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提升猪场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控制点

提升猪场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控制点

王会林陆良县畜牧兽医局大莫古镇兽医站

 

    猪场要想获得好的效益,要从后备母猪抓起,后备母猪是猪场生产的命脉,健康的后备母猪是猪场猪群健康的源头。母猪一生的繁殖效率起于后备阶段,所以,后备母猪饲养的好坏是猪场提高生产水平的关键性因素。


1后备母猪的营养和饲喂
    猪是多胎高产繁殖潜力大的家畜,母猪每窝产子数与品种有关,同品种不同个体产子数有高有低,繁殖性状遗传力很低,除遗传因素以外,与摄入的饲料营养关系密切。要使母猪窝产子数提高,必须做到精心饲养管理,尤其是营养、饲喂技术的实践应用,才能真正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
    后备母猪由于采用限制饲养,所能吸收的营养低于自由采食,但对繁殖及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必须满足,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E、钙、磷等,如仍喂育肥猪料,则不能满足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所以,后备母猪必须饲喂专用的后备母猪料,50~60kg的后备母猪其蛋白质水平必须保持在16%以上,否则会推迟性成熟。现代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是:粗蛋白16%,消化能12.45KJ,赖氨酸0.7%,钙0.95%,总磷≥0.6%。配种后的营养水平同怀孕母猪。后备母猪过肥、生长过快往往会延迟发情时间,甚至体重达150kg仍未出现初情期,所以,限制饲喂已成为后备母猪饲养的一致看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又经常出现过分限制,同样也出现发情延迟。后备母猪的饲养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7月龄时达到100kg体重并出现初情(大批饲养时应达到50%)。可采用以下方式:①5月龄前自由采食,体重达70kg左右。②5~6.5月龄限制饲喂,饲喂含矿物质、维生素丰富的后备母猪饲料,日给料2kg,日增重500g左右。③6.5~7.5月龄加大喂量(以3kg左右为准),促进体重快速增长及发情。④7个半月以上,视体况及发情表现调整饲喂量,保持母猪8~9成膘。
1.1空怀期
    后备母猪体重达到75kg时,由于卵泡的发育需要大量的生长营养和生殖营养,此时应根据猪的品种和膘情调制合适的饲料,利于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断奶母猪也同样如此。
1.2妊娠初期(0~7d)
    是受精卵卵裂和胚胎着床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关系到产子数多少的时期,此时应减料(1.5~1.8kg),因此时如果喂量过多,消化吸收的营养通过肝脏分解一种叫酶的物质,这种酶会加速孕酮的分解,着床需要大量的孕酮来维持。
1.3妊娠前期(8~30d)
    器官分化期,如果管理不当,50%以上的胚胎会在此时死亡。管理方法:继续减料,保证环境的洁净和安静,因为胚胎器官分化,猪体肠道会被吸收大量的水分,导致便秘,所以,应充分控制好母猪便秘。妊娠料中麦麸应占23%左右,才能控制好母猪便秘。
1.4妊娠中期(31~75d)
    胚胎已经非常牢固地附着在子宫壁上,很不容易出问题,此时胚胎生长发育很慢,并不需要太多营养,此时也是调整母猪膘情的最佳时期,妊娠料(1.5~1.8kg)。当然,这个饲喂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母猪的膘情适当加减。
1.5妊娠中后期(76~95d)
    母猪乳腺发育期,是为分娩、泌乳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产后无乳,就是此时饲养不当造成的。换成哺乳料,开始逐步加料,让乳腺得到充分发育。
1.6妊娠(96~112d)
    有资料显示,胎儿71.8%的体重在这时长成。短短20多天的时间胎儿迅速生长,需要大量营养,此时应加大饲料供给量,保证母猪八成膘,并且要有适当的运动,为小猪的初生重和母猪顺利产仔奠定基础。每怀1头小猪母猪要耗去日粮能量的2.85%,所以,母猪在怀孕96~112d一定要保证最大限度的消化吸收,那就需要母猪健康,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要调节好母猪肠道,使其达到最大限度的动态平衡。要使母猪最大限度发挥肠道吸收潜能,必须人为补充肠道营养、免疫营养、生殖营养。
1.7产前3d至产后7d
    产前3~4d应迅速减料,减轻肠道负荷,产仔的当天只供给红糖麸皮水,最主要是让母猪顺产及防止产后便秘。产后7d是母猪生殖系统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刚刚产完仔,母猪体质极度虚弱,很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袭击。所以,产后应清宫消炎,如果此时不加强管理,很容易导致母猪发病尤其是生殖系统疾病,导致母猪由于产科疾病而过早淘汰。
1.8产后7d至断奶
    此时母猪各个器官已逐步恢复,要逐步恢复母猪食欲以利于产乳。具体喂量:自身维持需要+产奶需要,母猪一天的采食量=2.5~3.0kg+产仔数×0.4,在此基础上,做好猪场母猪的精细化管理,包括人员的分工管理,才能体现好的效益。


2效益体现关键点
(1)控制母猪非生产天数,提高年产胎次,做到管理精细化,适量饲养母猪头数,养多不如养少,养少不如养好。非生产天数是指一年中繁殖母猪处于非怀孕期和非哺乳期的天数总和。
(2)提高受胎分娩率。提高受胎分娩率可提高群体年产胎次,一个管理良好的猪场,受胎分娩率越高,群体年产胎次也越高。
(3)搞好母猪保健,加强管理,降低非主动淘汰率。规模化猪场为了调整基础母猪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益而主动淘汰母猪,一般每年正常淘汰30%,管理水平较差的猪场除了正常淘汰母猪外,还因死亡、返情率高、顽固性子宫内膜炎等必须淘汰母猪,称非主动淘汰母猪。非主动淘汰率=非主动淘汰母猪数÷母猪总数,管理良好的与管理较差的相比,相差10%~20%。
(4)搞好生殖保健,延长母猪利用年限。管理较好的猪场,通过搞好母猪生殖保健,有效延长母猪使用年限1年,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益。以100头基础母猪,平均窝产仔10头、年产胎次2.1窝,将正常淘汰母猪的一半延长一年淘汰,可提高出栏仔猪数:30%×50%×2.1×10×100=315头,按每头利润300元计,则多赚94500元。


3提高母猪的整体健康水平
(1)补充肠道营养,促进母猪消化吸收,改善大肠微生态平衡,促进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合成,控制大肠便秘。便秘会机械性损伤肠道黏膜,粪便发酵产生热量,进而造成母猪体温升高或热应激,粪便发酵会产生内毒素损伤机体器官,引起各种炎症,特别是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也会加剧母猪乳房水肿,乳房水肿产生的毒素会引起仔猪下痢。便秘会造成母猪厌食,进而引起母猪分娩无力,充满粪便的直肠压迫产道,从而引起母猪难产、产死胎或流产。便秘会引起母猪精神沉郁或暴躁,坐立不安,容易压死、夹死仔猪。
(2)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解毒排毒能力和强化母源免疫力。
(3)提高肢体结实度,调整内分泌促进发情排卵,降低胚胎早期死亡,提高窝产仔数,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和提高泌乳能力。


4讨论
    随着农村规模化猪场的不断发展,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农村规模化猪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和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视程度还显得不够,出现了仔猪的初生重、断奶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低等现象,广大养殖户应加强对母猪生长繁育各个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根据猪场的实际生产情况,充分挖掘母猪生产潜力,发挥母猪的生产性能,不断提高猪场抗风险能力,稳步、快速推动整个养猪业的发展。

上一篇: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领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