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一起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任万坤 昆明市东川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是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病毒粒子直径14~17nm,呈20面体对称结构,无囊膜,含有共价闭合的单股环状负链DNA,基因组大小约为1.76kb。PCV对外界理化因子的抵抗力相当强,即便在pH值为3的酸性环境及72℃的高温环境中也能存活一段时间,氯仿作用不失活,无血凝活性。现已知PCV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PCV1为非致病性的病毒,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猪圆环病毒病是由PCV2引起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引起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及繁殖障碍。


1流行病学
    家猪和野猪是本病的自然宿主,各种年龄猪均易感,但主要发生在保育阶段和生长期的仔猪。病猪和带毒猪及公猪精液、流产胎儿均是本病的传染源。PCV2可随鼻液、粪便等废物排出病毒,经口腔、消化道、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


2临床症状
    2013年4月8日,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某养猪户发现有2头仔猪嗜睡,精神稍差,畜主用氨基比林加青霉素治疗。第3天又有3头仔猪发病,畜主用同样的方法治疗,但病情没有好转,还陆续有仔猪发病,并有1头仔猪死亡。4月13日笔者应邀出诊,通过对11头患病仔猪进行检查,所有病猪的体温都升高,均为39.8℃,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其中有2头仔猪体表发红,腹下有米粒大的紫色出血点,5头仔猪出现腹泻,眼结膜发红,眼分泌物增多,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出现进行性消瘦。死亡的1头仔猪,后肢、臀部和腹部有圆形隆起,圆形隆起的周边呈紫黑色。


3剖检变化
    对病死仔猪进行剖检,主要病变为:眼睑水肿,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下颌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无明显变化,肝肿大瘀血,胃底部有片状出血。盲肠和结肠充血,内有稀粪、恶臭。肾肿大、苍白,皮质点状坏死,肾盂水肿。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初诊为猪圆环病毒病并继发大肠杆菌感染。


5防治措施
5.1预防措施
5.1.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合理配制日粮,注意通风与保暖,保持猪舍干燥,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去势和注射须遵循良好的卫生和消毒习惯。减少各种应激,定期消毒,严格防疫制度。
5.1.2免疫预防
用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5.1.3控制继发感染
PCV感染可引起猪的免疫抑制,从而使机体更易感染其他病原,这也是圆环病毒与猪的许多疾病混合感染的原因。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有PRRSV(蓝耳病病毒)、PRV(伪狂犬病毒)、PPV(细小病毒)、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PEDV(流行性腹泻病毒)、SIV(猪流感病毒),有的呈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
5.2治疗方法
(1)聚维酮碘1∶500倍液,每天2次喷雾猪体及栏舍,1周后改为每天1次。
(2)头孢IV代(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每100g拌料100kg,每天1次,连喂7~14d。
(3)黄芪多糖注射液和复方氨胆注射液,每千克体重各肌肉注射0.2mL,每天1次,连用3~7d。
(4)穿心莲注射液,每头仔猪肌肉注射2~4mL,每天1次,连用2~4d。
通过对患病仔猪进行隔离,采取以上综合治疗措施,病情得到较好控制,只有3头仔猪在治疗过程中因症状较重死亡,其余8头仔猪均恢复健康。对病死仔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未患病的猪群用头孢IV代(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每50g兑水200kg,任猪自由饮用。


6讨论
    此病应以预防为主,减少各种应激,改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加强疫病检测,及时淘汰患病猪,病死猪作无害化处理,完善防疫消毒隔离措施,有条件的应坚持自繁自养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本病易引起继发感染,诊断时应注意鉴别,防止误诊,并结合实验室检验。

上一篇: 某猪场猪有机磷中毒的诊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