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畜牧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畜禽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希望吃到的食品都是绿色、无公害的有机食品。这也对畜牧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挑战。因此,畜牧业科技人员以及相关行业人员在不断探求新的突破口,以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动物养殖不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且还不断受到各种疾病的干扰。为了防治疾病,不可避免地应用到西药抗生素等药物,尽管如此还是难以抵御各种传染病和新病的侵扰,特别是在某些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之后,不得不加大药物用量或频繁更换药物,因而造成了药物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面对上述问题畜牧业工作者必须寻求新的解决方法。研究者发现,可用我国特有的中药和天然植物制剂来代替那些化学药物制剂,以避免药物残留问题。
笔者对我国畜牧养殖业中中药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对策,旨在为今后中药在畜牧业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1中药在畜牧业中的作用和应用现状
1.1中药在畜牧业中的作用
当前,人们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有些中药具有解毒功能,能够使残留在饲料中的重金属、除草剂、农药等有害成分降解,从而保证肉食品的安全。同时,中药可通过促进动物的新陈代谢,加快动物生长,增加动物体内的多种有益氨基酸成分,能提高产率、瘦肉率以及肉食品的质量。有些中药材本身就是很好的营养食品,有些中药材具有治疗动物疾病的功效,同时也可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减疾病的发生。此外,中药具有毒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非常适用于动物养殖生产。
1.2中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致力于化学药物替代产品的研究,除肠道益生素外,研究最多的就是中药和天然植物制剂,如黄酮类、黄芪多糖、沙棘、菊芋和苜草素制剂等系列产品已经相继问世,并应用于畜牧养殖业中,应用这些产品生产得到的生态兔肉、鸡肉、猪肉等绿色动物食品均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应用中药防治畜禽疾病是解决当前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的一条有效途径,对发展生态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必将有广阔的市场。
目前,中药制剂主要分为中草药驱虫剂和抗菌剂、免疫增强剂、抗应激制剂、催肥增重制剂、着色剂、促进生殖和催乳的中药制剂、饲料保藏剂、调味剂等。
2存在的问题
2.1中药制剂的毒副作用
有一部分人片面地认为中药无残留、无毒副作用,其实该说法是与化学药物相比较而言的,有些中药也存在一定的毒性,有些甚至毒性很大,如马钱子、巴豆、砒霜等,有些中药还具有致癌作用。有些中药不通过炮制是无法作为药用的,如乌头、天南星、半夏等。即便是如甘草、大黄等普通的中药,若服用不当,也会产生副作用,甚至是一些被认为是补药的中药也是如此,如人参、当归等。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用中药时,应十分慎重,必须按照中药的配伍原则使用,避免产生毒副作用。
2.2缺乏规范化管理
由于中草药制剂具有生产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被各有关行业普遍看好,特别是近年来,各地争先筹建厂家,盲目发展生产。然而,因为缺乏规范化和宏观管理,致使中草药制剂产量供大于求,而且因为规范化程度不够,制作工艺简单粗糙,没有进行准确的药效评定和质量监控,经不起重复验证和严格检验,致使中草药产品的信誉度逐渐下降。所以要保证中药饲料制剂的良性发展,针对目前市场上的低劣产品,有必要进行整顿和统一规划管理,杜绝过高地宣传产品效果,导致其与实际应用效果不符。
2.3剂型不完善、缺乏精制品
目前市场上的中草药添加剂,大部分都是粉剂或散剂等粗制品。这种剂型在实际运用中具有用量偏大的缺点。同时,中草药粉剂中存在的大量粗纤维成分也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其本身的应用效果,也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和推广使用。多年来,许多有关方面的人员都在从事中草药的剂型改良,但收效甚微。其原因主要是中草药成分复杂,其精制品、提取液的效果往往都不如粗制品,只有整个复方的浓缩液较接近原处方的作用。所以,中草药的剂型改革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否顺利发展和推广的关键。
2.4缺乏高效、稳定且见效快的产品
当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类型的兽用中药制剂,但从功能上看,大部分制剂均无特定效用,仅仅是具有综合性的功能,高效、质量较好的品牌产品数量较少,更勿论高效、稳定且见效快的制剂产品。该类产品无法抢占兽药市场,也并不能真正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无法适应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牧生产的需求。而且药效较慢、首选率低、药效不稳定等是兽用中药制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研发得不够深入。因此,对于畜牧科技工作者来说,加大中药制剂的研究力度,提高其中的科技含量,使其具有自己独特的效用和功能,提高适用性和产品质量,使每种中药制剂都具有其本身专一的功能和特点,如以驱虫除积为主,或者以补气壮阳为主,或者以清热解毒为主,或者以凉血保肝为主,才能最终达到药效稳定以及疗效专一。另外,中药的主要来源是天然的药用动物和植物,而药用动植物特别是植物都具有一定的生长地域和采收季节,从而限制了中药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因此,在研究新型制剂的同时也应加大对天然中药的人工栽培和饲养。而且,植物类中药在叶、花、茎、根和全草的采摘加工及动物类中药在各个组织器官上的处理和炮制上均有严格规定,必须严格控制生药的收集和流入,从而避免影响中药的质量,以免最终影响制剂的药效。
3解决措施
3.1以中药免疫增强剂为突破口,发挥中药优势
在目前的市场中,对于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最多,因为化学类药物无法解决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而中药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中药免疫增强剂替代化学药物已成为必然,这是因为中药后劲大,能缓慢吸收而调动全身免疫力,所以应当以中药免疫增强剂为突破口,深入研究以提高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科技含量,实行科技攻关,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进一步实现微量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微量化主要是适当地进行提取和精制,使添加量大幅度减少;系列化,就是根据动物不同生理和病理需要,研制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制剂,逐步形成系列;标准化,则是根据中药的特点,进一步制订或完善定型产品,使中药免疫增强剂成为生态养殖必不可少的当家产品。
3.2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开发高档中药制剂系列产品
开发无药物残留的绿色畜禽产品,是中药优势的充分体现。现代消费者除了需要安全无污染的健康食品外,还需要低血脂和风味好的蛋、肉、鱼类产品,研究证明,蒲黄、泽泻、何首乌、山楂、草决明、虎杖、灵芝等都有降血脂作用,通过动物对上述中草药的吸收和转化,将其变为畜产品本身的物质,有利于人体的健康。还可以添加一些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中药喂鸡,通过鸡对中药的吸收,将其中的有效成分转移到蛋中,形成药用蛋、保健蛋系列产品,可大大提高蛋的价值。而在生态养殖方面,仍有许多薄弱环节还在制约着畜禽生产发展,这些薄弱环节为中药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中药制剂起步较晚,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但它毕竟来自天然,已显示出许多西药添加剂所不及的优势。如何因势利导,使之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在生态养殖中发挥优势,使之高效无害,将是当前和今后深入研究的趋势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呼和浩特市兽药监察所,李冰)
上一篇: 中草药制剂对母猪分娩和哺乳效果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