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防控-保证鸡群生产性能关键的第一步
肥育阶段的肉鸡群感染亚临床球虫病,特点是具有非常温和的病变分值(+1),但即使只是一部分感染,对增重、饲料转化率、鸡群均匀度以及鸡群与鸡群之间生产性能的差异也有惊人的影响。
不受控制的亚临床球虫感染可造成继发感染梭状芽孢杆菌,通过进一步降低营养吸收会加重经济损失。
1感染周期
当易感鸡感染经鸡粪便大量排出的球虫卵囊后,会造成临床感染(病变分值为+3或+4)。球虫病发展迅速,4d~7d就能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定殖。临床感染的特征是球虫在肠道内快速繁殖,并对肠黏膜造成广泛性的损伤,病鸡排出血样、水样、糊状等异常粪便,甚至死亡。
虽然临床感染会产生肉眼可见的病变,并造成严重的生产性能损失,但大多数生产者能够很好地控制临床感染。他们可能误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控制了球虫病。然而,亚临床感染无处不在,且肉眼难以看到,但它能够在无形中消耗鸡群的生产性能。
鸡群肠道健康对肉鸡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反过来,良好的肠道健康不仅需要疾病得到控制,还需要维持有益菌群合适的平衡,以提高饲料的利用。肠道菌群失衡时通常是球虫感染周期的开始。
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从肠炎开始,也许起因于在特定饲料中发现的类似于非淀粉多糖等物质。肠炎会导致细胞损伤,并且由于局部免疫反应会产生大量黏液。细胞碎片、黏液、未消化的饲料会变成肠道有害菌群如产气荚膜梭菌的营养物质。梭状芽孢杆菌会通过释放强有力的毒素加剧肠道损伤和黏液产生,导致粪便中水分增多,甚至造成坏死性肠炎。
鸡群达到28~35日龄时,排泄的水样粪便会导致粪量和鸡舍湿度不断增加,这有利于艾美尔球虫的繁殖。因此,鸡群体重增长最关键时期是艾美尔球虫亚临床感染及肠道菌群失衡发生的高峰期。鸡在屠宰之前释放的病原体最多,导致垫料污染,并增加下一批鸡群“转入”感染的风险。
2预防和控制
家禽生产者使用多种方案预防和控制肠道感染,如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这些方案包括加强鸡群饲养管理、接种球虫苗、使用抗生素/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Ionophore)。大多数情况下,家禽管理者采用预防和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最好的感染控制工作是在感染之前做好,包括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卫生和生长环境,当然,也要使用有效的手段控制鸡群的早期感染。在屠宰之前发生亚临床感染和菌群失衡,生产性能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当鸡群持续接种球虫苗时,控制亚临床感染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对于首次免疫接种的鸡群,艾美尔球虫野毒株的感染通常较显著。尽管对鸡场进行仔细的清洁和消毒,也会发生这种情况。持续免疫接种的鸡群可以减少野毒株攻击,直到疫苗株成为鸡舍内的优势柔嫩艾美尔球虫群。在2~4个球虫免疫周期,鸡群的生产性能逐步增加。
传统的控制感染方法也包括在饲料内添加离子载体类和化学类抗球虫药。然而,长期的应用已导致艾美尔球虫对其产生部分抗药性,造成更多的亚临床球虫病病变,病原体排出增加。为了控制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家禽生产者可以添加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ntibioticGrowthPromoter,AGP),如阿维霉素或亚甲基双水杨酸杆菌肽(BacitracinMethyleneDisalicylate,BMD,如果被允许)。
3不同的控制方法
大量地应用Ionophore和AGP的问题是:长期而广泛的应用已导致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更麻烦的是产生了耐药性虫株。
控制梭状芽孢杆菌最有效的AGP之一是MSD公司生产的恩拉鼎(有效成分为恩拉霉素)。MSD动物保健公司的生产技术总监RikKoopman博士指出:“恩拉鼎控制梭状芽孢杆菌的能力独一无二。将本品与阿维霉素和BMD进行反复对比研究证实,控制方案中恩拉鼎的抑菌浓度最低,且敏感性不会降低。”
日本Kyodoken实验室于1986年进行了一项长期研究,研究了850多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对控制感染的常用饲料抗生素的敏感性。该研究计算了恩拉鼎、阿维霉素和BMD各自对850个分离株的MIC90(抑制90%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抗生素浓度,表1)。
在26年的研究期间,恩拉鼎始终保持着最低的MIC90,范围为0.05mcl/mg~0.20mcl/mg。
相比之下,阿维霉素和BMD最低的MIC90的范围分别是3.13mcl/mg~25.00mcl/mg和1.56mcl/mg~50.00mcl/mg。
Rik还说:“在研究中发现,梭菌分离株对阿维霉素和BMD的敏感性下降,而恩拉鼎没有。这对于这些产品作为长期控制方案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当病原微生物对阿维霉素和BMD的敏感性降低时,家禽饲养者需要定期轮换用药来保持有效的控制。至于需要长期、有效控制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生产者可以放心使用恩拉鼎。”
4鸡群生产性能
不受控制的球虫病暴发会侵袭鸡群,并且亚临床感染的风险可能在整个鸡群中暴发,考虑到造成的经济灾难,生产者要定期遵循肠道疾病控制方案。但是,在控制疾病上,哪一种方法能够在控制效果和所用资源投资回报这二方面实现最佳的组合呢?
MSD动物保健公司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肠道疾病控制的改变可以有效地改善鸡群的生产性能。
2012年,对120000羽商品肉鸡进行的研究表明,持续接种Coccivac-B球虫苗的鸡群,搭配使用抗生素恩拉鼎,可以降低亚临床型球虫病的水平,并且在鸡群出栏前的增重最快期可以控制梭菌的继发感染。
该研究将接种Coccivac-B球虫苗并使用恩拉鼎的鸡群与使用Ionophore、BMD+普通AGP的鸡群各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
试验鸡群的生产性能指标(FlockPerformanceIndex,FPI),如增重、存活率(100%-死亡率)、饲料转化率(g/g)作为衡量指标,结果表明持续使用Coccivac-B球虫苗和恩拉鼎的鸡群比使用相同方案的先前的鸡群有较高的指标(图1)。
当接种Coccoivac-B球虫苗并使用恩拉鼎的鸡群与使用Ionophore+BMD的鸡群相比时,发现FPI的改善最大。
3个饲养周期后,接种Coccivac-B并使用恩拉鼎的鸡群的FPI改善稳定在370以上,而使用传统方案的鸡群的最高指标才达到335左右。
尽管方案成本较高,但与传统治疗最好的鸡群相比,使用Coccivac-B球虫苗+恩拉鼎的鸡群每羽鸡的纯利润提高了0.71美元(图2)。
MSD公司拉丁美洲区域家禽总监LuisEtcharren解释道:“Coccivac-B是一项投资,其回报是改善了鸡群的肠道健康。”
鸡群持续接种球虫苗可减少在鸡舍内的球虫病感染,并可持续有效的控制球虫病。另外,使用恩拉鼎控制梭状芽孢杆菌可以超越疾病控制范畴,提升经济效益,代表附加值。
上一篇: 降低开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