可消化氨基酸、磷和蛋白质的理想模式进行配比,这样可减少日粮蛋白水平,进而达到蛋鸡粪便中氮、磷、微量元素排放量明显降低。

2.3 加强创新型产品的开发研究

     通过基础性研究和提高技术集成度从而推动饲料、鸡蛋等新产品的研发。

2.3.1 加强功能性饲料产品的开发

     功能性饲料产品是以营养与免疫为研发的饲料,其出发点是为了获得如富硒、高ω3不饱和脂肪酸、高免疫蛋白等的鸡蛋,还有专门预防产蛋鸡的营养代谢病的饲料。

2.3.2 加强低污染、无残留饲料产品的开发

     对现有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技术充分利用,从而研发出低污染、无残留的饲料产品,达到节约粮食和环保的目的。

2.3.3 加强饲料原料之间相互作用和研究和开发

     要充分利用各种饲料原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同作用研究,提高当地可利用原料的互补效应,从而取得优化的养殖效益。

3 小结

     综上所述,调控蛋鸡饲料营养已经成为蛋鸡营养学研究的新要点。本文分析了蛋鸡饲料营养调控技术的研究现状,并从基础研究、集成研究和产品开发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能使蛋鸡饲料研究工作和生产企业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更能对蛋鸡的健康、生长、生产和繁殖等调节和控制工作提供帮助。

(江苏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龚玉泉)

上一篇: 第二十六期“远程视频专家服务活动”湖北举办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