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综合性防疫体系建设
猪场综合性防疫体系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免疫以及药物保健等以达到对疫病有效防控为目的的一系列防疫灭病措施,其具体内容包括猪场的隔离、消毒、免疫接种、药物保健、检疫诊断、疾病治疗、疫情扑灭,驱虫灭鼠、杀灭蚊蝇等措施。
1隔离
1.1建立完善的隔离设施和隔离制度猪场应远离居民区和主交通要道,远离屠宰场和畜禽饲养场,场内的污道与净道分开,切勿交叉,猪场的生活区和生产辅助区要相互独立并设置消毒通道予以相通。装猪台、患猪隔离治疗舍和病死猪处理设施安排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处,以利个别患猪的隔离、治疗,防止外来病原体的带入,避免疫病在全群中传染、污染。所有进入场内和舍内的门口都要设置脚踏消毒池,池内放置烧碱,3~5d更换一次。猪场设置引种隔离舍,离猪场100m处,每批引入外场种猪都要在隔离舍隔离检疫4~6周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装猪台和污水处理场应专人负责,单向行走,执行只出不进的原则。场内所有猪只的移动应遵守单向移动,断乳仔猪→保育猪→生长肥育猪→装猪台,严禁逆行。饲养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互串猪舍。
1.2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在生产线的各个环节上,严格做到“全进全出”分批次安排猪只生产,每批次猪只以周为单位,每周进满一单元或二单元,饲养结束后,全部转出清空不留1头,空栏经清洗消毒空闲1~2周后重新进下一批次的猪只,这样可有效地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群体中形成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
1.3人员车辆隔离制度凡进入猪场的外来车辆只能停在猪场围墙外边,生活区车辆不得驶入生产区,生产区内车辆亦不得驶离生产区。凡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应洗澡、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外来参观人员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区,如确需进入应按上述措施洗澡、更换、换鞋后进入,并按指定路线行走不能乱串。对公休回场的员工应在生活区净化48h后按上述措施后进入生产区工作。
2消毒制度
2.1空栏消毒对全出后的空猪栏,先清理、清扫干净后→高压水冲洗干净→待干燥后,喷洒消毒药剂,水泥地面用3%~4%烧碱,金属床面、地面用杜邦公司“卫可”喷洒。连续2次,同时打开门窗通风,待进猪前1d,水泥地面可用“卫可”再喷洒一遍,金属床面用火焰按每分钟0.7m2左右速度烧灼消毒。也可用熏蒸消毒。
2.2带猪消毒每隔5~7d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类猪只实施带猪消毒,选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药,如“百毒杀”、“过氧乙酸”等。
2.3消毒药选择一定要选择高效、低毒、优质,具有杀菌快、穿透力强、作用持久等优点的产品,使用时应认真按照厂家推荐的稀释浓度配制,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量,消毒药最好每月轮换使用一种。
3免疫接种
3.1疫苗的选择应用对病毒性疾病,一般要求猪场必免的有: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母猪加免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蓝耳病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免疫。对细菌性菌苗,如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可不免,通过药物保健预防。对支原体肺炎(喘气病)可考虑接种,以提高日增重,节省饲料。
3.2免疫程序根据自场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科学免疫计划,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3.3注意事宜严格按疫苗厂家提供的每头份剂量,不要随意加大或减少免疫剂量。同时注意疫苗的保存和运输 过程的冷链条件,以及稀释后使用过程的间隔时限。
4药物保健
猪的病毒性疾病以疫苗预防为主,而细菌性疾病则多通过药物来预防和治疗。
4.1药物预防的原则根据自场疫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选择敏感性较高、副作用(毒性)小的药物,按照自场的预防保健程序进行药物预防。
4.2预防药物的选择对广谱高效、毒副作用小的药物优先考虑,用药预防时必须至少要求2种药物联合应用,以防耐药性的产生,但也不要有多联大包围式的用药、越多越好的错误做法。
5驱虫
寄生虫给养猪生产带来的危害和损失非常大,因为寄生虫不仅能掠夺猪体的营养素,破坏猪体内的营养平衡,同时可使机体免疫力降低,生长速度下降,还增强了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对猪只健康和猪场的经济效益影响极大。而多数养殖户只关注烈性传染病,忽略了寄生虫病的危害,没有合理的驱虫计划和措施。猪场的驱虫应分母猪和肉猪不同驱虫,母猪每年3~4次,体内驱虫可用“吩苯达唑”拌料,连续7d;体外可用英特威公司的“特敌克”外喷液喷洒;也可用体内外同时驱虫的“害获灭”或“通灭”,针剂注射,按每33kg体重注射1mL,对母猪无毒副作用,驱虫彻底。对肉猪驱虫,在保育结束时,用“吩苯达唑”拌料连喂1周,体外用“特敌克”喷洒1次即可,若寄生虫危害严重,可于中猪阶段再驱1次。
6抗体检测、治疗与疫情的扑灭
对全场母猪定期抽血进行抗体检测,特别是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口蹄疫,分析抗体滴度高低,是否存在野毒感染等,抗体检测是养猪场进行免疫程序制定以及清除猪群中带毒个体的重要基础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及时隔离治疗那些无传染性疾病、有治疗价值的猪只,但也要防止病原菌扩散。发现有重大疫情时,制定科学的疫情扑灭措施,及时隔离或淘汰、扑杀患猪,做到“早、快、严、小”原则。然后建立合理的全场消毒计划,根据情况全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或药物预防,控制疫病流行,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7定期灭鼠和驱杀蚊蝇
鼠类是猪场的大敌,不但吃掉饲料,咬坏用具,还给猪传染多种疫病,如伪狂犬病。还把天敌猫带进猪场,猫又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是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猪场灭鼠至关重要,定期投放灭鼠药或请专门灭鼠专家灭鼠。夏天蚊蝇季节做好场内清洁卫生,减少蚊蝇孽生,或在饲料中加入药物消灭蝇蛆。灭蚊可通过喷洒灭蚊药或点驱蚊香等。猪场禁止饲养狗、家禽和鸟类等动物。
总之,猪场的防疫体系是一项艰巨的综合工程,是考核猪场管理者的一块试金石。猪场既要有适宜的硬件设备条件,又要有完善的制度,并管理、执行到位,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防患于未然,否则将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整个防疫体系建立、执行的好坏,直接反映猪场的疫病防控水平,关系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生死存亡。
(福建省福清市畜牧中心音西畜牧兽医站,魏灼炎)
上一篇: 猪场细菌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建议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