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我国畜牧业污染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我国畜牧业污染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及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程度愈来愈高,规模化养殖及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畜牧业已成为继工业污染之后不可忽视的污染源。由于环境法规不健全以及资金短缺等问题,畜牧业污染问题并不被重视,致使禽畜粪、污水等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笔者对我国畜牧业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今后畜牧业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

1畜牧业的主要污染问题

1.1粪便污水污染

     我国现有98%以上的养殖场均选择直接排放粪便污水,而未对其进行任何处理。据研究,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的粪便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且其具有高达3万~8万mg/L的COD(化学耗氧量),是一种浓度极高的有机污染源,将其排入江河湖泊之后,会使水质恶化,并导致敏感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严重污染了地表水体。同时,其有毒、有害成分还可渗入地下,从而造成地下水中有过高含量的硝酸盐,减少溶解氧,最终使水体发黑、发臭,丧失使用功能,也严重污染了地下水体,甚至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

     由于畜禽粪便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孳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病原体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也导致人、畜传染病的蔓延。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病有90多种,这些人畜共患病的载体主要是畜禽粪便及排泄物,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畜禽养殖场与居民稠密区混杂,一旦发生疫情,后果不堪设想。

1.2空气污染

     在我国,人们对畜牧业排放的废气并不重视,但养殖场对空气的污染却十分严重,包括恶臭、尘埃和微生物。其中,恶臭部分来自于粘附于皮肤的污物、畜禽的皮肤分泌物、呼出气、外激素等。同时,畜禽粪便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氨气、硫化氢、甲烷等200多种带有酸味、臭蛋味、鱼腥味的刺激性气体,大部分的规模化养殖场周围臭气冲天、蚊蝇成群,对养殖场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还可引起酸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反刍动物也可产生大量的甲烷,它们产生的甲烷总量占大气甲烷气体的1/5。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4.5倍。

     这些污染物除了会引起人们的厌恶感,使人难以忍受,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其中的大部分恶臭成分均对动物和人体有毒性和刺激性。长时间吸入低浓度的某些恶臭气体,可导致慢性中毒,而若一次性吸入高浓度的恶臭气体,则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吸入一些恶臭气体会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生长,改变动物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从而使其免疫功能和代谢机能降低,增加了动物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降低其生产力。

1.3药物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畜产品的安全问题,而其中抗生素类药物的残留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毒性或过敏反应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禽畜所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安全性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长期滥用抗生素会被动物机体吸收,经过一定时间就可分布于动物全身,其中,脾、肾、肝等组织的分布量较高,而且产奶和产蛋动物也可通过泌乳和产蛋将抗生素残留在乳、蛋中。这些药物的残留不仅影响了畜产品的风味和质量安全,也被广泛认为是动物细菌耐药性向人类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动物药物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其所造成的污染影响也非常重大。

2对策

2.1制定与畜牧业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力度

     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发展健康可持续的畜牧产业,必须尽快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畜牧业治污的经验和教训,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快制定、补充并完善与畜牧业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高度上对污染排放进行约束,并严格管理,加大与环境相关部分的监督力度。同时,要加大用经济杠杆引导,如对清洁生产的厂家给予适当免税,对污染户征收高额治污税或罚款。

2.2合理进行产业布局针对我国目前

     畜禽生产由分散性经营转向规模化经营的发展特点,同时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相结合,可以按照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建设一类与土地肥料消纳量相配套的畜牧养殖小区,统一规划,明确如风景区、城镇、饮用水源头区等的环境敏感区周围不宜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将养殖场与鱼塘、农田、园地一起规划,同时合理调整畜牧业产业布局。提倡将养殖场(养殖小区)与茶(果、桑)园、农田(旱地、水田)、养殖山林和水面结合规划进行建设,统一布局,尽量将粪尿全部就近消化的农牧结合生态模式。这样,能就近利用田、园、塘消化处理畜牧场粪肥水,同时就近利用畜牧场粪肥水解决田、园、塘有机肥。

2.3研究、推广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

     降低和控制畜牧业污染是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畜牧生产等部门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科学技术层面上的研究。从技术上来说,防治污染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达到“治本治标,标本兼治”的目标。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畜牧生产的全过程,同时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过程,其包括开发与应用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开发与应用畜用防臭剂,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用生物和生态方法净化污水;粪便的再利用技术;畜牧业生态工程技术;发酵床生态养殖,等等许多方面。

     在对畜牧业污染问题进行防治的过程中,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和清粪工艺技术以及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污染物质的产生量。如环保型饲料应用现代营养学原理,通过生物制剂、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等技术处理,在不降低畜禽生产水平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控制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从而降低氮、磷和各种金属物质的排泄量和有害气体排放量。同时,通过对畜牧场区的绿化、立体养殖等措施,可实现畜牧养殖业无废物排放,资源再生利用的绿色畜牧产业。

2.4加强对畜牧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和领导

     建议各级政府充分认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县、乡、行政村要制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发挥综合治理的整体效益;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并把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好保护区、治理区、受益区的利益关系。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建议分步实施,由浅入深,优先解决重点地区、环境敏感区域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注意认真总结推广成功的、切实可行的经验与做法,巩固发展污染防治成果;在管理上、技术上以及工程措施上逐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3结语

     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一些应对畜牧污染的成功经验,如英国、丹麦、荷兰等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已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而目前我国才刚刚认识到畜牧养殖业污染控制的重要性,因此,针对目前的具体情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不断改善养殖的方式和方法,提高管理质量,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相信通过政府、社会和养殖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最终会使该问题得到改善。

(内蒙古多伦县畜牧工作站,卢星华)

上一篇: 我国禽蛋产业现状与禽蛋产业安全防火墙建设构想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