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及再利用
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各类疾病引起猪的死亡率为8%~12%,牛的死亡率为2%~5%,羊的死亡率为7%~9%,家禽死亡率为12.5%~20%,其他家畜死亡率为2%以上,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全国每年因动物死亡造成的直接损失达400亿元以上,间接损失(饲料、人工、药物浪费)在1000亿元以上。
病死畜禽携带病原体,若不经无害化处理便任意处置,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可引起重大动物疫情,危害畜牧生产安全,甚至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工作是重大疫病防控关键环节,对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如何处理这些病死畜禽,防止其对公共卫生造成新的危害,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我国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低,小、散养殖场户仍占多数,并且分布地域广,基础设施薄弱,缺少经费和设施设备,无害化处理意识淡薄,随地随处乱丢乱埋病死畜禽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现阶段采取深埋法、焚烧法和化尸法处理比较多。近期我们到台湾考察,觉得台湾地区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其利用值得我们借鉴。
自1990年开始,台湾逐步建立了病死畜禽处理和集运系统,对病死畜禽不是采取简单的焚烧和深埋处理,而是集中回收再利用,且政府对病死畜禽处理没有补贴。为了强化病死畜禽管理,台湾地区采取了区域集中处理的方法。
台湾共有6家民营投资的病死畜禽集中处理场,采取了病死畜禽运送三联单、集运车辆加装GPS、畜禽保险及处理合约等系统性措施,并对养殖场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核查。官方兽医机构进驻处理场监督,养殖企业、处理场和收集运送车辆三方签定处理协议,每年养殖场按养殖规模给收集车辆一定的费用,处理场再按每天的收集数量给运送车辆一定的运费。运送收集车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到养殖场收集病死畜禽。养殖场称量后出具三联单,运送车辆到处理场后先进行车辆消毒再过秤复核,防止运送环节出现遗失和纰漏。然后驻场兽医师对三联单和新过秤数量进行复核,需要确诊的采取病料进行化验,不需要的或采取病料后的病死畜禽拉到粉碎车间卸车,然后再对车辆进行冲洗消毒。整个过程都是商业化运作,养殖风险由养殖企业进行投保,处理场的处理过程由兽医师监管,处理后的病死畜禽按分类和需求生产肉骨粉或有机肥。处理场直接对接市场,政府只对处理用的设备进行购置补贴,类似于我们的农机补贴。
我们参观的慈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用病死畜禽生产肉骨粉和有机肥,投资1.2亿元新台币,日处理病死畜禽250吨,年产肉骨粉6万吨。生产的肉骨粉含粗蛋白质56%,售价1.8万元新台币/吨。同时自身还经营储运动植物油、鸡肉粉、鱼粉、肉粕粉等饲料添加剂以弥补费用。
无论是按品种还是养殖优势区,我省的养殖区域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又确定了21个养殖示范区,在示范区或养殖集中区域设置统一的病死畜禽处理场完全可行。在政府部门监管到位的情况下实行市场化运作,是未来我们对病死畜禽处理的很好途径,既解决了病死畜禽乱丢乱扔问题,提升无害化处理效果,又能充分利用资源,同时还可增加就业和企业创收渠道。
(河北省蛋鸡体系创新团队,朱秀君,常见,刘文科)
上一篇: 一种无公害肉鸡的生物饲料(专利)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